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最近的大热影片《我不是药神》。



起初,这片名乍一看并不起眼,但“票房保证”徐山争大叔成功收割了一批好奇心。



故事很简单,却帧帧见血。影片讲的是一件关于“救命药”的故事。



片中的格列宁,是一种白血病患者必需药,但这种药因为专利垄断而贵的出奇,国内卖一瓶4万,普通人根本吃不起,就只能等死。不过,印度有一种仿制药,药效相同,只要2000元,只是这种仿制药属于国内未经许可的“假药”,想要吃就得偷偷找代购。



机缘巧合下,之前的印度神油店老板程勇(徐峥饰),在遭遇生意失败后,开始代购这种仿制药,生意越做越大,被病友们称作“药神”。程勇一开始做代购是为了钱,可随着深入接触白血病患者,他渐渐意识到自己是患者生存的希望。于是,顶着违法被追捕的风险,程勇开始了与警察的周旋……



后面的故事有笑点也有泪点,恰到好处地呈现出了一个个黑色幽默,规划君就不剧透了,感兴趣的小伙伴自行去看。




这不是一个瞎编乱造的故事,它的原型是一个真实事件,也是关于白血病,关于天价正版药和低价仿制药,只不过主人公的名字叫陆勇



纵使有艺术渲染成分在,影片也在真真切切地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现状,除了悲喜交加,规划君还想发散两点看法,绝对契合咱们日常生活的那种,也是你现在就可以着手开始做的那种。



01


有病没药叫“天灾”,有药没钱是“人祸”



引用片中的一句台词:


“我生病吃药这些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领导,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



真是扎心的写实,拿原型陆勇来说,2002年那会儿,他30多岁,被诊断为“慢粒白血病”,当时医生告诉他得先服瑞士的进口药“格列卫”,等找到匹配骨髓才能移植。可这盒小小的“格列卫”售价23500元,一盒只能支撑一个月,相当于每天睁眼就是800元药费,这还不算上其他治疗费用。不出两年,陆勇就花费了70多万,一下子从创业老板陷入赤贫。也有不少患者,因为负担不起昂贵的药费和治疗费,也不希望拖累家人,选择跳楼自杀。



“因病致贫”这四个字常被大家挂在嘴边,可却又常被大家忽略。如果不幸真的降临到你或者家人头上,平日里努力攒下的几十万,或许也只够在医院几个月的开销,如果此时恰好你有一份重疾险或者医疗险,是不是不幸中的万幸呢?



关于商业保险的补充,规划君也写过不少文章了,除了基础社保外,建议大家以意外险+重疾险,最好再加上医疗险的组合进行配置。关于保额和保障的选择,建议在经济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充足,比如重疾险我们建议大家至少选择30万保额。整体保费支出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10%以内即可。



很现实的一点是,如果真患上重疾,进口药大概率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买一款能够覆盖进口药费和治疗费的医疗保险尤为重要。



还是那句话,买保险为的是落实保障,而不单单是图个心安。



02


“吃药”是刚需,投资性很强



不说丧丧的悲情话了,下面来说说投资机会,主要是基金方面的。



和“喝酒”相比,“吃药”重要的不是一星半点儿。没酒顶多馋得流口水,而没药就直接嗝屁了,对于这种刚需主题,本身就奠定了较为稳定的投资基础。再加上当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人口老龄化日渐凸显、国家政策投入比重加大、人民的健康意识加速提升等等因素,也成为医药行业未来高成长的有力驱动。



这可不是规划君空口胡诌的,咱们可以以史为鉴,拿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为例,当时也是处于刚进入老龄化的阶段,并且彼时日本整体经济萧条,GDP增速骤降,可日经医药指数遥遥跑赢日经大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其中有多重政策和国家因素在内,不过,仍可以作为咱们现在的投资参考数据。从咱们的国情来看,医药主题中临床效果明确的产品、创新药、一致评价的仿制药、常用低价药等板块都是具备很强投资性的。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更适合通过投资基金的方式来参与这些板块。



规划君推荐几只基金供大家参考。



其中,对于稳健型和偏好被动指数基金的小伙伴来说,可以关注这4只指数:



中证医药100指数


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


中证细分医药产业主题指数


国证医药指数



指数基金是以指数为被动跟踪标的的基金,没有什么好坏的差别,大家自行选择自己看好的对标指数就好。



如果你偏好主动管理型的股基或混基,像是中欧基金的葛兰、工银瑞信基金的赵蓓、富国基金的于洋、汇添富基金的刘江等基金经理,对于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把握的都比较好,业绩也较为突出,大家可以关注这几只基金: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


工银医疗保健


富国精准医疗


汇添富医疗服务混合



以上推荐仅作为参考,毕竟基金属于较高风险的投资品种。关于医药板块的风险,用最近一个圈里对各板块估值的段子来诠释是再直观不过了↓



我是25倍的计算机,我慌得一比;


我是18倍的电子,我慌得一比;


我是10倍的航空,我慌得一比;


我是7倍的地产,我慌得一比;


我是6倍的银行,我慌得一比;


我是5倍的钢铁,我慌得一比;



我是35倍的消费,我不慌;


我是70倍的医药,从来没慌,甚至还有些想笑~



由此可见,医药虽好,但当前估值过高,风险也相应较大,如果大家长期看好,没别的办法,定投就行。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