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MT有基庄园/墨白

01不一样的父母,一样的朋友圈

前几天晚上,在研究生群里和以前的同学聊天灌水的时候,一个师姐丢了一个截图过来,说,我不就是蹦了个养生迪么,我妈就给我发这个。

我看清楚截图的内容之后,一口盐汽水差点喷在电脑屏幕上。截图是师姐和她母亲的微信对话框,她母亲给她推荐了一篇微信文章,标题惊悚不说,摘要部分也让我佩服小编的想象力:有天眼或阴阳眼的人都知道,酒吧、舞厅特别是色情场所,鬼、魔极多……

我忍住笑,在群里说,师姐你放心,我们都有同样的爹妈。

养生文章一向是父母朋友圈里面的顽疾,相信许多年轻朋友对此都深有体会。这种在年轻人看来标题浮夸、内容荒诞的养生内容,在老人圈子里却很有市场,这也成为朋友圈牛皮癣之一。

这类内容也对子女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腾讯新闻在今年年初发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中称,有52%的子女屏蔽了父母的朋友圈。

对师姐来说,更令她奇怪的是,她的父母都受过高等教育,在同龄人中算是出挑,但是面对这种养生文章的时候,两位老人还是一头扎了进去,好像以往的逻辑和常识都不存在一样。

02时代进步的太快了

为什么我们和父母接受信息时的反应差距如此之大?

以前我不知道答案,后来偶然间,我在一条影评中好像知道了点什么。

今年年初,我在电影院看完《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后,刷影评的时候,看到有个观众这样写道:去年(指2017年,作者注)年底在美国看了首映,电影院里有许多中老年人,当昔日的太空牛仔韩索罗被儿子杀掉的时候,许多人掩面而泣,仿佛被杀掉的是他们的青春与童话。

第一部《星球大战》上映是1977年,那正是美国中老年人的青春岁月。近三四十年的美国是一个渐变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无断层的发展着,当代美国青年和他们的父母一样都喜欢看《星球大战》、喜欢飙车、喜欢在高中早恋,他们有着类似的成长。

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父母是农业社会中的最后一代,我们则是在工业社会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我们接触到的是两个世界。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父母成长的时候,没有PC、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他们的信息来源于报纸、书籍等。早期的这些传统媒体的门槛较高,许多信息经过了筛选,在父母看来是可信的。

但是当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诞生之后,父母习惯性地将这种思维方式代入了进来,照单全收,于是就给朋友圈牛皮癣提供了滋生的环境。

  03健康诉求和情感诉求

朋友圈养生文能够低成本的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的心理期许。

人到老年之后,身体机能急速退化,人们难免会充斥了对病痛的焦虑与恐惧。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朋友圈养生文,会发现它们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正向的,它们总是告诉老人,只要听从文章里的建议,身体就会健健康康,器官也不会病变。这在心理上给了老年人很大的慰藉。

同时,这类养生文章里提到的建议做起来成本也很低,于是它们在父母朋友圈里大行其道。相比之下,年轻人对父母科普的一些真相,有时是很残酷的,比如“以现有的医学水平来看,某某病根本无法治愈”等,这无疑会敲碎父母的美好愿望。

父母对健康的重视很大程度上也是为子女考虑。当代年轻人独生子女较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医疗成本高,老人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所以老人对健康格外重视,对于养生文章中提到的内容“宁可信其有”。

老年人是这个时代的“孩子”,是最容易被误导的人群。

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父母的关怀太少了。

许多父母呈已经退休或者半退休状态,逐渐失去了工作时的社交圈,也逐渐远离社会的中心。但是父母总是不希望被社会主流文化抛弃,也希望自己能够多为子女做些什么。于是他们无比饥渴的获取信息。

朋友圈养生文泛滥,一部分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知识库比较落后,他们分辨筛选信息的能力比较差。但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没有精细地向父母输送正确的信息,所以才让这些粗制滥造的文章钻了空子。

当代年轻人更多地倾向于实现自我价值或者是养育后代,而疏于和父母的沟通。此时,父母无法拒绝养生文恰到好处的橄榄枝。

我国正在朝老龄化迈进,朋友圈养生文很大程度上也是老龄化、少子化的一个缩影,让粗制滥造的养生文不再打扰父母,也是每个子女应该做到的事情。

04我们该怎么做

实际上,父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通情达理很多。

按照《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中的统计,当受访父母被问及如何看待自己被子女屏蔽朋友圈时,除了难过和试图理解之外,很多父母会进行自我反思甚至陷入自责。比如父母有几种典型的反应:

“是不是有什么做的不对,会和孩子沟通,询问原因。”

“如果被孩子屏蔽,我心里不好受,知道自己可能做错了,以后得注意。”

“那可能是我过多的打扰了他的生活,尽量和他沟通,消除反感情绪。”

……

同时,《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中的统计也显示,父母恰好是最好说话的群体,也是最愿意说话的群体:49.2%的受访父母将微信看作平时和孩子最主要的交流方式;36%的父母表示孩子的朋友圈自己每一条都会看。

父母对此的说法是:我们就是想了解孩子们的近况,希望看到他们是否开心快乐。

看到了吧,父母是最渴望沟通的群体。做的不到位的反而是我们这些每天脚不点地、自以为掌握养生真相的年轻人。

之所以子女会觉得父母顽固、难说话,听不进去子女建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极少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说话时也不怎么注意说话的方式。比如,许多年轻人总是一刀切的去否认父母建立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们的父母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不会像我们这样有着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因此他们的三观可能会显得更加朴素。但是年轻人没有费神去思考这些,一刀切的反对只会引来更大的反感。

许多年轻人在搞社交时八面玲珑,但是面对自己父母时,反而不会好好说话了。

所以,如果对父母的朋友圈养生文不厌其烦,这里有几条建议不妨试一下。

1、亲情关怀。这是最重要的。老人的精神生活匮乏,社交圈有限,所以老人特别重视家庭归属感,如果子女不能在这一点上满足老人的精神诉求,那么不仅是粗劣的养生文,各种骗子可能也会趁机而入。

2、好好说话。拿出双倍的情商,站在父母的立场理解他们,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讲解问题。

3、引导父母去多多关注优质的内容平台,摄取专业、科学的信息。

给父母养老,不能局限于物质支持,更要注意“情商养老”、“智商养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