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个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经常被使用的词汇,被政治家、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等屡屡提及。如今很多人更是把“经济全球化”当做一种新的现象,认为这是近二十来年来随着互联网、无线通信等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世界空间相对变小,使得各国之间经济合作日益频繁的产物。

“经济全球化”倡导全球贸易高度自由,全球化下的资本和生产要素能够相互融通,并最终实现全球经济均衡。但近年来,本来最倡导自由贸易的美国,却在频繁阻碍经济全球化前进的步伐。

 

1

特朗普政府上台

要走“闭关锁国”道路?

上台仅半年时间,特朗普就在不断践行他当初竞选总统的承诺:

1.迫使加拿大、墨西哥妥协让步,重新修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2.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并承诺没有任何修补TPP的可能性;

3.启动“301条款”调查,制裁所谓的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

美国不断用自己世界第一霸主的地位,迫使许多国家重新签订不公平的贸易条约。全球树敌的美国,渐渐地将自己孤立起来,似乎重走清政府 “闭关锁国”的道路。

 

2

美国反全球化步伐加快,有何意图?

特朗普政府的这些反全球化行动,令东亚、北美乃至全球市场忧心忡忡。许多人都在担心自由贸易的未来,纷纷发出“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慨。

其实,要理解美国甚嚣尘上的反全球化浪潮,最好是探究一下美国反全球化的根源所在。

从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情况出发,再到美国国内的利益关系,这或许能为我们拨开美国反全球化的谜团。

经济全球化下,美国对外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美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同时也是世界第一贸易逆差国。

以2016年为例,美国的进出口贸易,除了在加拿大、英国、巴西、中南美洲、沙特、新加坡身上能赚点顺差,多数都属于赔本买卖。其中,对中国、墨西哥、德国、日本、印度的贸易逆差尤其突出。

 

数据来源:扑克投资家

美国的贸易长期保持逆差,导致资本外流、债务增加、财政紧张,这当然会引起美国民众的不满。但是,贸易的长期逆差仅仅只是美国反全球化的一个次要因素,甚至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因素。因为对于大多数的美国平民百姓来说,贸易顺逆差只不过是一串数字,而自身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让制造业重回本土,这才是美国反全球化的主因

全球化下不仅意味着产品可以自由贸易,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也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意味着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他们可以带着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便宜的生产要素来替他们赚取最大化的利润。因此,作为华尔街的资本家、工业巨头、社会顶层精英,他们是相当拥护全球化的,他们可以完全凭借着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其他国家创造他们的超额利润。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占据美国人口最大一部分比例的工人阶层其实也是有所收获的,比如他们可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优质且便宜的中东石油等。但是,在收获他国实惠商品的同时,也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就业岗位。

以美国苹果公司为例:作为一家市场近万亿美元的科技企业,其在2017年的一半手机产量来自于中国郑州的富士康,而中国郑州的富士康单单为了生产苹果手机就雇佣了35万名工人。

试着想一下,如果这35万个就业岗位放在美国,那得增加多少成本,正是由于经济全球化,且资本是趋利的,苹果这家美国科技界的企业巨头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国这个拥有完整生产链和低廉劳动力的地方,这就让美国错失了35万个本土就业岗位。

美国劳动工人没办法相应流动,因而大量失业,工资水平陷入停滞,原来令人羡慕的“中产阶级生活”,一下子变成了泡影。他们只能看着中国人建起了高楼大厦,眼睁睁看着墨西哥人的钱包鼓了起来,影响到切身利益难免会心生怨恨,所以他们认为是外国工人抢走了他们的饭碗。

美国的工人阶层是国家中坚力量,这部分群体的人不仅决定了领导人的选举,甚至决定政府是否稳定运行。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的主因就清晰了。

自由贸易以前,美国资本、技术和劳动工人同甘共苦,一起在世界市场上打拼,赚来的利润合理分配,使得劳动工人可以维持相对丰裕的中产生活;自由贸易以来,美国资本和技术却甩开国内工人,转向拥抱亚洲、北美和南美地区,走上了独自敛财之路。

这种情况导致,少数的顶层精英和资本家依靠资本和先进技术赚得盆满钵盈,而处于工人阶层的人民生活质量每况愈下,不是收入停滞就是失业下岗。而奉行市场竞争的美国政府,又不愿意通过二次分配或福利制度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最终只能任由不同阶层之间的分化加剧。

美国主流社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公开阶层分化的根源,只能通过舆论导向,将国内的主要矛盾焦点转移到其他国家,让他们的工人认为,正是全球化下的自由贸易,让大量的中国人和墨西哥人抢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饭碗。特朗普在选举中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正是很大程度上对中国和墨西哥等国的指责,戳中了具有大量选票的工人们的痛点,并承诺要让美国利益优先,让制造业重回美国本土,降低失业率,提高工人的薪酬水平。

 

3

美国重夺制造业霸主地位的机会大不大?

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GDP占全世界3%左右,当时的制造业也占3%。2017年中国GDP占到全世界16%,但制造业的产值已经占到全世界的33%左右,约4.5万亿美元(正好是美国制造业产值的两倍)。虽然略低于美国与欧盟之和,但已经是排名第二到第五的美日德韩之和。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经过三十多年的工业资本积累,中国制造业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中低端产业所带来的优势,再凭借着自身庞大的体量,坐上了世界制造业第一霸主的位置。

而在美国历史上,1929年美国的制造业产值占全球约33%左右,到二战结束时的1945年,上升到了55%左右(一个非正常年份,因为美国还在继续生产军火和战争物资,但战败国几乎停工),到了相对正常的1950年,美国制造业大约占全球40%(人口占全世界正好6%),之后这个比例就一直在下降,到了七八十年代下降速度变快,目前已经下降到16%。

曾经世界第一霸主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其实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衰退,中低端制造业的全线溃败,导致这部分产业在二三十年里被中国接了盘。但美国制造业也不是全无亮点,美国高端制造业的地位如今依然坚不可撼,汽车、航空医疗、半导体芯片等产值依然是世界第一,并诞生了一大批世界500强品牌。

想必大家也清楚,只有中低端制造业才能够大力拉动就业,而高端制造业对于就业的拉动能力很小。所以,美国真实意义上的“制造业回归”,更多指的是传统制造业,或者高端制造业的低端产业链回归,比如苹果的手机、平板工厂。

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在许多场合都表达出想让传统制造业回归本土的想法,并对本国制造业巨头喊话:

1.2017年1月3日,特朗普就在推特喊话通用公司(GM),如果不把生产线从墨西哥迁回美国,就要面临35%的高额边境交易税;

2.点名批评科技巨头苹果公司把iPhone、iPad等一系列的产品生产线放在国外;

3.食品业巨头亿滋计划将生产线转移至墨西哥,也受到特朗普的点名批评。

美国如今想重振制造业,从中国手里重夺制造业第一霸主的位置,但这样的机会大么?

在世界市场上,只有保持最低的生产成本,才能占据主导地位,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除非美国真的将生产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降下来,比墨西哥、加拿大甚至亚洲各国还便宜,否则国家的工业巨头们是不可能回流的,即使回流了,也仍将走向衰退之路。

虽然美国的工人阶层对于特朗普政府的仕途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强行让制造业回归本土,损伤了通用、福特、苹果、微软等企业巨头,就等于丧失了国家根基,这就不是特朗普政府能够担当得起的。

因此,美国想要重夺世界制造业霸主的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却很残酷。

 

4

中美在制造业上的对垒还将继续

随着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是必然的结果。但是,每个国家在全球化不同时期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

英国最推崇全球化的时代是维多利亚时期,当时的日不落帝国,需要全世界的原材料资源输入,同时也输出英国工业革命的货品;美国则是二战后时期到80年代,美国制造业盛极一时的阶段。作为全球产能最强、工业规模最大、科技力量最发达的国家,需要向全球出售自己的产品。

所以,当全球化带来丰厚利益时,国家自然就倡导并推动全球化。

而如今的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却在这段时期出现大量下岗潮、国内经济下滑、国民收入降低等负面情况,所以才会极力阻碍全球化的进程,以维持国内经济的再平衡,避免持续性失血才是首要任务。

市场环境不同,所处立场就不同,这是聪明的选择。

如今,美国制造业的高端领域仍然处于霸主地位,而中国却牢牢掌控着中低端的制造业,并且在部分高端领域保持着优势地位和具备准入的能力。

未来,传统制造业,美国是攻,中国是守;高端制造业,中国是攻,美国是守,对垒的局面仍将继续!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