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外相比,目前我国指数基金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投资价值亟待发现。监管加强和机构化等都将促进指数基金的发展。未来公募行业还需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指数量化投资理论与方法,为行业设计提供更丰富、更合理的指数基金产品。

指数投资在中国可谓和公募基金行业同甘苦、共兴衰,亦走过接近二十年征程。当我迈入基金行业时,常听前辈回忆起那些关于指数基金里程碑式的时刻:1999年,市场相继推出华夏兴和、大成景福等封闭式指数优化基金;2002年,华安180指数基金和天同180指数基金相继发行成立,成为首批开放式指数基金;2004年,我国第一只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推出,使最近20年全球最成功的金融创新产品登上了我国市场的舞台;2009年,指数化投资获得了快速发展,仅当年发行成立指数型产品就超过了以往七年发行数量的总和。我错过了上述精彩,但从业以来亦赶上了国内指数基金类型风格日益丰富、对标涵盖国际主流品种、逐步获得投资者认可的这8年。

然而,和海外市场比如美国40%的公募基金均为指数化投资产品相比,目前国内指数基金占非货币类公募基金的比重始终在10%上下徘徊。这是市场发展阶段规律所决定,无论是指数基金行业从业人员,还是基金投资者,都应有足够耐心去等待指数投资的价值魅力被发现和更为广阔的未来。

即便在美国市场,从1971年Wells Fargo银行向机构投资者推出第一只指数基金,到2007年之后指数基金成为共同基金中保持最高资金净流入的品类,也经历了30-40年。

这当中也离不开各种有利条件的配合:80-90年代的大牛市,优异的收益表现使指数化投资得到广泛认同;大盘主动基金经理长期收益超过S&P500的比例一路下降至20%,金融市场有效性提高和不确定性加剧提升了市场对指数化投资的需求;金融业追求标准化趋势是指数化投资迅速崛起的重要推动力;庞大多层次养老金体系下,具备透明、低成本、风险分散、易复制等特质的指数基金获得了市场竞争优势。

我国国内金融市场长期处于发展变革之中,当下我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有利于促进指数基金加速发展的政策引导、技术进步和市场环境变化:一是 A股市场正处于监管规范化、参与者机构化的进程。被动指数投资本身和市场效率高度相通,当市场有效性不强时,投资人愿意交易基于信息或者资金驱动的产品,而当市场效率越来越高时,投资指数类产品收益风险比从长期看就会比主动选个股有优势,存在机遇。二是今年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推出,我们也看到了公募基金等产品纳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投资范围的曙光。美国401K推出之后,公募基金规模年化增长率超过20%,指数基金作为公募基金中风格稳定明晰、可预测性高的投资标的更是脱颖而出。三是理财市场打破无风险刚性兑付,银行端净值型产品也成为趋势,资产配置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指数基金无疑将成为承载多样资产类别、并能与各类衍生品配合的良好资产配置底层工具。将来可能看到各类基金中的基金(FOF)、目标日期基金(TDF)、目标风险基金(TRF)进入投资者的理财选择池,这类产品的业绩主要由资产配置决定、强调风险管理,需要通过指数基金这样的子基金高效地实现母基金的配置策略,享受低成本的贝塔收益,另外也可以在战术层面进行指数基金阶段性交易,捕捉特殊风险敞口的投资机会。四是投顾行业的分化变革,越来越多能够触及大众的新兴互联网投顾平台开始从投资者角度出发进行组合推介,倾向于推荐费率低、易于成为配置工具的指数基金。基于以上几点,我们有信心对指数投资下一个二十年的发展有较高期待。

为了引导投资者更合理地参与指数基金投资,除了普及教育工作之外,公募基金行业还将作为指数投资的领先践行者,设计提供更丰富、更合理的指数基金产品。我个人认为短期能够预见的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在传统市值加权指数产品布局相对完整之后,引入国际先进的指数量化投资理论和方法,捕捉一些有效投资行为,固化为既定指数组合策略,为投资者提供超额收益更高、风险水平更合理的指数投资解决方案。二是商品类指数基金,国内目前在资产配置方面除了股债以外其它品种较少,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商品指数基金产品需求已经相当明确,如果未来通胀抬升,他们将是首当其冲的抗通胀工具,一些进口类品种更是抵御贸易战风险的良好工具。三是拓展投资市场边界,通过指数基金对接更多跨境板块以及市场在动态发展中新涌现出的表征板块。四是主题型指数产品,这些品类将成为衔接资本市场与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桥梁纽带。比如我们正在推进的国企改方面的ETF,希望通过ETF盘活国有资本,增强国有资金流动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能分享到国企改革红利的产品。

二十年并非白驹过隙,只要每年有一批适应市场需求、体现投资价值的指数基金产品落地,有一批持有人通过认知和实践加入指数投资的浪潮,资产管理行业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中国的指数投资将迎来黄金发展的下一个二十年!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