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做资产配置?





在正式开始前,指旺君先来问个问题:大家觉得影响投资收益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肯定是选到高收益的投资品啊,还有的小伙伴可能要说,是找到准确的买卖时间点。但实际最影响投资效果的可能并不是这两项哦,而是资产配置。





美国学者布林森曾经在1986年的《金融分析家杂志》上发表了《组合绩效的决定》一文,表示投资收益的91.5%其实由资产配置决定,而具体的证券品种选择、择时操作等其他因素,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比重不足10%。沃顿商学院教授西格尔在《股市长线法宝》中也阐述过类似的观点:从长期来看,决定资产收益率的因素,不在于选股也不在于择时,而是在于资产配置。





那到底什么是资产配置呢?资产配置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二、什么是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其实包含了两个维度,一个是广义上的家庭资产配置,另一个是狭义上的资产增值。





广义的家庭资产配置,指的是在了解自己财务现状,通过将资金分配到不同账户上,从而满足自己的财务目标,比如说我们在前面讲的家庭标准普尔配置,就是一种资产配置方法。小伙伴们可以回顾下“认识风险”这一节课的内容。





狭义的资产配置指的是一种投资增值策略,它能帮我们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获得较为理想的回报,而本节课主要讲的就是这个范畴。



三、如何来做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虽然看起来比较复杂,但核心就在于两部分:一是资产种类的选择,二是资金的比例分配。这就像要做好一顿饭,首先要选择好食材和佐料,然后就要看食材和佐料的配比。那指旺君就从这两个部分来说说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1、  
资产种类的选择



 



首先是资产种类的选择。很多小伙伴误认为只要投资不同的资产,就是资产配置,就一定能降低风险,其实并不一定。比如一个组合里面既投资了股票,又投资了股票型基金,那么一旦股市出现整体下跌,那这个组合就很可能无法降低风险,而会聚集风险。





那什么样的资产组合能降低风险呢?





1)  
相关性低和负相关





美国经济学家马科维茨在1952年提出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告诉我们,当选择相关性低,甚至负相关的资产进行组合时,能够降低整体风险。这里的相关性指的是收益相关。简单说,如果两类资产绝大部分时间同时涨同时跌,那它们的相关性就非常高;如果很少同时涨同时跌,说明相关性低;而如果很多时候,当其中一种资产收益下降时,另一种资产的收益就上升,那说明它们很可能就是负相关的。





如果我们将两个高度相关的资产进行组合投资,那么当其中一个出现价格下跌时,另一个也很有可能在下跌,那这个组合的收益率很可能会是负的。





而如果我们选择相关性低,甚至负相关的两种资产进行组合,那么,当其中一个资产出现下跌时,另一个有可能在上涨,上涨的部分可能会抵消掉下跌的部分,甚至会完全消除下跌损失,组合的收益率可能是正的。可见,尽量选择相关性小、甚至负相关的资产,能够降低组合整体的风险。





理解了资产的相关性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哪些资产相关性比较低呢?有没有方法原则可以找到相关性低的资产呢?





2)黄金三原则



 



2017年2月,宜信财富发布《2017年资产配置策略指引》,展示了“黄金配置三原则”,即跨地域跨国别配置,跨资产类别配置,以FOF的形式超配另类资产的三个原则。





具体来说,跨地域国别配置,就是不仅要关注中国市场,还要放眼全球市场;跨资产类别配置,是指可以同时配置固定收益类、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类、二级市场投资、房地产金融类,以及保险保障类资产;最后,以FOF的形式超配另类资产,是指可以通过FOF即母基金投资到多支子基金上,能够有效分散投资风险。所以,小伙伴们在确定资产组合时,也可以参考这个原则。



 



当然,前面提到的私募股权等投资对资金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你的财富积累正处于起步阶段,也可以先配置股权和债权这两类资产。美国资产专家威廉伯恩斯坦在《有效资产管理》一书中,就分享过一个股票和债权的投资组合,里面包括了:长期债券,国内大型公司股票,国内小型公司股票,国外大型公司股票,和国外小型公司股票。这种投资组合比单独的美国大型公司股票(以标准普尔500指数为代表)要有更高的收益和更低的风险,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又要比同期75%的专业投资管理人有更好的市场表现。





说到这,有的小伙伴也许会问,如何购买国外的股票呢?指旺君建议可以通过QDII基金,也就是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基金,来配置海外资产,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2、  
资金的比例分配



 



选择好资产种类后,接下来就是确定资金的比例分配。根据我们的理财目标、所处人生阶段、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可以有多种确定资金比例的方法。指旺君在此为大家介绍两个常用的:





1)100法则





100法则,具体来说就是用100减去你的年龄,就得到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而你的年龄就等于投资固定收益资产比例,比如你今年25岁,那么就用25%的自己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75%的资产投资于权益类资产。





为什么要这种方法?因为年轻的时候,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可以加大权益类资产的比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开始降低,所以需要增加固定收益产品的比例





确定好前期的分配后,我们又会面临一个问题,投资品的价格在不断变动,如果后期投资品的比例出现变化,怎么办呢?





2)恒定混合策略



 



恒定混合策略,就是固定好各项资产配置最初比例后,每运行一段时间,比如每隔半年或者一年,定期调整到最初的比例状态。我们曾经在基金投资中也谈到这种操作方法,在资产配置中也同样适用。那这种策略为什么有效呢?



 



我们知道,投资品价格波动往往具有一定周期性,几乎任何一类资产,涨到一定程度就会下跌,跌到一定程度又会反弹上涨,不断循环,利用这样简单的规律,如果一类资产涨得比较多,可能有下跌可能,适合卖出以保住投资成果。相反,若一类资产跌得较多,可能是源于其价格被低估,未来可能上涨,所以适合在低点多囤一点补仓,让各类资产达到比较均衡的比例。这样操作,就能帮我们顺势调整,实现平衡。





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我们把10000元四等分,每份2500元,分别投到现金、债券、股票、黄金这4类资产中,假设投资1年后,总资产变为12000元,而这4项资产有亏有赚。要维持恒定比例,我们继续四等分,就是每份资产应该为3000元,我们可以选择将资产高于3000的部分卖掉,补到未达到3000元的资产上。





特别还要注意的是,这个策略更适合中长期配置,而不适合短期配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