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15:15,老编辑主持的金牛直播栏目中迎来了一期不一样的内容——用大数据分析主动管理类基金经理的行为,并对其业绩进行跟踪。主讲嘉宾是来自诺德基金的FOF管理部投资总监郑源先生。直播中郑源先生为我们带来了一组非常有趣的基金经理业绩跟踪数据,当然也有一些非常实际的投资建议。

以下为本次直播的精彩观点:

任职5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是块宝

首先,郑总展示了一组关于5年以上投资经验基金经理的数据统计。尽管目前激进配置型基金中成立5年以上的基金占比达到了63%,但是实际上任职年限超过5年的基金经理占比仅为10%。所以,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一定不能光看基金产品的成立时间,还是要留意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的。原因是5年以上任职经验的基金经理,在统计数据上看,年化收益、夏普比率、年化波动率、最大回撤四个指标都战胜了对照组。反过来,当然只能呵呵了。所以任职经验5年以上的基金经理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老基金经理会不会越老越保守

但是笔者发现,5年以上任职经验的基金经理真正表现特别突出的指标并非业绩,而是年化波动率和最大回撤,提出老基金经理是否有可能越老越保守?郑源的解释是在牛市中即使基金经理不做任何操作,股票价格都是可以上涨的,甚至投资收益还不如普通散户,但是真正能帮基金持有人长期盈利的基金经理,往往是能在市场回撤的时候控制住风险的基金经理。而风险管理,正是专业的资产管理人最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老基金经理在年化波动率和最大回撤表现出的优异指标,不能理解为保守,而是更加成熟的表现。

基金经理跳槽以后业绩一定会跳水吗

从郑总的统计数据看,绝大部分基金经理在跳槽以后,其管理的产品在收益、波动率、最大回撤、夏普比率四个指标的排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业绩排名25%分位数以上的基金经理的收益排名却出现了上行。也就是说从数据上看对于大部分基金经理而言,跳槽以后表现较跳槽以前有所下滑,而对于特别优秀的基金经理而言,跳槽以后还能取得很好的业绩。笔者询问其原因是否因为基金经理到了环境迫于踢头三脚的压力,导致基金经理更加激进。郑源解释说,主要还是因为基金经理到了新环境以后难免遇到很多新的挑战,比如新的资源需要去整合与新的环境需要去磨合等等,统计数据并没有显示基金经理的风格因为跳槽产生明显的变化,所以这种业绩的下滑更多还是来自于为了适应新环境所付出的代价。

量化指标能作为选择基金的唯一指标吗

利用量化指标选择基金,无疑基金公司这些专业机构会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次直播中郑源还展示了多个其他有趣的基金经理行为指标,以及与后续业绩的关联性,因为篇幅关系不能展开。但实际上统计功底深厚的郑源总并不认为单凭量化指标就可以有效的筛选出高质量的FOF基金投资标的,量化分析更多是用于缩小调研范围,比如现在市场上的基金已经有5000多支,如果不采用科学、合理的模型和分析方法缩小调研范围,即使专业机构也很难做出合理的决策。而很多影响基金业绩的其他因素,如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风格,对市场的理解等等利用通常的量化指标是无法获得的,而这些因素往往至关重要。另外,FOF投资往往是要投资于由多只基金构成的组合,基金组合往往有比较显著的统计规律。但对于某个单一的基金产品而言,统计规律失效的可能性则较大。

当前的市场应该如何选择基金

郑源强调利用基金经理行为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只是配置FOF基金的第二个步骤,第一个步骤需要从资产配置开始。比如以当前的市场,郑源比较看好的大类资产为成长股、指数基金,和利率债,那么选择基金的时候就可以在这三个大类中进行初选,然后再从对应类别的产品中进行量化分析和尽职调查等后续工作。

直播总结:选择基金经理比选择主题或者指数还难

郑源总提了一个比喻,笔者很认同。可以理解为选择主题或者指数基金进行投资时,投资者的角色类似于诸葛亮,排兵布阵以后,各个将领只要按照既定的目标冲出去就成了,成败关键在于诸葛亮的计划是否周全。而选择主动型基金进行投资,更像《亮剑》里面旅长对于李云龙独立团的管理风格,旅长的主要工作是在大战略既定的情况下,把李云龙、丁伟这样的有能力、有性格的将领挑出来,然后委以重任就可以了,后面跟日军、伪军、中央军抢地盘的事情交给他们自己搞就成了。不过老实说,对于笔者而言,看人比看事儿难多了。(文/《老编辑聊基金》 田立夫)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