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行在中国市场通过数字化渠道获取的信用卡新客户占96%,几乎所有新客户均开通数字银行服务。数字钱包用户数增长30%,占支出类交易量的70%

《投资时报》记者  冯锦浩

入乡随俗,柏达仁(Darren N.Buckley)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这位花旗中国个人银行业务总裁履新不久就学会了给自己的员工发红包,尽管那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直至微信红包在2014年1月27日突然出现。“这简直太棒了”,柏达仁说。

中国金融科技的突飞猛进正在让世界刮目相看,即使已有206年历史的花旗银行的高管们也不得不正视这一点。

事实上,作为以资产计目前美国第三大银行,其悠久的历史上从不缺乏以创新引领业界潮流的案例,从旅行支票到复利计息,包括通过国个人电脑与银行系统连接以及触屏式柜员机,几乎每一次花旗银行都在扮演旗手角色。

然后,当一批金融科技企业在风险资本鼎力襄助下以颠覆姿态杀入传统银行的“后花园”,一切都开始变得不同。

2016年3月,花旗集团内部研究部门抛出了一份长达112项极度悲观的报告:数字化颠覆。在这份报告中,研究人员一方面指出金融科技公司在至2020年的4年内收入可能增长10倍,且再过3年将占据北美个人银行服务市场17%的份额——要知道那从来是花旗这类老字号不容外人插手的禁地。与此同时,随着技术改革,传统银行将有三分之一员工面临失业。

为此,这家坐拥近2万亿美元资产的银行在当年成立了40人的金融科技团队。或许为了表明改革的决心,该团队甚至远离曼哈顿的银行总部大楼而选择在皇后区办公。这里没有VIP包间,不提供羊肚菌奶味芦笋浓汤,倒是摆上了桌式足球机。

自主研发当然是方法之一,但同时也不排除向那些“寒武纪”里冒出的新生物取经。花旗银行高管们发现,除了西海岸的硅谷,其实一直在“弯道超车”的中国现在也成为绝好的学习样板。

这确实是个不小的反差。作为最成功的全球零售银行,花旗银行的个人业务一直是中国众多银行家效仿的对象,但由阿里、腾讯等第一方阵领衔,中国最近几年在金融科技上快速发展,让这家素来具有敏锐触觉的国际化大银行最终决定放软身段。

在7月16日该行于北京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投资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花旗银行正与中国金融生态的伙伴密切合作,进而吸收中国金融科技的成功之处。而该行所选择的切入点就是中国市场的个人业务。

也是在此次见面会上,柏达仁向与会者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即中国市场在花旗银行全球的数字化发展中已具有战略性意义,而其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所有进步将成为该行未来全球平台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某种意义上,花旗银行准备复制“中国进步”。

中国之于花旗银行,一直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1902年5月开设的上海分行是后者在亚洲地区的首家分支机构。目前,花旗银行的香港旺角分行仍为其亚洲最大分行。

1995年,在离开45年后花旗银行重新回归中国内地;7年后正式开展个人银行业务;至2012年拿到所有个人银行的相关业务许可。某种意义上,花旗银行的一系列进程恰是中国进入全球化轨道后国际金融机构不断获取“东方红利”的缩影。

如今,这种融合显然又上了一个台阶,这家国际顶级银行开始向中国的同行乃至向整个金融生态圈学习转型的经验——数字化与金融科技,并希望将之利用在自己一直拥有传统优势的个人业务上。

柏达仁向《投资时报》记者表示,当国际银行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很多本土银行都很希望学习国际银行的经验。但是风水轮流转,今天中国本土一流银行在个人银行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已足以教授外来银行很多东西。

《投资时报》记者获悉,与中国本土大型银行做法相似的是,花旗银行正在中国扩大与大型互联网金融公司、电信领域公司、航空公司的广泛合作,并同步开展大数据分析。

在中国市场运用金融科技对个人业务进行转型,也给花旗银行带来不俗的业绩。数据显示,该行在中国市场通过数字化渠道获取的信用卡新客户占96%,几乎所有新客户均开通数字银行服务。数字钱包用户数增长30%,占支出类交易量的70%。此外,超过60%的账单分期业务通过数字渠道办理。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私人财富市场,仅过去十年间,这一市场的规模即提升了5倍。截至2017年,中国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已达到188万亿元人民币。更重要的是,至2025年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将达8.03亿,为全美人口总量约2.47倍。毫无疑问,在国际化大型银行的眼中,今天的中国市场已经处在全球个人银行发展的前沿。但另一个客观现实是,拥有个人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屈指可数。业内人士认为,外资银行在中国个人业务中所取得的成就依旧有限。

既是“硬骨头”,也是前沿和宝地,柏达仁也承认“要想成功必须花费较大力气”。不过,各家银行正极力在个人业务方面通过拥抱金融科技抢先转型,以期占得先机。

柏达仁向《投资时报》记者表示,截至目前花旗财富管理客户数量年内已增长15%,管理资产规模增长7%。除此之外,该行今年的同比支出预计将下降8%,盈利预计增长25%。而这些这些数字在柏达仁看来还只是一个滞后性指标。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外资银行还将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和更好的市场表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