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医药行业基金上半年皆跻身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榜TOP10,这一骄人的表现,也让工银瑞信成为TOP10中唯一一家独中三元的基金公司

《投资时报》记者  王汉林

“你想做救世主?”

“我不想做什么救世主,我想赚钱。”

最近热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不仅引发很多人开始关注仿制药领域,更让不少投资者对医药行业投资兴致盎然。而以上两句电影中的经典台词,或许更真实地反映了今年以来错失医药股行情的投资者心声。

上半年,医药板块在A股和港股双双爆发,成为震荡行情下为数不多、吸睛程度堪比“世界杯”的板块。数据显示,上证综指半年跌幅高达13.9%,而中证医药卫生指数逆势上涨7.2%,成为最亮丽的行业指数。

谁是上半年医药投资的专家?作为专业选手的公募基金,谁又在领跑?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全景扫描上半年所有基金产品的业绩数据,独家制作并推出的《2018基金中考学霸榜》显示,在265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TOP10中,工银瑞信基金公司独中三元。旗下工银瑞信前沿医疗工银瑞信医疗保健行业、工银瑞信养老产业基金分别以12.89%、11.54%和10.47%的收益率,位居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第7名、第8名和第10名。

为何工银瑞信旗下医药行业基金无论从总体规模还是业绩,均能位于同类医药基金前列?在上半年医药板块已经表现较好的背景下,下半年是否还值得继续投资?

TOP10里独中三元

《投资时报》记者采访获悉,早在2014年,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就已推出首只医药主题股票基金,是全市场最早布局医药主题股票基金且相关产品数最多的基金公司之一,且其业绩一直位居同类领先水平。

在上半年医药行业基金整体表现抢眼的大背景下,从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根据海量数据统计并最新制作的《2018基金中考学霸榜》看,工银瑞信医药行业基金有三只跻身主动权益类基金TOP10,这一骄人的表现,也让其成为TOP10中唯一一家独中三元的基金公司。

从收益率看,工银瑞信前沿医疗、工银瑞信医疗保健行业、工银瑞信养老产业基金分别以12.89%、11.54%和10.47%的成绩,进入265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前十阵营,同期上证综指下跌13.9%、深证成指下挫15.04%、创业板数8.33%的数据,令其超额收益跃然纸上。

若进一步查询Wind资讯数据时就会发现,工银瑞信旗下医药行业基金的长期稳健性和超额收益攫取能力十分突出。从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过往数据看,成立近2年半时间,总回报58.5%,年化回报为21.13%,大幅跑赢了同期业绩比较基准达28.27%;无论从过去两年(49.95%)、一年(24.51%)的业绩表现看,都取得了正收益且战绩不菲,均在同类排名前五。

同样,成立于2014年11月的工银瑞信医疗保健,成立以来总回报达63.4%,年化回报14.55%,跑赢同期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5.94个百分点。与工银瑞信前沿医疗类似,无论是过去两年、一年、半年,工银瑞信医疗保健各时间段的收益率均为正值。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记者还注意到一个颇值得关注的现象:工银瑞信在上证综指3000点以下成立的主动股票型投资基金(QDII及沪港深除外)共7只,目前开发的三只医药基金产品新发均在3000点之下,如果参与了相关产品认购,持有满三个月全部实现盈利,如工银医疗保健新发后3个月收益高达23.50%;持有满半年全部实现盈利,工银医疗保健新发后半年收益高达113%,且一半以上产品成立后半年收益超过50%。

占领医药投研制高点

记者注意到,工银瑞信对行业基金布局较早,并作为公司重点予以高度重视,目前,该公司主动管理的行业主题权益基金达20 只以上,平均规模10 亿左右,涵盖医药、消费、TMT、金融、环保、制造业、能源、农业等多个行业主题。其中,医药投资团队无论从人员配置、专业背景以及历史业绩等各个方面,在公募基金行业均属顶尖水平。

《投资时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工银瑞信的医药行业研究团队共有5人,既有临床医学博士,也有生物、药学硕士。为了抓住即将到来的创新药行情,去年更提前从美国生物专业排名前三的大学引进了一位博士后,专门从事生物创新药研究。

除人员数量、专业性的顶级配置,工银瑞信还通过投研一体化凝聚团队整体“战斗力”,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之间通过资源共享、充分沟通,最大化投资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2+3>5”的合力。

记者查阅招商证券近期的一份专项研究报告注意到,现任工银瑞信医药投研团队负责人的赵蓓与现任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的谭冬寒均擅长把握医药行业行情,在2015年及2018年以来的医药行情中,收益领先同类基金。

数据显示,2015年,上证综指上涨11.8%,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58.1%,赵蓓管理的工银瑞信医疗保健全年收益59.3%,在24只医药行业主题基金中排名第五,超越行业均值13%。

2018年上半年,上证综指下跌13.6%,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4.1%,赵蓓管理的工银瑞信前沿医疗、工银瑞信养老,与谭冬寒合管的工银瑞信医疗保健收益分别为12.9%、10.5%和11.5%,在73 只医药行业主题基金中均排名前1/3,均超越医药行业主题基金平均收益5%以上。

这一现象,也使得工银瑞信旗下近期正在发行的另一只医药行业基金—由赵蓓、谭冬寒联袂管理的工银医药健康股票基金(006002)备受关注。据记者了解,目前公募基金近80只主动管理的医药行业基金,多集中于A股作战,仅5只可通过港股通配置港股医药个股,工银瑞信医药健康恰为其中之一。而港股市场实则有不少优质上市药企,如港股通标的的石药集团,年内涨幅已达50%,神威药业更高达110%以上。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工银医药健康股票基金集三大优势于一体,既覆盖医药+健康两大行业,横跨A+H股两地,又运用定性+定量选股,能更好、更全面地把握医药健康行业的投资机会。

2014年后第一个医药“大年”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投资者对上半年医药板块表现较好、下半年是否还值得继续投资多有疑虑,对此,业内人士向《投资时报》记者指出,无论是医药行业还是健康产业,均蕴含万亿级市场规模,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

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医药行业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并将带来行业性投资机会。以老龄化进展最快的日本为例,1994年日本老龄人口比例达到14%,进入老龄社会,1992—2012 年日经指数下跌25.6%,医药指数上涨92%,20 年中有14年医药指数跑赢日经指数。

在中国,医药行业的大发展也体现在医药指数的强势上。2012 年中国老龄人口比例达到14%,2010—2018 年上证综指上涨1.4%,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115.9%,随着医药行业发展,后续行情可期。

兴业证券在近期一份研报中亦指出,短期来看医药行业有三大因素支撑,中报行情可期,2018年已成为医药板块自2014年以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年”。

这三大因素中,第一是,宏观环境越是不确定,医药的比较优势就越强。近期在宏观经济和外围政策不确定的背景下,“确定性”与“安全性”成为资本市场的两大主题—而在这两方面,医药板块恰恰有明显的优势。

其二,2018年医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持续加速,企业并购整合等多重因素成为板块业绩波动上行的主要原因。

其三,前期回调使得医药板块风险释放,估值中枢整体具有吸引力。经过了6月份板块较为充分的回调,医药板块已回吐2018年以来绝大部分涨幅(仅剩不足5%,而2017年全年涨幅也仅5%左右)。截至6月30日,医药板块估值约34.3倍,有大量质地良好的标的处于历史估值中枢水平或在此之下,这些标的将会成为支撑三季度估值切换行情的重要驱动者。

相比A股市场,港股医药板块目前也极具性价比。谭冬寒分析指出,首先,港股中沉淀了一些符合产业方向的核心资产;第二,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后,生物科技类公司没有收入、没有利润也可申请上市。在此规则支持下,未来有很多符合研发创新的科技型公司都会在港股上市,港股市场会沉淀越来越多的这类资产;第三,港股在全球范围内,估值处于低位,投资性价比较高。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