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2天闪电上会,独角兽频繁插队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小米从首次递交CDR申请,到正式上会,前后仅仅经历了12天的时间,再度刷新最快上会的高速度。

  然而,就在今年以来,在成功过会乃至成功上市的独角兽上市公司中,均以闪电上会的形式完成IPO插队过程。其中,药明康德从2月2日报送更新后的招股书申报稿,到3月27日的成功过会,仅仅耗用50天的时间。宁德时代从3月12日更新招股书,到今年4月4日成功过会,耗用了24天的时间。至于工业富联的上会时间也仅仅36天。

  由此可见,对于2018年,当属独角兽IPO的黄金时代,而但凡独角兽企业的发行,似乎更可以获得IPO快速通道的待遇,而从闪电上会、闪电过会,再到闪电拿到IPO核准批文,这也是今年以来A股独角兽企业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小米再一次以更快的速度获得闪电上会的机会,实际上也意味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独角兽巨无霸企业加快回归A股市场,成为CDR新规后享受到独角兽上市福利的企业。

  实际上,从今年以来发行上市的独角兽企业来看,基本上离不开募资规模大、闪电上会的特征。其中,近期成功完成上市进程的工业富联,其IPO募资规模达到271.2亿元,而小米CDR募资规模可能会超过工业富联,甚至达到300亿元的水平。

  由此可见,对于近期发行的独角兽企业,其募资规模都是非常庞大,而对于市场而言,以往一周核准10至20亿元的IPO募资规模,更多者一周核准50至60亿元的IPO募资规模。但,随着巨无霸独角兽企业的加快回归,未来单批次募资百亿级别以上,也可能会是常态化的现象。由此一来,一个月下来,A股市场IPO募资规模可能就达到了数百亿的级别,较以往常态化的IPO发行状态高出数倍以上。

  假如在牛市环境下,单月上百亿乃至数百亿的IPO募资规模,尚且合理,同期市场的承受能力也应该可以抵御如此庞大的IPO募资需求。但是,在熊市环境下,尤其是在极度低迷的熊市环境下,却大幅增加IPO募资规模,这无疑进一步打击市场本已疲软的承受能力,可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因此骤然下降。

  今年以来,市场加快独角兽IPO的发行,并加快CDR新规、CDR交易细则的颁布,实际上也迎合了新经济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在港股市场加快引入新经济企业的背景下,实际上也意在争夺新经济核心企业、龙头企业,以增多市场自身的优质资源、提升市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让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资源回归至自己市场的怀抱之中,不至于被海外市场争抢。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独角兽企业加快发行与上市的过程中,CDR交易细则也同步加快落地。其中,针对独角兽董监高、大股东的减持要求,也作出了相应的约束限制,以完善独角兽上市后的配套条件。

  其中,对于创新企业未盈利前,董监高以及大股东不能够减持,且同时需要强化信息披露以及风险揭示。对于创新企业不盈利相关高管不能减持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企业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同时通过强化减持约束,降低大股东及重要高管任性减持的风险,降低后续抛售压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企业盈利,或许并不困难。有时候,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利用非经营性利润或投资利润填补亏损,进而提升企业扣非净利润的水平,这可能也会迅速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间接规避了创新企业未盈利前不能减持的约束。此外,仍可能存在地方补贴或灵活的会计手段等策略,可以迅速扭转亏损,乃至主业亏损局面,而对于国内上市公司而言,要实现迅速扭亏为盈不难,但实现持续性的扣非盈利,就颇显困难。

  除此以外,对于CDR交易细则的相关上市要求以及交易规则,实际上多数仍与A股市场存在相似之处,但不排除随着独角兽企业的加快发行与上市,未来CDR交易细则有望进一步完善,并进一步压缩可能存在套利机会的空间。

  引导独角兽企业尤其是优质独角兽企业的加快发行与上市,迎合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这本身并无不妥。但,问题所在,就是在于以下这几点问题。

  其一、A股独角兽企业回归上市缺乏持续有效的估值与定价体系,难免存在定价套利的问题。

  其二、独角兽加快上市,尤其是巨无霸独角兽的回归上市,却多以高募资规模的特征回归,并未充分衡量市场自身的合理承受能力。

  其三、独角兽频繁插队,意在迎合新经济时代,提升市场自身核心竞争力,但却打击了其余中小企业的上市积极性,把更多上市机会分给了独角兽企业,不利于市场的均衡发展。

  其四、独角兽企业的质地参差不齐,有的打着金融科技旗号,却背地里做着营销的业务,非真正意义上的核心企业,而审核不严、任性放行,反而降低了市场的整体质量水平。

  其五、市场需要有一个稳定有效公平的游戏规则,不宜因一时冲动而改变了原有的规则,而独角兽频繁插队,似乎打破了原来正常的IPO秩序。

  其六、独角兽后续减持问题,仍有待完善,而在股市高速IPO的同时,实际上也意味着限售股堰塞湖问题愈发明显,如何更有效为限售股堰塞湖泄洪也是更为关键的问题。







































  最后,则是需要考虑股票市场的投资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均衡发展,若持续处于失衡发展状态,最终还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修复股市的投资信心,而以往IPO频繁停发的经验教训,也确实需要加以注意。否则,若过度注重股市融资功能的定位,反而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其自身的融资功能也会大打折扣。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