中国人民银行发布5月货币金融数据,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4.31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2.63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个和11个百分点。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82.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货币数据增速持续放缓,合乎政策导向。5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32.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27.3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0.3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405亿元,表外回表的趋势下这种增长。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1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2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92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2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03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44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42亿元。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700亿美元,同比增长6.1%。当月外币贷款减少45亿美元。

资管新规与严监管压力下社融大幅下滑。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少增384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28亿元,同比多减129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570亿元,同比多减129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904亿元,同比多减271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41亿元,同比多减496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434亿元,同比少减205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38亿元,同比少20亿元。我们无意于在这里过多地进行分析,在4月份的货币金融数据点评以及2月份的投资展望和二季度投资策略里都已经反复强调过信用紧缩的风险。5月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几乎是同期历史低点,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票据整体出现4215亿的负增长,资管新规以及银监会层面严厉监管的压力已经在非常明显的体现出现。非金融企业企业债券净融资-434亿,这一点放在当前信用违约事件增加下风险偏好下降的背景下不难理解。 从目前可以观察到的政策动态来看,无论是银监会官员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及的“抓紧制定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办法”,还是银监会针对全国范围内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现场抽查,都无不透露着严监管持续的意味。

? 信用创造受损后的违约潮依然只是刚刚开始。上月的货币金融数据点评报告里面我们提到过,信用创造受损后的违约潮只是刚刚开始。在这里,我们觉得有必要再强调一遍。回顾过去一轮加杠杆周期,我们可以看到,银行在表内表外同时疯狂加杠杆,在表内体现为“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的快速增长,表外则体现为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的快速增长。从我们对于货币创造的理解来看,货币与债务就是一个镜子的两面,一笔货币的创造必然是对应的是一笔债务的产生。从前面对于货币数据的分析来看,目前这一进程在强力去杠杆政策压力下已经开始转向下行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当前所出现的违约潮应该依然只是刚刚开始。

密切关注政策动态,耐心等待流动性压下的投资机会。目前的融资局面已经非常明确地反映出信用紧缩局面下债券市场融资功能的受损。正如我们在二季度的投资策略报告里面指出的,当前所积极实施的逆周期调控在今年的某个时点肯定会影响到总体经济的表现,尤其是在金融领域的大力去杠杆会直接影响相当部分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进而影响到信用创造活动。杜绝信用空转,脱虚入实,一杆子捅到底,政府层面似乎已经做好金融领域发生震荡的准备。目前为止这一逻辑依然成立,而目前我们依然在关注着政策层面对于目前这种金融现状的表态与动作,之前我们反复提示的刘鹤副总理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其实已经是非常明显了。所以,对于后市,如果没有政策层面较大力度的干预,考虑到30万亿的理财和26万亿的信托,其估值都基于排着队下调的GDP,后续到期压力依然十分大,年内仍有超过4万亿依托到期;信用违约趋于常态化,债券融资或阶段性收缩,加快社融资增速回落。而政策层面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可控的自信,故而我们只能推演,随着市场的风险偏好会进一步降低,流动性压力会逐渐体现出来,而这可能会使一些机会慢慢浮现出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