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MT有基庄园/秋葵

近期,P2P行业集中爆雷,我们这些非当事人唏嘘之余,纷纷在亲朋好友间奔走相告:不要把钱放一个兜里、谨慎购买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对承诺高利率的产品保持警惕。但作为一个看客,也只是唏嘘而已。直到机缘巧合进入一个1600余人的牛板金受害者群,才真正体会到P2P行业爆雷的威慑力。这个雷究竟有多响有多沉重,恐怕我能感受到的也不及受害者的十分之一。

这个受害者群的群主告诉我,80多万投资款中,投资数额从少则几千,多则几百万,有供孩子上学的钱、有买房的钱、甚至有看病的救命钱。群主本人,投资的25万本来是给孩子出国留学准备的,受害者内心的绝望可想而知。

该群目前自发成立了消息组、证据组、认证组,受害者们抱团维权,希望能够得到公正处理。“牛板金”涉众型经济案件已在公安部门立案侦查,7月12日,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区分局发布微信小程序,以便投资人登记备案。

——该图为杭州公安局江干区分局的张贴公告

以上只是P2P受害者群体的一个缩影,据凤凰财经相关报道,截止今年6月,P2P上半年已有721家消亡;七月以来,已有四家百亿级交易规模的平台爆雷,足见其涉及金额规模的庞大。

对于牛板金为何出事,目前的主流看法有以下两点。

第一种说法是平台关联融资。

什么叫“关联融资”呢?

举个例子,某P2P公司A借款1亿元给公司B,但是公司A作为平台方与借款方公司B存在利益关联(利益关联:比如公司A与公司B存在交易关系或贷款资金担保关系等),从而公司B的盈利和亏损会直接对平台A造成影响。

在相关规定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关联融资”与自融仅一步之遥。倘若P2P平台存在自融行为,即向公众募集资金用于自己的投资项目,平台本身也就没有风控能力可言,且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这属于非法集资。但如果P2P平台属于“关联融资”,该如何处理这种行为还不能十分肯定,这方面的政策还在完善当中。

据国际金融报相关报道,早在2017年5月,牛板金就曾被“自融”的负面新闻缠身。当时佐力控股等股东进入牛板金平台股权结构,而媒体曝光牛板金有高达25亿的借款方都与佐力控股有关。之后牛板金卖身给融数金服,基于大平台的口碑,获得不少媒体的赞誉,同时也薅到了更多羊毛。

值得注意的是,牛板金在爆雷之前,投资标的透明度不高,而且查不到历史标的。很多媒体基于牛板金的股权成分会有这样的怀疑,牛板金是不是在拆东墙补西墙,股东为自己的投资填补资金空缺,随后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平台逾期?

因此,对于投资标的不透明的P2P产品,不能被他承诺的利率以及铺天盖地的宣传广告给蒙蔽了双眼。

另一种说法是平台的活期产品受到挤兑。

最近P2P集中爆雷,可不像巧合,所以牛板金可能是受到了挤兑潮的影响。

为啥会受到挤兑呢?

首先要理解我们传统金融模式常见的“银行挤兑”。由于银行信用度下降、传闻破产,大量银行客户因为金融危机的恐慌或相关影响同时到银行提取现金,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不足以支付。

P2P这种互联网金融受到“挤兑”也是如此。

6月17日,号称有央企背书的唐小僧母公司资邦金服,便被爆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警方查封。六月底又传出网贷备案延期、央行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消息。两消息一齐上,P2P行业的信用度难免受到影响,投资者人心惶惶,纷纷选择在此节点退出P2P保平安。

就牛板金CEO道歉信中就提到的,平台正常工作日的日赎回量在8000万左右,唐小僧事件后,牛板金工作日日均赎回量提升到了1.6亿左右,日赎回峰值一度达到了2.2亿,周赎回量是正常量的2-3倍。

平台没有钱继续赎回,只能宣布逾期。

——该图来自牛粉之家《王旭航就牛板金逾期事件的公开信》

市面上还有上千个P2P平台,谁还敢投呢?



















































央行提出要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对P2P行业也算是喜忧参半的一件事,要么走向规范化,要么在这场大浪淘沙般的洗礼中阵亡。P2P行业最终走向何方还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高利率的网贷盛宴已经落幕。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