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焦点依然是小米(1810)。上周六沪深交易所公布,外国公司股票、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股票等暂不纳入港股通股票范围。股价昨日甫开市即大跌,但港交所(388)行政总裁于开市不久即大派定心丸,并指会马上上京与中证监相关事宜。小米股价亦随即反弹。但两地交易所对小米态度大为不同,值得探讨一下。或者是首只同股不同权的关系,小米上市前后均给予外界一种享尽「特权」的感觉,另外上市当日已可发行衍生产品,很快又被恒指服务公司及富时纳入特定指数。结果在被动式基金「焗追」,内地美的集团又扫入近一亿股的情况下,股价上市后表现相当「争气」。不少未有认购之散户投资者更大呼「走宝」,皆因抱着正式纳入指数后,未来更有望获北水「加持」,结果看法由极度谨慎变为「人有我有」式的追货。





  相比香港「有求必应」,内地却是「严阵以待」。内地由最初热炒CDR,到最近不太多谈论,除了是希望能推出一个更完善之制度及方案外,另一个原因便是不想再次掀起市场炒风,而84条回馈问题,似乎亦掀露了不少小米在经营上的问题。再详细研究上交所那份通知,内容提到不推出的原因,「一些证券公司认为,内地投资者尚未真正接触过上述三类证券,对于这些产品的复杂度、风险缺乏了解,相关投资者教育也尚未准备」,似乎在保障投资者方面,内地可说更胜一筹。





  而港交所的行动,某程度上亦只是一厢情愿而已,笔者亦相信若以内地监管当局思维,要内地投资者充分了解有关证券并非一时三刻的事。所以期望短时间放行的机会其实不高。(笔者并未持有相关股份)





耀才证券研究部总监 植耀辉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