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聚焦








1







住建部:因地制宜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商品住房库存量较大的地方,可以继续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进一步合理界定和把握棚改的范围和标准,不搞一刀切、不层层下指标、不盲目举债铺摊子。1-6月,全国棚户区改造已开工363万套,占今年目标任务的62.5%。












2







国资委:央企6月实现利润总额201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26.4%,创历史单月最高水平。1-6月实现利润总额887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23%;央企目前已落地执行了2000多亿元的市场化债转股。












3







根据证监会部署,深交所、上交所分别召开上市公司座谈会,听取上市公司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健运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上交所负责人表示,将大力推进市场建设,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上市公司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










4







深交所:*ST华泽自7月13日起暂停上市。*ST华泽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深交所同时对*ST华泽及实控人等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5







年内340家上市公司斥资145亿元实施回购。分析人士称,这表明公司认为股价已超跌,或是市场见底的一种信号。











世界风云








1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与欧盟进行对话,与欧盟的贸易磋商将于7月25日开始。












2









美国财长努钦表示可与中国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而中国商务部尚未提及对美国最新关税威胁将采取何种反制措施。










3







美国国会参议院以88:11的压倒性表决结果通过一项非约束性提案,寻求限制特朗加征进口商品关税的总统权力。这是美国国会首次对特朗普行使总统关税权力作出的立法行动。















4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利用通胀和经济增长来平衡资产泡沫风险;尚未完全实现通胀目标;希望通胀匀称地保持在2%附近;在经济表现疲软的同时,如果通胀上升,将造成挑战;我们还不能在实现通胀目标这方面宣布胜利;对渐进式加息的结果感到欣慰;美联储流连于加息过快和行动太慢之间。









大行研报








1






招商证券:反弹买什么?




直观上看,反弹的时间区间在1-2个月左右,指数反弹的幅度跨度为12%-25%,平均反弹幅度为18%。反弹的直接原因总结来看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政策出台消除市场恐慌情绪,二是宏观经济基本面向好推动市场上涨。开启反弹的利好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财政政策、流动性刺激、经济回暖预期等因素,不同因素带来的反弹具有不同的市场特征。



从行业分布来看,反弹期间不同行业的反弹节奏不同,呈现出一定的行业轮动规律。总体来看,首先开始反弹的大多是周期和金融类,其次是消费股和成长股的反弹。而在第二段(2009.9.1-11.23)和第七段(2013.6.27-9.12)反弹区间内,成长股风格较为明确,经济环境回暖不是主要驱动因素,所以成长股率先发力。第二段区间(2009.9.1-11.23)创业板集中发行带来国庆期间的维稳反弹,创投概念股率先反弹,之后周期股和消费股随之上涨。第七段区间(2013.6.27-9.12)流动性刺激市场资金面改善,但是经济下滑的担忧已经明确,所以率先反弹的同样是成长股。随后7月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周期股和消费股也随之开启了反弹。



行业角度没有明显的反转效应和延续效应,市场大跌后反弹的板块并非之前跌幅较大的板块。2015年8月股灾后救市引起市场反弹,股灾中跌幅较大的计算机、非银金融在这次反弹中涨幅较大。除了这轮反弹,其他的反弹区间内表现较好的板块并不是之前跌幅较大的。同时,行业角度没有明显的延续效应。市场反弹强劲的板块并非是大跌前的强势板块。只有2011年初的建筑材料和2013年的传媒延续了股市下跌行情前的上扬趋势。除此之外,其他的反弹区间内表现较好的板块并不是大跌前的强势板块,行业延续效应不显著。



从反弹期间不同风格的市场表现来看,不同的反弹区间内风格差异较大。总体来看,金融股在不同区间内表现差异较大,而成长股普遍表现较好,反弹期间涨幅高于其他风格的股票。



个股方面,考虑市值、ROE、PE、超跌幅度等指标。(1)市值:平均涨跌幅随市值的减小而不断增加,市值较小的股票在反弹区间表现较好,小盘股优势显著。(2)ROE及PE:反弹期间表现较好的股票在ROE和PE方面并没有明显的特征。(3)跌幅深度:反转效应明显。跌幅较大的股票在反弹期间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综上,可以看出市值和跌幅深度对反弹幅度影响较大。但2010年以前,市值和跌幅深度无直接关系,2011年之后,跌幅随市值增加而增加,即中小市值股受市场情绪影响较大,当市场处于下行通道时,中小市值 反应比较激烈;而当市场出现利好消息,中小市值凭借超跌因素迅速反弹。



市场反弹,两条可选思路,第一,遵循大跌反弹抢景气的原则,我们认为,当前应该重点关注大数据云计算、半导体、创新药、新能源汽车等板块,考虑到利空落地,5G 投资周期有望开始逐步启动,可考虑左侧布局 5G;第二,根据第一部分的结论:考虑:(1)5 月 22 日以来 跌幅超过 25%;(2)市值介于 50-500 亿之间;(3)PE 介于 10-50 之间; (4)2018 预测净利润增速大于 15%;(5)ROE 大于 10;(6)剔除周期股。以上筛选条件筛选出“超跌反弹组合”供参考。








2





长江证券:透过2012看当前市场






回顾:2012年10月至11月市场如何表现



回顾2012年10月至11月,市场呈现如下特征:1)调整幅度较大,主要指数均下跌,行业悉数下跌,风格有所分化,金融、稳定类板块跌幅较小,反映出弱市背景下,低估值、绩优蓝筹受市场青睐;2)主要股指成交额迅速萎缩,降至历史低位;3)市场对流动性更加偏爱,引致定价机制出现一定扭曲。



复盘:经济短期弱复苏与长期悲观预期



影响2012年末市场走势的因素既有风险事件冲击,也有经济短期弱复苏与长期悲观预期的综合作用。一方面,政策维稳预期逐渐消退、美国“财政悬崖”等风险事件是引发市场调整的直接因素,但并非本质原因,这可以从道指和恒指的后期表现中得到印证;另一方面,2012年欧美尚未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走出来,疲软的出口尚难以对国内经济形成支撑,叠加内需不振,经济的长期悲观预期是主导市场走势的核心变量。因此,当2012年10月经济数据显示弱复苏时,市场视而不见,直至11月经济数据再度验证弱复苏、盈利反转时,长期悲观预期才有所扭转中。



审视:当下市场与2012年末的异同及其启示



复盘的意义并不是认为历史会简单的重复,而是通过比较当前市场的异同,总结经验与启示。与2012年末的市场相比,当前市场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风险事件频发、经济的长期悲观预期引发对未来盈利的担忧、主要股指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及市场对流动性赋予更大权重;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当前风险事件冲击的持续时间较长、下半年经济或继续回落,拖累企业盈利。



基于与2012年末市场比较的异同,对于当前市场,我们认为2012年末的市场表现可以带来三点启示:1)悲观预期的扭转需要经济数据的重复确认。对于当前市场,紧信用引起的悲观预期的扭转或需7月社融数据的确认,但目前经济环境并不可能出现2012年下半年的“信用强反弹”,在核心矛盾发生本质变化之前,或许有短期反弹,但占优策略可能仍是等待核心矛盾变化后的转机;2)市场连续下跌过程中,悲观情绪或引致市场对市值因子赋予更大权重,引致定价机制出现一定扭曲。在当前环境下选股时,或应将市值因子(流动性)赋予更大权重;3)悲观预期下,估值低并不能单独作为市场底部的主要理由,盈利触底也应作为判断底部的重要条件。








3





海通证券姜超:7月经济平稳开局

 



中观行业高频数据显示,6月经济在产需双双减速中收官。而7月以来,供需格局有所改善。终端需求一升一降,基数走低令地产销量降幅明显收窄,而贸易摩擦带来的观望情绪令乘用车批零增速继续下滑。工业生产起步趋稳,汽车、钢铁等主要行业开工率普遍上行,发电耗煤增速也有所回升。



近期证监会召开上市公司座谈会,部分民营企业谈到,在新一轮市场环境下,企业已经需要直面生存问题,上市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代表尚且如此,中小企业情况可见一斑。然而当前实体经济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无法仅靠偏总量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偏结构的财政政策,比如减税降费,或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的同时,激发企业活力。



需求:下游地产改善、乘用车走弱,文娱走强。中游钢铁、水泥走弱,化工走强。上游煤炭、交运分化,有色走弱。



价格:6月首套房贷利率再创新高,上周国内生资价格涨少跌多,国际油价回升。



库存:下游地产去化,乘用车回补,中游钢铁去化、水泥回补,化工走平,上游煤炭分化,有色去化。








4





光大证券:扭转市场预期有待三大迹象





7月初房地产市场成交有所回升,存销比回落,但仍然高于15-17年。从土地成交和溢价率上看,开放商在二三线住宅市场拿地趋于理性。



乘用车销量同比转负,电影暑期档开门红。受关税政策落地前观望心理以及世界杯影响,6月乘用车零售同比转负,批发放缓,7月第一周继续负增。《我不是药神》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提振电影暑期档。



挖机和重卡6月销量延续4月以来的放缓趋势,挖机开工小时亦下降,显示下游土石方工程赶工潮渐退,需求重新走弱。



原材料价格回落。钢材和焦煤期货价格继续回落,铜、铝、动力煤的较高库存亦压制价格。



高频数据显示基本面已现放缓趋势,市场预期扭转仍待三大迹象出现。高频数据缓慢放缓,市场情绪仍然比较谨慎,主要源自对未来房地产调控趋严以及贸易争端恶化对基本面冲击的担忧。市场对降准等“松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已有预期,但扭转这种谨慎预期仍待三个迹象出现:加大功能财政力度,出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化解的相关政策,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破局之举。







参差多态









彭文生:应对应该更大力度降低国内三大税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作者:彭文生 光大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我觉得主要的应对措施应该是税收政策,格林斯潘说美国收了,老百姓受害,但是可以还给老百姓。我们现在防止措施增加的关税,也应该通过国内减税,还给消费者、还给企业。应该更大力度降低国内的增值税、流转税、消费税,我想这是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7月7日,光大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以“探寻开放与监管新范式”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财富论坛上如此表示。




彭文生比较了30年代全球关税增加、与现在的不同。他指出存在两点差异:




一是现在的全球产业链,表面上看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实际上是美国和其它国家,甚至说和整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摩擦。




二是20年代、30年代,那个年代是西方国家之间是金本位,固定汇率制,我们现在是浮动制。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可以通过汇率浮动改变的。如果美国贸易条件改善,美元升值,反过来会达到一个抵消关税增加的作用。




以下是发言实录




彭文生:因为时间关系,我很快讲一点我对的看法。前面两位专家讲得很好,很多观点我都同意。应该说昨天开始的,首先340亿,对经济的影响效果来讲,或者是它的影响力度来讲,基本共识是比较小的,直接影响是比较小的,关键是未来怎么发展。所以我是围绕这个方面来谈自己三点看法:




第一,未来可能扩大或者社会的原因,会不会有这样的动力使得的力度会进一步扩大?




我注意到刚才格林斯潘先生提到的在美国国内实际是一个民粹主义的结果,民粹主义是没有什么经济分析或理性来讲的,是对困境的一种绝望的呼唤。是不是这样?我觉得可能还不仅仅是归罪于民粹主义这么简单。因为我从格林斯潘先生后面的分析,我当时没有机会问一个问题,因为我看他把美国的贸易逆差、美国的储蓄率低,主要归结于美国的社会保障福利支出增加,也就是说实际上他把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归结于社会福利支出,归结于对穷人、社会底层的支出,这个观点对不对?可以理解为社会精英阶层对社会的解读,其它阶层的民众同不同意?我自己马上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欧洲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很好,为什么欧洲国家没有这个问题?没有经常项目赤字很大的问题。我自己没有很好的答案,我就提出这个问题,现在社会不同阶层这种对同一个经济现象的解读,是有不同的观点的。这让我也想起了上一次全球是什么时候?1920年代,最终是1930年美国国会批准大幅增加进口关税,实际上整个20年代,不同的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势头都已经开始了,这也反映了当时20年代社会贫富分化所带来的社会矛盾的急剧。所以在经济学文献上是有争议的,到底是1930年的美国股市崩盘以后增加贸易关税,加大了经济的大萧条,还是因为经济的箫条导致国际贸易大幅萎缩?所以这就是两派不同的观点。这个也有很多研究,有很多的不同的观点。这就引到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




贸易+关税到底对经济有什么影响?格林斯潘先生今天上午讲的,他说这对美国是不好的,因为关税也是税,你是加大了对企业和个人,尤其是消费者的税,所以最终是不好的影响。是不是这样?其实在经济学也有两派的争议,历史上有一派叫“合理关税理论”或者“有效关税理论”,认为一定有效的关税对国内经济是有帮助的,帮助来源于什么呢?我增加了进口的关税,今后的价格上升,导致国内的需求从进口品转向国内的产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国内产品的需求,由此对国内的就业是有帮助的。它的一个体现是什么呢?一个体现就是这个国家的贸易条件会改善,因为你的需求从进口品转向国内的产出,就会导致国内产品的价格,也就是你出口的价格相对于你的进口价格上升,所以这个国家收益于关税增加,最终会体现在贸易条件会不会改善。经济学文献研究,有人发现美国在30年代的贸易条件是改善的,所以由此有人认为那时候加关税,那时候国际贸易的萎缩不是因为加关税,最起码对美国来讲,不是说都是不利的,因为美国的贸易条件改善了。




所以我相信最近美国的加关税,背后的这些理论的支持或者它的一些逻辑、一些依据,可能从历史上百年前,是不是他们回到过去这种思维?由此我们想到现在,美国这次加关税,能不能改善美国的贸易条件?所谓改善贸易条件,就是能够用比较少的出口来换取比较多的进口。这个当然要看这个产品的可替代性。如果你的产品可替代性比较大的话,你处于不利的一方,如果产品可替代性比较小,如果中国对美国产品加关税,如果可替代性比较低,我们还得买的话,那加关税对我们对它的需求影响不是那么大。如果我们对美国出口的产品可替代性比较高,美国政府加了关税以后,美国国内需求可以转向其它的。按照这个逻辑的话,应该说美国的产品的可替代性相对于我们产品的可替代性是比较低的,也就是理论上来讲,他们的贸易条件改善的可能性,比我们贸易条件改善的可能性要大。但这不是说经济就由此中国在贸易摩擦里处于完全不利的一方。如果要比较现在和30年代那一次全球关税增加、,现在有两个不同:一个不同就是现在的全球产业链,表面上看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实际上是美国和其它国家,甚至说和整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摩擦。因为它加了我们的关税,我们的产品好多零部件是来自于其他的新兴市场,所以我们看最近的中美,日本、韩国担心非常大,你看他们的股市波动,也随着咱们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变化而波动。这个是和1930年代那一次应该说一样,也有不一样,1930年代美国是对它主要贸易伙伴都增加关税,是一个全面的。这次表面上看是美国和中国之间,但我认为,还不光是美国和中国之间,是美国和好多,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




第二个更重要的差异,20年代、30年代,那个年代是西方国家之间是金本位,固定汇率制,我们现在是浮动制。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可以通过汇率浮动改变的。如果美国贸易条件改善,美元升值,反过来会达到一个抵消关税增加的作用。30年代的加关税,为什么它的后果那么严重?就是因为30年代美国加关税以后,美国的贸易条件改善以后,美元不能升值,而是导致其它国家的黄金在固定汇率制下,都流向美国,导致全球贸易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崩溃,导致非常大的冲击。




所以这次贸易摩擦另外一个含义是什么?如果美国加关税,对美国真的是有利的话,一个体现就是美元升值。美元升值对其它新兴市场国家是什么影响呢?汇率灵活性的增加,整个经济规模比较大,相对比较独立的话,这种汇率灵活性本币对美元贬值,就成为一个贸易摩擦,美国加关税自我调节的一部分。也就是经济本身是有灵活性调整的,所以我们说要增加汇率的灵活性。当然,有些新兴国家没有增加汇率灵活性,会带来金融波动,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最后一点,除了汇率灵活性以外,其它政策应对是怎么样的?就像今天早上格林斯潘主席讲的关税也是税,应不应该通过其它应对措施来应对呢?我觉得主要的应对措施应该是税收政策,格林斯潘说美国收了,老百姓受害,但是可以还给老百姓。我们现在防止措施增加的关税,也应该通过国内减税,还给消费者、还给企业。应该更大力度降低国内的增值税、流转税、消费水我想这是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我就讲这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