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板块投资参考资料整理(V11-1806)

         2018年6月18日:第11版 

说明:本资料为信息类作品,主要对锂电池板块的有关知识、信息、数据等资料长期跟踪,进行动态性、系统性的整理。

1 有关知识和概念

1.1 锂资源基础知识

1)碳酸锂作为盐湖和锂矿提取的直接产品,是其他锂产品的基础原料,是锂电池最重要的原材料。锂是锂电池原材料的最主要部分,是整个电池产业链的上游。在自然界中,锂主要以锂辉石、锂云母及磷铝石矿的形式存在,也广泛分布于盐湖和海水中。目前锂资源提取主要来自盐湖及含量较高的矿石,海水提锂技术尚不成熟。在我国,锂主要从矿石中提取。

2)我国锂资源较为丰富,全球占比17%,包括盐湖及锂辉石、锂云母。由于我国盐湖分布在青海、西藏等偏远地区,开采条件恶劣,未实现大规模生产,产能释放时间较长,锂资源供应量每年的增长十分有限。

3) 我国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约为540万吨,锂盐湖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80%。由于开采环境的优势,青海盐湖产量增长显著于西藏。2017年国内盐湖提锂的增量约6000吨,明后两年的增量超过1万吨,总体将处于供需弱平衡状态。

1.2 动力电池基础知识

1)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整个产业链如同雨后春笋般势不可挡。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零部件中:电池、电机、电控,动力电池在整车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并且动力电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车的性能。从2014年开始动力电池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动力电池巨头纷纷加大产能的投入。

2)国内动力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或三元电池。三元电池比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标准电压更强、电芯占空间更少。同时作为电动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三元电池的续航里程和储能强于传统锂电池,锂电池每月衰减3%的电量,而三元电池反复使用后每月衰减力度仅为1%至2%。

3)动力电池电池包的组成主要包括电芯、模块、电气系统、热管理系统、箱体和电池管理系统(BMS)。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实现对电芯的管理,以及与整车的通讯及信息交换。BMS作为连接二次电池与用电器之间的重要纽带,将电池或电池组的监测及管理集于一体,从而确保电池或者电池组的安全可靠,并以最佳状态输出动力。BMS可以实现对电池的实时监控、自动均衡、智能充放电等重要功能,在有效保障电池安全的同时,可以实现对电池剩余电量的监测,是动力电池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对于电动车的正常运行意义重大。

BMS对于动力电池而言,最核心的三大功能为电芯监控、荷电状态(SOC)估算以及单体电池均衡。通过合理设计并配置BMS,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还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幅度在20%以上。

4)当前动力电池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安全问题频发的关键原因,除了电池本身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缺陷,更大程度上在于BMS模块的设计缺陷以及工作稳定性不佳。目前,动力电池评价主要包括电池单体、BMS、电池系统和外壳四大部分,评价关注点在于基本性能、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BMS成为电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5)动力电池发展将走向多元化。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点和核心,掌握了动力电池技术就等于拥有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优势。市场对电池最关心的关键指标集中在五大方面:安全稳定性能、循环寿命、耐宽温性、充电速度和能量密度。

6)
锂电池的技术进步发展缓慢。目前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高低温特性、倍率性能上,都远远高于铅酸、镍氢电池,但还是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的需求。

近些年来,研究人员努力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电量体积容量比)、价值、安全性、环境影响以及试用寿命,并在设计全新类型的电池。但帕瑟里尼表示,现在传统锂电池技术已接近瓶颈,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有限。

7) 从目前科研成果来看,采用石墨烯材料的电池的表现比锂电池要好很多,特别是在电池的动力特性、电容量、寿命等方面。然而,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对记者说,“目前有关石墨烯材料的电池的技术研究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达到实用化,离大批量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8) 目前,随着电子产品的便携化发展,电池也朝小型、轻薄同时兼具高比能量的方向发展;而对于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高的体积比能量也意味着一定容积的电池可以装填更多的活性物质。因此在实际应用当中,比之质量比能量,体积比能量很多时候更加重要。

9)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两所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型超级电容器材料,不仅能将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还可将能量密度提高到180Wh/kg,高于目前锂电池普遍的100-120Wh/kg。今年1月,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夏晖教授课题组也发现了一种可让超级电容器的电容量提高5-10倍的新材料。

10) 有的科学家称,电池技术可说是一种“混沌的艺术”。它之所以发展得那么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几乎每一点微小的进步或改变,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测试,以保证安全和稳定。即使是发现了对于提升能量密度很有帮助的材料,都不能保证它真的能用。

1.3锂电池产业链基础知识

1)在锂电池产业链划分上,上游是锂电池材料所需的矿产资源,中游为锂电池生产厂商,下游则主要是锂电池配套应用领域,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工业储能等。

2) 在上游锂电池原材料构成上,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四大部分组成。

3)从锂电池材料及电芯方面看,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材料。它决定了锂电池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大小,正极材料在电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在40%以上,因此它也决定了锂电池成本的高低。

目前已经市场化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等产品。国内新能源汽车所用的动力电池,主流的有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电池以比亚迪为代表,三元材料以特斯拉为代表。

钴是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中国钴金属资源量约为140万吨,但绝大多数为伴生资源,品位低生产成本高。中国的钴资源有一半以上需要进口满足。由于不能掌握钴资源,中国的钴酸锂生产商完全暴露在高钴价格之下,盈利能力受到很大削弱。

三元正极材料(NCM)结合了镍、钴、锰三种元素的特性,相比传统正极材料优势明显。三元材料尤其是NCM
拥有高比容量、高标准电压、高压实密度以及优良的低温性能等优点,且随着掺杂包覆改性和湿法隔膜涂覆的发展,其原本倍率性能差、热稳定性差、存在阳离子混排等缺点也有望得到解决,未来将逐步替代磷酸铁锂、锰酸锂等传统正极材料。三元锂电池将是新能源车未来大趋势所在,而三元正极材料尤其是国内较为主流的NCM 有望率先扬帆起航,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4)负极材料技术与市场相对均较为成熟,成本比重最低,占10%左右。目前已经实际应用于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基本上都是碳素材料。

    目前钛酸锂电池正在打破以石墨烯为负极的传统电池技术路线,改以钛酸锂为负极材料,钛酸锂电池有着显著特点,如快速充放电能力强,充电倍率高等。

5)电解液在电池中是作为带动锂离子流动的载体,对锂电池的运行和安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电解液构成中,六氟磷酸锂是电解液成本占比最大的部分,约占电解液总成本的50%左右。

6) 隔膜占锂电池成本比重仅次于正极材料及电解液,技术壁垒最高,目前隔膜在我国的技术仍需提升突破。国内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企业主要以干法为主,而湿法工艺在热稳定性、与电解液浸润性及热收缩性等方面优势明显,更能满足动力锂电池需要,因此随着动力电池的需求爆发,湿法替代干法的趋势已经逐步明朗。

1.4 锂电池行业基础知识

1)锂离子电池产业从90年代初诞生以来,至今已有大约30年时间,这个行业从日本垄断,到日韩争霸,到现在中日韩三足鼎立,现在逐渐开始向中国垄断的方向发展。

2)锂电池的下游需求主要来自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和锂电储能三大领域。动力电池是指为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等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池,目前几乎全部采用技术相对成熟的锂电池。

3)由于我国企业在生产管理、工艺控制、生产自动化方面还与日本、韩国有一定的差距。据锂电池行业人士介绍,日本电池生产线大约有200个左右的质量控制点,整个生产流程都在湿度严格控制的环境中完成,最大程度避免了水分的影响,而我国电池生产企业受到成本、条件的影响,质量控制点一般仅有20个左右,好的企业才能达到50个,控制程度还有较大的差距。

4)笔记本电脑电池是中国锂离子厂商的另一大软肋。笔记本电脑电池相对安全性、品质一致性和其他指标方面要求很高,是各种锂离子电池中技术门槛最高的品种,也是利润率最高的种类。但到目前为止,中国许多锂离子电池厂商都无法进入笔记型电脑电池领域。中国锂离子电池厂商生产笔记型电脑电池没有优势,原因在于笔记本电脑电池品质要求甚高,无法靠“半自动化”生产来满足,所以“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无法体现。

5)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在产业层面上要能够对电池行业做一个规范发展,来提升动力电池的优质产能,从产业链的角度上做协同发展。动力电池无论是用在汽车上还是储能里都是关注的焦点,不过,动力电池最主要的是应用在汽车上。

6)锂电池是一个人才、技术、资金高度密集的产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淀。  但是,由于锂电池产业发展迅猛,人才和技术高度的奇缺,尽管锂电池项目很多,而人才与技术却严重跟不上产业的发展。

2 行业发展前景情况

2.1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锂电行业步入黄金发展时代。严重的环境污染倒逼绿色电池的研发与应用,而锂电池同时具备能量密度大、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是目前最先进、最有商业前景的绿色电池。从市场层面来说,开发与推广应用锂电池是全球共识,已经成为各国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孵化了多家高速成长的公司。从政策层面看,示范推广、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绿色上牌通道、技术创新、政府采购与征收燃油税等多种手段共同作用,推动锂电池发展步入快车道。

2.2 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测算,“十三五”期间,国内动力电池总需求在170Gwh左右;电子数码产品对锂电池的需求增速比较稳定,预计消费电池总需求为100Gwh左右,加上储能消费电池总需求为30Gwh左右,合计超过300Gwh。这意味着在“十三五”期间,锂电池需求年平均增速将达到25%以上。锂电池行业相关公司的发展势头仍将得到延续,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也将继续受益锂电池下游需求增长。

2.3 中泰证券研报预计,到2020年,车用三元材料将达20万吨,年均增速将达到54%。工信部预测,2018年三元电池的出货量有望首超锂电池,成为续航电池的主流材料。三元电池产业有望迎来加速增长,进一步占领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国内锂电池与材料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继续存在,中高端产品包括三元动力电池等有望继续供不应求。

2.4 政策力推,中国已成为锂电材料大国。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负极、电解液占全球份额超过60%,正极和隔膜占比接近50%,具备发展电动汽车的产业链基础。行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大力推动,14 年起电动汽车销量大幅增长,行业开始从理想走向现实。展望未来,根据政府规划2025 年销量300 万辆,以40 度电/辆测算,正负极产量将在2015 年基础上增长3 倍,隔膜增长4 倍,电解液增长2 倍。随着锂电池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替代铅酸市场空间同样巨大,尤其是在储能和电动自行车市场。

2.5 预计到2020年动力锂电池投资规模1655亿元,消费锂电池142亿元,储能锂电池360亿元,合计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未来4年设备投资复合增速48%。考虑到动力锂电池产业政策,可穿戴设备及VR产品对消费锂电池的进一步带动,以及储能锂电池技术突破价格下行带来的新的市场空间,预计锂电池自动化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超预期。

2.6中金公司认为,受下游需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等因素推动,优质电池等产品将保持高增长。2016年至2020 年,(中国)锂电池与四大材料对应的需求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其中锂动力电池需求量由28Gwh 增长2.2 倍至89Gwh,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

2.7 业内人士预计,中国锂电池行业正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正在出现的超大型的锂电池工厂,让电池大部分新产能集中在中国,中国锂电池产能在2020年将占全世界的62%。

2.8锂电设备行业将出现“整线化、标准化、全球化”三大趋势。预计2020年我国锂电设备规模约210亿元,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约17%。

3 有关政策支持情况

3.1 2017年3月1日,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整体规模目标: 电池产业到 2020 年达到总产能超过 1000 亿瓦时,并形成产销规模在 400 亿瓦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产品性能目标: 到 2020 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 300 瓦时/公斤;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 260 瓦时/公斤、成本降至 1 元/瓦时以下,使用环境达-30℃到 55℃,可具备 3C 充电能力。到 2025 年,新体系动力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单体比能量达 500 瓦时/公斤。

3.2 2018年2月26日,工信部等7部委于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产品的设计要求、生产要求和回收责任等,旨在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

4 行业发展有关情况

4.1 有关数据统计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其主要配套设施动力电池行业也迎来了快速扩张。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2017年,动力电池产业增长率分别为368%、324%、78.6%。

  然而,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产能过剩现象却逐步凸显。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国内动力电池总产能135GWh,有效产能110GWh。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在2017年均接近80万辆,与2016年相比增幅达50%。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36.4GWh,这也就表示,动力电池的全国产能利用率只有40%。

2)截止2018年4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120家(含在建企业),企业数量较2016年高峰时减少30余家。随着动力电池环节进入全面竞争阶段,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认为还会有部分动力电池企业被淘汰、被整合或者被迫暂停动力电池业务。

3)预计,2020 年全球电动车销量 500-600 万辆,对应动力锂电池需求 200-250GWh,设备总需求约 700 亿元。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对应上游锂电池行业将进入高扩产时期。

4) 2017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产量达111亿只,首次突破百亿只,同比增长31%以上,增速相比2016年高位略有回落。2017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达1510亿元,首次突破15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8%,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2017年,我国占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比重达到了46%,较2016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进一步拉开了与日本、韩国之间的差距。

5)据天风证券测算,2018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0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约50GWh;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20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约110GWh。而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20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约79.8GWh;2020年全球销量近45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总需求约195GWh。

6)根据第三方的数据统计,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的产能已经超过200GWh。然而,即便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在2020年实现200万辆,对于动力锂电池的需求量也仅为170Gwh。因此,动力电池产能在目前来看可谓严重过剩。

4.2 产业方向和趋势情况

1)凭借能量密度等多方面优势,三元正极材料已经成为动力电池未来主流路线。目前中国三元正极电芯已经可以实现200 瓦时/公斤,而特斯拉model3
的新一代NCA 电芯据报道已经可以达到300 瓦时/公斤。据赛迪顾问预测,采用三元正极的动力电池占比将从目前14%提高至2020 年的43%。以此测算,2017
年中国高端三元正极材料需求有望突破3 万吨,而实际产能仅2 万吨,供给存在不足。

2)经历了前几年的发展,国内锂动力电池向高品质、有产能的企业集中,大者恒大的趋势开始越来越明显。而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升温,锂电池行业内的企业分化开始进一步加剧。

3)由于政策的导向,从技术路径来看,2017年动力电池技术的更迭换代突出表现在三元材料领域(三元材料能量密度远高于磷酸铁锂电池)。根据《中国制造2025》对动力电池的发展规划:2020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2025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

4)随着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19年前后,金属锂和钴等不可或缺的原料将持续吃紧。电芯缺货涨价这一情况预计将长期存在。

5)磷酸铁锂电池在未来1-2年将面临较严峻的产能过剩问题,三元锂电池将会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不过,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仍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根据工信部整车出厂合格证产量数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国内动力锂电池总需求约90GWh,到2025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310GWh。

6)动力电池产业进入下半场,挑战与机遇并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减少补贴最直接的影响是新能源车企在选择动力电池企业时会更加谨慎,转而关注技术水平与成本把控,市场呼唤更高性能、更高品质、更高性价比的动力电池。此外,虽然目前动力电池整体产能很高,却很难满足国家政策调整后对产品的要求。谁能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赢得了未来。

7)动力电池行业逐渐步入兼并重组的关键期,合资合作日益明显。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行业小的时候,做好细分市场的分工就好,而当行业壮大,上下游的联动就显得非常重要,能减少中间环节成本,获得巨大回报。

8)在市场供需极度不平衡的状态下,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已然上演。2016年,动力电池市场上尚有116家出货企业,但从2017年前十批推广目录配套企业的数量来看,31家企业已从名单上消失,仅剩85家。更有专家预测,2018年,动力电池企业的数量进一步缩水到不足50家。

9)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认为,在当前CATL一家独大的情形下,是喜悦,说明国内动力电池制造业已跻身全球领先水平;也是担忧,当所有车企都押宝在一家供应商时,容易因为一些突发事件大则造成整个行业波动,小则影响单家车企日常经营。

因此国内还需要崛起3-4家动力电池企业,以满足未来新能源汽车往100万辆、500万辆、1000万辆等体量发展。

10)
全固态锂电池作为替代传统锂电的未来电池技术方向之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研发,但是在固体电解质材料、界面性能优化、电极材料选择以及成本、工艺上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不论是生产工艺制程、或是生产线的周遭环境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和严格参数控制,对后进的初创公司而言,要从实验室走到量产线的路很长很远很昂贵。当然,面对其巨大的商业价值空间,一定还会有更多类似宝马一样的优秀汽车制造商以及电池企业投入其中,相信随着研发技术的推动和深入,固态电池产业化步伐将逐步加快。

4.3 行业近期运行情况

1)动力电池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存在技术路线多样化,标准、工艺不统一,智能制造水平不够等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在各国加快动力电池产业布局的关键期,我国必须加快标准化制度建设,助力动力电池夺取优势。

2)目前动力电池整体产能很高,但很难满足国家政策调整后对产品的要求。随着国家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增高,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同时也被提高,加速企业间的淘汰。在配套企业数量方面,相比2016年的150家,2017年的企业数量明显减少,不到100家。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企业数量,比2016年减少一半。尽管数量缩减一半在外界看来已经是很大的调整,但这仅仅是调整的开始。

3)东吴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目前电池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基本为80%,二线为30%,中小电池厂仅为15%。 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部分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出现不足,开始扩充产能,而不少中小企业则面临着产品定位低端、价格竞争激烈、应收账款高企、产能利用率不足等一系列困局。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三年里,已经有包括四川、山东、广东、河南等地70余家锂电及相关企业相继破产、倒闭。

4)相关分析认为,在动力电池领域,我国已经不缺失核心技术,无论是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三元、高电锰等材料都处于优势地位。但装备制造、工程化能力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企业通过产业化、市场化,还是能够在短期内实现赶超的。

5)按照2017年国家新能源商用车补贴标准,最高补贴要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115Wh/kg。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2017年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合计达26.81GWh,占整体的74%。而在剩下近90家电池企业中,是大量低于最高补贴水准的电池。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的一组数据显示,现有库存的种类中,磷酸铁锂电池多于三元材料,磷酸铁锂去库存压力更大。

6)沃特玛董事长李瑶认为,在技术上,国内动力电池产业走的整体并不扎实,整个行业存在急躁的现象。每年一调的补贴标准并不利于产业链的平稳发展,导致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存在为应对标准而动的现象。

7)2017年,动力电池行业已经普遍出现利润下滑。一方面,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由于国际上锂电产品价格普遍下跌,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上涨,多重因素倒逼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降价。

8)据怀新报道,Sila
Technologies和Angstron Materials开发出一种新的锂硅电池技术,在未来短短几年内,可以让手机、汽车、智能手表电池的电量增加30%甚至更多。新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硅材料制造负极,与目前采用石墨为材料制成的负极相比,可以存储更多电量。硅碳负极逐步成为产业关注焦点,国外企业率先实现硅碳负极材料量产,目前国内企业也已布局硅碳负极材料。

9) 近几年,中国的动力锂电池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目前,在国家科技项目的重点支持下,中国动力锂电池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品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虽然小容量功率型动力锂电池技术和产品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大容量动力锂电池产业发展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单体动力电池的特性,已经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动力锂电池产业已经进入到产业化建设和推广应用的关键阶段。动力锂电池产业化进程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10)
锂电池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的合作需要非常高的紧密配合,不是像现在的铅酸电池维修市场非常成熟,不需要企业提供相应的设备来保证产业维修的质量。相反,锂电池推向市场之后,由于售后缺乏快速的维修与技术保障,导致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矛盾重重。

11)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游环节,动力电池领域两端受压。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成本提升,车企将补贴退坡压力向上转移。过去两年,动力电池经历了产能大幅扩充到目前的结构性过剩。在此背景下,龙头企业规模、资金和技术优势凸显,行业洗牌将加快。

12)
进入2018年6月,新能源汽车新政中设立的补贴“过渡期”也将结束。根据新政策中的描述,各类车型搭载的动力电池均需达到要求的标准才能获得相对应的补贴,这无疑是往原本竞争形势就相当激烈的动力电池市场头上“浇油”。

4.4 有关投融资情况

1)2017年,全球锂电池巨头AESC公司被中国私营投资基金金沙江资本收购。这家电池公司曾经是日产Leaf电动汽车的供应商,2014年、2015年全球电池产量排行均处于第二位。

2)
2017年11月,易成新能(300080)公告,拟7000万元收购河南平煤国能70%股权,切入锂电池制造环节。平煤国能布局的10GWh高比能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总投资50亿元。

3)2017年12月,赣锋锂业公告称,计划以不超过2.5亿元投资建设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研发中试生产线。根据计划,2018年12月亿瓦时级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生产线实现送样;2019年12月完成3亿元销售,二代固态锂电池技术成熟。

4)2018年2月8日,专注于从事低碳、环保、新能源领域相关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兆新股份(002256)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上海中锂控股股东梁立章、梁晓宇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和/或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上海中锂剩余80%的股权,交易金额拟为5亿元。本次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上海中锂100%的股权。

5) 2018年3月初,中利集团(002309)公告称,公司已与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及股权持有方西藏浩泽商贸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协议书》,拟以100亿元的价格收购深圳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克动力”)。

4.5 锂电池回收产业领域

1)锂电回收是社会责任:锂电池环保化、无害化处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政府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要求生产者对电池回收负责,保证电池“源头可控、去向清晰”,以便于减轻回收拆解环节工作量;同时倡导以PACK电池组的形式用于梯次利用,减少回收难度,提高行业效率。锂电回收是经济性的选择:废旧锂电池回收价值高,三元材料所含钴、锰、镍等金属元素多为我国较为稀缺、进口依赖较高、价格持续高位上涨的金属资源,废旧锂电的回收蕴含很大商机。在政策、利益、责任等多重动力驱动下,CATL、比亚迪等动力电池主流企业均展开针对动力电池回收的布局。

2)广发证券测算,假设按照电池实际使用寿命平均为4年,系统能量密度按每年提升15%,综上来看,2014-2015年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报废将在2018年后迎来高峰。

3)回收拆解:回收工艺基本成熟,三元材料回收价值高。废旧电池的回收拆解包括破碎拆解、材料分选、金属分离提纯等步骤,目前金属的回收率和纯度基本均可达90%以上。因此,富含贵金属的三元材料在拆解回收方面具有经济效益。磷酸铁锂电池由于不含贵金属,从经济性角度分析,拆解收益低于拆解成本,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利用价值有望在梯次利用中体现。

4)梯次利用:退役动力电池的二次生机。将从电动车上退役的动力电池(还有60-80%的剩余容量)重新检测筛选、配对成组后用于储能等对电池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可缓解大批电池进入回收阶段的压力,同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目前成本问题制约了梯次利用的发展,我们认为,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和项目试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正获得越来越有力的支撑,市场化势在必行。

5) 近年来,邦普循环、赣州豪鹏两大回收领军企业相继被宁德时代、厦门钨业控股。鹏辉能源兆新股份天奇股份也拟通过资本市场将湖南鸿跃、盐城星创、恒创睿能、金泰阁、乾泰技术等第三方电池回收企业收入囊中。多种迹象表明,各路资本手中的动力电池回收项目正在越来越稀缺。

6)按照动力电池特性,遵循循环利用的原则,我国当前倡导退役动力电池先梯次利用再报废回收的原则,并且要求整车企业作为动力电池回收主体,承担动力电池回收责任。但是,由于整车企业大多仅是电动汽车的“组装厂”,而电池则由专门的电池企业提供,这就出现了动力电池回收三类主体并存的现象:第一类是整车企业;第二类是电池生产企业;第三类是动力电池报废回收处理企业及原材料企业。

7)总体来看,当前动力电池的大规模报废期还没有到来,动力电池拆解回收还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大多回收主体仍处于“吃不饱”状态。另外,目前市场上虽然存在各类回收主体,但相对于即将进入市场的报废动力电池总量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总体而言,回收主体还处于缺位状态。

8)按照正规操作流程,回收主体开展动力电池的报废回收业务需要有关部门审批,但目前并没有正式的名单公布。包括格林美、赣州豪鹏等企业,他们尽管开展了动力电池的报废回收处理业务,但并没有相关资质,目前拥有的资质仅是铅酸电池回收处理资质,并非动力电池处理资质。

5行业重要会议、活动和事件

5.1 2017年10月份,日本东芝公司日前宣布开发出新一代电动车专用锂电池,快充仅需6分钟。传统电动车锂电池快充30分钟也只能充到约80%的电量,新一代锂电池快充仅需6分钟就能充到90%的电量,且在零下10度的低温环境下仍能快速充电。

5.2 2018年4月4日证监会将审议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事项。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公司在电池材料、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等产业链关键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及可持续研发能力,形成了全面、完善的生产服务体系。公司深耕动力锂电池领域,形成了“电池正极原材料-动力电池系统-废旧电池回收”的锂电池产业链闭环。

2017年,宁德时代锂离子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了12GWh,超过松下,位居全球首位,锂离子电池业务营业收入实现200亿元,跻身全球前四。

5.3 2018年4月,在2018珠三角未来汽车供应链创新论坛上,比亚迪锂电事业部副总经理沈晞表示,比亚迪正在做动力电池的业务剥离工作,预计2018年底或2019年初会拆分完毕。他同时表示,2022-2023年,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公司会独立上市。

5.4 2018年4 月4 日,工信部发布2018 年第三批电动车规范目录,本次目录车型高达304 款,相比第二批51 款,本次目录车型数量暴涨500%,预示产业按照新政设计、改型已经基本完成,可售车型的数量将大为提升,行业产销或将进入一个小高潮,此外本次目录中还有沃尔沃S90 混动版、长城EV350(欧拉iQ5)、江淮iEV7S 等优秀车型陆续进入目录,将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真实需求。

6 行业细分及相关个股情况

6.1 行业细分情况

锂电池相关上市公司共151家,相关个股按行业细分: 

1)锂电池上游为原材料的开采、加工和冶炼环节。上游环节所涉及的资源包括锂、钴和石墨,这些资源主要用于生产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上游环节中龙头公司:天齐锂业赣锋锂业

2)在正极材料方面龙头公司:比亚迪国轩高科万向钱潮

3)三元正极材料龙头公司:当升科技杉杉股份金鹰股份

4)负极材料方面龙头公司:杉杉股份中科电气

5)电解液领域龙头公司:新宙邦天赐材料江苏国泰

6)隔膜方面龙头公司:沧州明珠胜利精密

6.2 相关公司优势和特点

1)万顺股份:以铝箔、纸包装材料、功能性薄膜为“三驾马车”多元化发展,积极布局电池箔、锂电池用软包装箔、超级电容池箔的研发和应用。

2)江特电机:量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技术水平已达国际先进,制造工艺已申请专利。

3)力合股份:投资和实业双轮驱动,2018 年前最大看点在锂电设备。

4)星源材质:是国内最大的隔膜生产企业,技术实力雄厚,掌握了干法和湿法的生产技术。

5)东方精工:收购的普莱德是国内电池Pack的主要厂商,其最大客户为北汽新能源。

6)国轩高科:是国内唯一满足2017年《动力电池规范条件》的电池上市公司,行业门槛的提高将助力公司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5月31日午间公告与北汽新能源签订总金额18.75亿元的2017年度大合同,内容为2017年5月至12月分批次交付总计5万套三元动力电池组。

7)先导智能:是国内锂电自动化设备龙头企业,也是国内较少能够提供卷绕机和叠片机,实现锂电高端设备进口替代的企业,公司同时给松下、索尼、三星、宁德时代比亚迪、力神等高端客户提供产品。目前公司拟通过并购切入锂电后端设备,并积极扩产,以充分享受锂电行业高景气度。

8)赢合科技:最近几年动力电池企业对生产设备提出了高精度、高速度、高稳定性和无人化、信息化、可视化的要求;赢合科技开创了从锂电池前端的上料搅拌,至后端的电池自动化注液组装等基本涵盖了整条动力锂电池生产线的“交钥匙”,这在国内设备领域实属首例。目前该产线已应用于国轩高科,并获得认可。

9)格林美:具备全产业链战略布局的公司。公司通过多年努力,已将正极材料产业链全部打通。在钴价格上行通道以及正极材料产业链供给紧张的情况下,公司的优势凸显,盈利能力大幅增强。同时公司还拥有优质的下游客户资源,未来所规划产能将在原料自供以及优质客户资源的双重保障下得到大幅释放,业绩高增可期。

10)华友钴业:一家具有钴资源的前驱体公司。公司是全球钴产品的领先企业,目前已打造“钴资源-钴盐-前驱体”产业链,前驱体定位高端,2万吨产能有望于今年全部释放。届时有望通过高技术、高产量、低成本优势快速开拓下游客户,实现业绩大幅增长。

11)澳柯玛:子公司澳柯玛新能源技术公司为锂电池行业标准制订者;


12)杉杉股份:生产锂电池材料,为国内排名第一供应商;


13)维科精华:成立工业园,生产动力电池、锂电、太阳能垃圾发电;


14)中信国安中信国安盟固利(简称MGL)主要从事锂离子二次电池关键材料和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和锰酸锂的生产厂家,同时也是国内外唯一大规模生产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厂家;


15)中国宝安:控股55%的贝特瑞公司锂电池碳负极材料国内第一,市占率80%,全球第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国内第一,目前全球第三;控股75%的天骄公司,主营的三元正极材料,08年销量居国内第一,市场占有率30-40%;


16)上海普天:公司将在上海重点建设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产业化基地;


17)江苏国泰:控股子公司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产生产锂电池电解液,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占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的30%。

18)东旭光电:收购申龙客车,使公司快速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自身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可为申龙客车的新能源汽车进行配套,形成“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包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闭环。


19)西藏城投:坐拥世界第三、国内第一储量的碳酸锂资源 。公司目前控制西藏龙木错盐湖和结则茶卡盐湖矿区资源(公司与关联企业上海北方企业有限公司通过增资及股权转让的方式分别取得了西藏国能矿业公司41%、20%的股权,系第一大股东),盐湖碳酸锂 储量国内第一,世界第三。


20)丰元股份: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材料及电池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主导产品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公司磷酸铁锂规划产能为10000吨/年,分两期进行建设,厂区占地7万平米,项目总投资约4.2亿元。


21)西藏矿业: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材料及电池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主导产品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公司磷酸铁锂规划产能为10000吨/年,分两期进行建设,厂区占地7万平米,项目总投资约4.2亿元。

22)赣锋锂业:是国内深加工锂产品行业龙头,金属锂市场份额占全球30%以上。公司也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卤水提锂”和“矿石提锂”产业化技术的企业,拥有国内最大的卤水提锂和矿石提锂锂盐加工生产线。公司拥有优质上游锂资源,积极抢占稀缺资源。锂资源主要来自盐湖与锂辉石:在盐湖上,公司涉及Cauchari-Olaroz 、Lithium Nevada 和Mariana等。在锂辉石上,公司涉及Mt Marion、宁都河源锂辉石矿和爱尔兰Black stair锂辉石矿。


23)天齐锂业:控股子公司文菲尔德拥有的位于西澳的格林布什锂辉石矿是全球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固体锂辉石矿,公司掌握了大量优质锂矿资源,拥有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矿石提锂产能,是全球领先的锂产品供应商。截至2016年9月30日,格林布什锂矿的总资源量为16510万吨,折合碳酸锂当量833万吨;锂矿储量合计为8640万吨,氧化锂平均品位2.4%,折合碳酸锂当量500万吨。公司已拥有超过3万吨的锂产品精深加工规模,还有正在澳洲建设年产能规模达2.4万吨的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国内加工基地仍在继续进行自动化改造和产能达产提升行动,持续挖掘公司产线潜能。


24)多氟多:自主研发的六氟磷酸锂在2010年打破了日本的垄断,随后返销至日本、韩国,成为LG、PanaxEtec以及日本相关企业的供应商,2014年成功进入特斯拉和比亚迪的供应商体系,已经连续几年产销量做到全球第一。此外,多氟多还推出的三元锂电池,先后为东风、上汽通用五菱、吉利、众泰等整车厂供应。

25)当升科技:在国内率先开发出车用动力高镍多元材料,并于2015年实现批量生产和销售,配套适用于欧、美、中、韩等世界著名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高镍多元材料在生产工艺方面要求高,难度大,其中金属杂质的含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良品率、稳定性,公司目前已能将金杂的含量控制在ppb级个位数,该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公司高镍多元材料的部分性能,例如循环性能方面已远超国际竞争对手。

26)新宙邦:公司是唯一一家以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作为核心主营业务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与江苏国泰杉杉股份、天津金牛等同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目前,国内锂电池电解液市场的国产化率超过80%。公司在日韩市场取得重大突破,成为索尼、松下、三星SDI等国际电化学龙头企业的合格供应商。其中,三星SDI是公司第一大客户。


27)科泰电源:公司此前入股的捷星新能源的核心产品为动力锂电池系统,PACK系统(含锂电池)+BMS系统,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动力电池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成为包括一汽客车和江西安源客车等多厂家电池系统的一级供应商。


28)雅化集团:子公司国理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基础锂盐生产企业之一,其主要产品有锂精矿、氢氧化锂、高纯碳酸锂、磷酸二氢锂、锰酸锂及锂系列产品,远销俄罗斯、中东、印尼等国,在国内也拥有一批大型优质长期合作客户,实现了从矿山开采到锂电新材料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覆盖。

29)骆驼股份: 公司表示,公司在2017年就积极介入锂电池回收领域,动力电池再生产业园将与公司现有业务共同形成汽车电池回收与动力电池回收的“双闭环”产业链,公司将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实现绿色与循环发展。

























































































































































































































































































30) 宁德时代: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2017年宁德时代以11.84GWh的销量一举超越松下和比亚迪,问鼎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冠军宝座,全球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约为17%和27%。但是,宁德时代却在招股意见书中写道,“产能不足”是公司的竞争劣势之一,随着公司现有客户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不断扩大以及不断开拓新的客户,目前的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