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财经自媒体,我今天打算越俎代庖的说一点电影——最近非常红火的《我不是药神》


电影一听是有点荒诞的侠盗风格,一个卖印度神油的保健品商人,机缘巧合卖起了印度仿制药,山寨却对治疗慢粒白血病真有奇效。他本来可以挥挥衣袖离开这个进监狱的买卖,却因为和病人群体的深情厚谊,重操旧业。最后,商人被绳之以法,但从轻发落,刑满释放之际,听说正版药已经纳入医保,算得上是某种程度上的皆大欢喜。



《我不是药神》,其实是一部现实意义大于艺术价值的电影,它有个真实的电影原型。


电影原型叫陆勇,也是位白血病患者,自己吃印度版仿制药不错,就推荐给了病友,因为替人代购被捕,三个多月之后检察院最终撤诉,陆勇重获自由,后来正版药也终于纳入了医保。从现实意义而言,医疗题材是国民话题,生老病死,每个人都无可避免正在经历。


有些粉丝说,《我不是药神》前半段还满搞笑。实际上,前半段的风格,与其说是搞笑,更贴切的形容词应该是荒诞。


无论是王传君扮演的患者吕受益“扯了一层又一层,扯了一层还一层”的三层口罩;还是牧师老爷子操着慢悠悠的英语打越洋电话勾搭印度走私渠道,体现的都是常年重病之下满满的求生欲。只是,“求生欲”这三个字,在这部电影里没有一点衍生出来的调侃,全是血肉模糊的真实,以及赤裸裸的人民币。稍微想一想,还能挤出来的任何笑意,底色都是荒诞的。


生命的本是沉重的。



程勇的卖药小团队,除了黄毛小哥一脑袋扎眼的黄毛,消瘦的小身板透出一股宁折不弯,其他三位,多少都有饱经风霜的谨小慎微——牧师老爷子选择宗教,慧姐懂得适当运用美色,吕受益更是低眉顺眼看起来有点逆来顺受。


卖药小团队最终两个人走向死亡,唯唯诺诺的吕受益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自杀求解脱,黄毛为了掩护男主角一路飙车逃亡,死于惨烈的车祸,这两位演员堪称全片演技担当。


吕受益和黄毛两个角色让徐峥饰演的男主角发生了最直接的转变,从一个原本唯利是图的小商人,成了搭钱也要救患者的侠义药神。不但不是赚差价的中间商,还要自掏腰包补贴普通患者买药。



煽情的顶点在于男主角被捕入狱,坐着警车去服刑的路上,沿路无数患者十里长街相送,全体摘口罩致敬。这个摘口罩致敬,是想表达什么呢?是想说,你为了救我而入狱,所以我愿意暴露在无菌环境下承担病情加重的风险,用生命的代价回馈给你?真的不应该是,你为了救我而入狱,所以我要更珍惜自己的生命吗?


一方面电影非常努力地塑造了集体高大形象,另一方面,为了让冲突简单化,必须有反派承担大家的负面情绪,这个锅就甩给了药厂,还有……缺钱。


买不起药,引起众怒。那么第一个直接发泄对象是定价过高的药厂,饰演医药代表的李乃文几乎可以说是全片第一号反面人物,道貌岸然黑心企业代言人。然而果然如此吗?


生命和正义到底孰轻孰重?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每一个人的看问题的视角。在《我不是药神》里,条件缺失太多,只能看到绝对弱势的患者一方。其实在这个故事中,执法者,病人、程勇都是局中人,都有着自己的无奈和无力。


说了那么多,我想说看完《我不是药神》,最大的体验就是——好好赚钱。。


和大家相伴数年,我们聊过股票、说过创业、提过投资、谈过股权。在创业领域和投资领域摸爬滚打那么久,愿望只有一个——好好赚钱。



记得,巴菲特曾说:我认为奥马哈是一处更能使人心智健全的地方。我过去常常感到,当我返回纽约去工作时,哪里太多的刺激会使我终日心神不宁,只要你有常规量的肾上腺素,你就会对这些刺产生不适,这样过一段时间可能导致疯狂的行为。”这段话说的是巴菲特总结1956年至1958年在老师基金里工作,与股市近距离接触带给他的感受。终日心神不宁。1958年巴菲特老师退休,巴菲特离开了华尔街,回到家乡从此不看股市实时行情,巴菲特传奇式的好好赚钱从此拉开序幕。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