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电影还未上映就已经火遍朋友圈——《我不是药神》,豆瓣给出了9.0的高分。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的“陆勇事件”改编而来,折射出中国社会的严酷现实:看病难、看病贵!

在这部影片中唯一的坏人就是专利药制造商,难道专利药卖这么都真是制药商的错吗?

就拿影片提到的那款药,在现实生活中叫格列卫,是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胃肠间质瘤的抗癌药,效果非常好,成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治疗方案。

专利药之所以这么贵最大的原因是制药企业的高成本投入,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研发成本,三期临床试验成本,如果药厂不能在专利期收回成本,实现盈利的话,谁还会有动力去研发新药呢?

中国的专利药为何比别的国家贵呢?

就那这款格列卫来讲,在世界各国的售价有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大陆23000元到25800元一盒,在中国香港是17000元到19000元,而在美国合人民币13600元一盒,在日本是16000一盒,在韩国只到9700元一盒。

有信息显示,中国在新药价格这个利益链条上到处都是吸血鬼,比如在流通环节上,有报道,国外药物到达中国医院这前至少要经过三层经销商的“盘剥”,每经过一层都会大幅加价,而医院还要加价10%-15%,从药物出厂定价,走到医院药房,中间的环节渠道存在太多的灰色空间,大大增加了新药的最终价格。

更为严重的是,一旦救命药进入医保,降价销售后,将进入长期缺货的状态

比如说:2011年用于心脏手术用药的“鱼精蛋白”;2012年治疗心脏衰竭的抢救“西地兰注射”;2013年治疗甲亢的“他巴唑”;2015年,心外科用药“地高辛片”、“放线菌素D”

此类药业短缺后,患者只能寻求昂贵的替代药业或者通过“黑市”来高价买药。比如,价格才10多元的“放线菌素D”国外替代品近6000元;心脏手术用药的“鱼精蛋白”正常价格10元一支,黑市黄牛手上卖到近万元一支。

救命药一旦变成廉价药后,因为缺少利润空间,很多药厂不愿生产,很多药店都拒绝销售,进而向购买者推荐利润更丰厚的替代药。

最后来个总结吧: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所有药物经济学的课程都会讲,它不只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它的客户是病人,它的用途和治疗疾病保障生命相关。所以在专利药研发过程中,或许更多的需要国家进行扶持,尽最大的可能来降低新药研发给企业带来的成本。

有病没药是天灾,有药没钱是人祸,希望以后天灾人祸都少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