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陈梦霏

来源丨野马财经

曾被资本市场誉为“股神”的上海莱士,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何时才能重回千亿市值巅峰?

因炒股巨亏、营收净利双双下跌的血液制品企业上海莱士(002252.SZ),一口老血喷在了2018年新一季业绩报告上。

炒股拖累公司业绩

7月17日,上海莱士发布了一则《关于公司参与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进展情况》公告,此前公司通过厦门信托-金鸡报晓3号及陕国投持盈79号投资的兴源环境(300266.SZ)和万丰奥威(002085.SZ),这两支信托计划已按相关合同规定实现资产全部变现,并于2018年7月13日提前终止。

同时,由于金鸡报晓3号计划提前终止之时,公司获取的财产和收益不足以覆盖优先级委托人的本金和预期收益,作为差额义务补足人,上海莱士于7月13日支付了1.58亿元的差额补足金。

这意味着,最终选择了壮士断腕的上海莱士,赔本之路虽已告一段落但这次也是大吐血。

公告显示,截至目前上海莱士仅投资金鸡报晓3号和持盈79号这两个信托计划,损失已高达9.92亿元,甚至超过了2017年一年的净利润8.36亿元。

当然这还不算上海莱士手中持有的另一支,尚未清盘的陕国投持盈78号上海莱士2017年11月花费2.5亿元买入的),已累积追保证金1.93亿元。

(来源:7月17日《信托计划进展情况》公告)

受炒股亏损的不利影响,上海莱士2018年第一季度业绩犹如坐上了滑滑梯。4月28日,公司发布第一季报显示,当期营业收入为3.17亿元,同比减少20.97%净利润为-6.89亿元,同比减少410.19%;实现扣非净利润为7055.48万元,同比减少54.03%2018年上半年预报亏损范围,也由原来的4.37亿-6.5亿元,调整为预计亏损6.6亿元-8.7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系列噩耗传出之前,上海莱士早已于今年2月份以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为由停牌,并且恰好躲过了千股跌停的“盛宴”,在业绩大亏之际保住了股价。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月22日停牌,公司总市值为971亿元。

作为A股市场赫赫有名的制血龙头,上海莱士曾因炒股收获颇丰,并在2015年股灾之时股价逆势而上,一度被誉为A股医药“股神”。如今却因炒股不济,被股民嘲笑为“韭菜公司”,究竟是廉颇老矣,还是背后另有原因?

野马财经通过梳理发现,上海莱士2016年下半年以来业绩一蹶不振的背后,或许与其多年来在资本市场的疯狂并购,以及公司长久以来推崇的“外延式并购“战略有关。

“血浆第一股”创始人——黄凯

据官网介绍,上海莱士成立于1988年,2008年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252)是一家研究、生产人血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的血制品企业。

寥寥数语,简单概括了这家亚洲知名血液制品巨头。然而,上海莱士从创立到上市的前后20年,背后故事远不止于此。

说起莱士血液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上海莱士两大控股股东之一、莱士中国的创始人——黄凯。

公开信息显示,黄凯是美籍越南人。早年越南战争爆发之前,黄凯还是越南广治省碧溪村里一个不谙世事,每日只知帮着母亲做农活,过着贫苦生活的少年。因为家里条件有限,他在叔叔的支持下只读了一年大学理科。

直到1955年越南战争爆发,黄凯不得不放弃学业,在战争中惶恐度日。也许是这段不同于常人、令他终身难忘的成长经历,黄凯萌生了离开家乡另谋出路的想法。

1975年,越南战争快要结束之际,而立之年的黄凯带着亲人举家移民到了美国,在洛杉矶的一个小镇上安顿了下来。

那个年代,身为亚裔要想在美国生存有多么艰难,不言而喻。为了养家糊口,黄凯最终还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找到了一份在医疗保健和研发机构雅培做初级职员的工作。

对于好不容易得来的工作机会,黄凯也格外珍惜,很多技能都是现学现卖。凭着一股拼劲儿,短短几年,黄凯很快荣升为公司的核心骨干,成为雅培负责测试血浆样品的主管。这也为他日后自主创业埋下了伏笔。

上世纪80年代,彼时已经在血浆测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黄凯,为雅培实验室争取到美国生物局发放的第一个血浆样品测试许可。在一位良师益友的提点下,他决定建立自己的血浆公司,美国莱士由此诞生。

血液制品行业不同于一般的生物制药行业,上游是收集原料血浆的血浆站,下游是医疗机构和医药流通企业,每一个环节受到国家严格监管。原料血浆供应量和血浆站的规模,往往决定着血液制品企业的规模。因此,只要掌握了上游采血浆站,也就掌握了企业的命脉。

黄凯深谙此道,美国莱士创立之后他便开始大笔收购血浆中心。据悉到1985年,公司已拥有11家血浆站,成为行业内小具规模的血制品企业,美国莱士的国际扩张之路由此打开。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各个国家的血液制品应该自给自足”,黄凯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至于为何选择中国市场,他曾在一次媒体专访中玩笑称,小时候用过产自中国上海的香皂,上面印着美女头像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当然,黄凯作出这个决定也是经过多番考察的,他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低人力成本、市场开放的优势,尤其在血制品行业还有很大空白有待填补。

1988年10月,美国莱士联手上海市血液中心下属的血制品输血器材经营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莱士,双方各持股50%,成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血制品生产企业。

只是要在中国站稳脚跟也并非易事,因为国际上采用回收血浆和单采血浆两种收集模式,而中国只允许通过单采血浆技术采集,这无疑在渠道上关闭了一扇门。此外,血制品行业严格的监管审查制度,也让上海莱士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从设厂到获批前后花了4年,直到1992年公司才正式投产。

也正是因为行业门槛高、监管审查严,再加上国家2001年起不再审批新的血液制品企业,提升了行业壁垒。随着行业化集中度的不断提升,上海莱士的竞争优势也愈加明显,其第一款产品“安普莱士”(人血白蛋白)很快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市场供不应求的产品。

这一切都被2000年进入血制品领域的资本大佬,“科瑞系”的掌门人郑跃文看在眼里。

科瑞系与莱士系“共主”

公开信息显示,郑跃文祖籍在福建,却是个从小吃着山西水长大的地道江西赣商。 1987年,郑跃文下海创业,1992年与朋友一起在南昌创办了科瑞集团有限公司。

由郑跃文掌舵的科瑞集团在A股市场长袖善舞。1993年以来,郑跃文先后投资十余家城市信用社,参与创立民生银行、湘财证券。包括华夏银行改制、南昌银行改制、东方人寿重组都有郑跃文的身影;金融领域,2005年以来科瑞集团还参股了大连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等。

早年新华联(000620.SZ)重新上市之时,位列第二大股东的科瑞集团,就曾在股票限售期内通过悉数质押新华联股票,借道中铁信托实现了部分套现,其高超的资产盘活手段,一度为媒体所津津乐道。

上海莱士亦是他在资本市场的“代表作”

公开资料显示,郑跃文是在2004年,通过科瑞系旗下科瑞天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科瑞天诚)入股上海莱士的。在此之前,科瑞集团还投了另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博雅生物(300294.SZ),不过2007年为了推动上海莱士上市,避免同业竞争,郑跃文不得不忍痛割爱,将博雅生物的股权全部清出。

2008年,在黄凯和郑跃文两位资本大佬的运作下,上海莱士成功上市,成为A股罕见的两大控股股东共同控制的上市公司。

上市之初,上海莱士前五年在A股市场的表现并不惊艳,业绩增长平缓。2008年至2012年营业收入、利润规模不过翻了一倍,营收增速更是逐年下降,到了2013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来源:东方财富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上海莱士总市值才到61亿元,与如今近千亿的市值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利润增长缓慢,这在血制品行业其实是正常的。”华融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张科然对野马财经分析。

她表示,血制品行业是个门槛很高的领域,采血资质,建厂、投入生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监管部门批准,对企业制血环境的要求也十分严格,所以企业建一个厂往往需要耗费上亿资金,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企业会选择通过并购来做大规模。

上海莱士亦是如此。

兴许是本本分分干主业来钱不够快,眼看着业绩增长疲累的郑跃文再也坐不住,大袖一挥开启了疯狂的资本扩张之路,同时公司还制定了“以内生式增长为根基,以外延式并购为跨越”的发展战略。

上海莱士的千亿市值之路,就是从2013年起连环收购开始的。

2013年5月20日,科瑞天诚与新疆华建合计以11.34亿元的价格,受让了邦和药业63%的股权。随后2013年7月2日,上海莱士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公司拟以18亿元的对价收购科瑞天诚、新疆华建和傅建合计持有邦和药业100%的股份。

收购完成后,邦和药业成为上海莱士全资子公司,正式更名为郑州莱士血液制品有限公司。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上海莱士次年业绩一飞冲天,营收一下涨了8亿多,归属净利润更是翻了近5倍左右。

(来源:东方财富

初尝到并购甜头之后,上海莱士很快又开启了下一轮物色。并购同路生物之前,科瑞金鼎、深圳莱士、谢燕玲分别持有其39.61%、39.61%和 10.55%的股权

2014年9月,上海莱士发布公告,拟以47.6亿元的价格向科瑞金鼎(科瑞天诚控制)、深圳莱士(莱士中国控制)和谢燕玲三者购买其合计持有同路生物89.77%的股份。

凭借着两笔大规模并购,上海莱士血浆站一下由12家增加到28家,造血能力不可同日而语。

财务数据显示,2013至2015年,上海莱士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4亿元、5.1亿元和1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中股灾期间,在千股跌停的大环境下,上海莱士股价居然逆势而上,从年初的280元直接冲到了540元。

上海莱士也因此被股民封为医药“股神”,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并购上瘾。

2016年5月,上海莱士宣布收购英国血液制品公司BPL;2017年4月7日,天诚国际投资以及天诚德国与BiotestAG签署了《企业合并协议》,以9.4亿欧元的价格要约收购该公司100%的股份。就在公司曝出炒股巨亏之前,今年2月上海莱士还在筹谋重大资产重组。

拿什么重回千亿市值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2017年药品采购“两票制”的出台,上海莱士业绩承压。2017年度公司华南地区的营业收入为 4.40亿元,同比下降63.11%;期末应收账款较期初增加 6.2亿元,增长152.59%。

与此同时,上海莱士重仓的两只股票股价从2018年2月起出现断崖式下跌。受此影响,上海莱士业绩大幅亏损。

(以兴源环境为例)

根据上海莱士2017 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28 亿元,同期减少17.13%;实现净利润 8.36 亿元,同期减少 48.19%。此外年报还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上海莱士背后两大资本系族股票质押率均达到了80%以上。

(来源:2017年年度报告)

一位关注过上海莱士中信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对野马财经表示,“上海莱士目前盈利水平,撑起千亿市值很困难。”

该人士分析称,“一个营收不过几十亿的公司,市值却被炒到千亿,这明显不正常。”在他看来,与其它血制品企业不同的是,上海莱士走“血液制品+股票投资”模式,并且投资收益占了很大比例,血液制品业务反而并没有明显增长。

他还指出,“自2013年以来上海莱士的股票质押率一直高企,这就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如上诉分析师所说,面对紧张的现金流和萎靡不振的业绩水平,上海莱士前途不容乐观。对于公司下一步规划,野马财经多次联系了上海莱士,但截止发稿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你认为昔日医药股神是否还有机会逆袭?科瑞系、莱士系两大资本系族能否扭转局面?欢迎评论区留言。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