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投资状况紧密相关。因其需求和供给均缺乏弹性,易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从过往来看,水泥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经济发展的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泥工业的发展周期,并主要体现水泥价格的起落,以及行业盈亏率的变化上。

 

水泥价格曾在2010年底达到历史高点。2008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提出“四万亿计划”恢复经济增长,主要是刺激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2009年基建投资增速高达42.16%,2010年仍有18.47%;房地产投资2010年增速达33.2%。基建投资叠加房地产投资高增长拉动水泥需求急剧上升,水泥产量在2009年和2010年迅速增加,增速达17.9%、15.5%。在需求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水泥价格大幅上涨,后续企业自主协调使供需关系维持较好态势,水泥价格维持高位震荡直至2011年6月左右。

2011年7月之后水泥价格开始下滑。随着“四万亿计划”到期,基建投资增速下滑,2010年以后房地产调控加快,房地产增速也逐渐下行,水泥市场需求开始回落;同时,“四万亿”投资也带来了产能的快速扩张, 2009、2010年新增熟料产能25%、27%。在需求回落、产能扩张背景下,企业协同被打破,水泥价格逐步下行。

图:水泥产量增长与地产、基建投资增长

从2016年年初至今,水泥价格重新步入上行通道,行业景气度提升,2017年年底全国P.O42.5散装水泥价格一度涨至430元/吨,同比增长28.6%,达到 2010年历史高点。截至目前,水泥价格仍保持在高位。

此轮水泥价格上行、维持高位的核心仍然来自于供需关系的改善,主要是供给端收缩的超预期。尤其是2017年受环保因素影响,水泥错峰生产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扩大到全国范围;水泥停窑限产的时间也较以往更长,执行更加严格,直接导致供给端收缩超预期,水泥价格大幅上涨。

图:全国水泥价格走势

 

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9.97亿吨,同比下降0.6%。上半年水泥熟料仅新增4条生产线,熟料整体规模稳定在20亿吨左右,且投放区域较为分散。水泥库存水平大幅低于去年,库容比大都低于2017年同期10%以上,处于较低水平。

从供给测改革去产能到环保限产,未来政策对水泥行业供给的影响将成为新常态。根据中国水泥协会《水泥行业去产能行动计划(2017-2020)》,四年内将压减熟料产能3.92亿吨,关闭水泥粉磨站企业540家,将上述指标按四年分解得到每年的目标任务。同时,2018年以来环保力度的空前加强。各省出台了大量全面推行错峰生产的政策,企业为了稳价也自发性的实行错峰生产,企业自律协同越发明显。随着水泥市场需求淡季来临,全国各地水泥企业陆续发布夏秋错峰生产计划,相比2017年,各省2018年错峰生产政策更加具体明确,对水泥市场供给端的收缩将进一步加大。

从2018年各省份出台的夏秋季水泥行业停窑限产安排中可以看出:一、北部地区由以往的冬季错峰生产扩大至旺季限产,且旺季限产渐成常态,华北区域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均于旺季中停窑限产,缓解区域产能过剩;二、南部地区参与度提高,华东、东南、中南、西南均有省份参与停窑限产,尤其是泛长江流域,自上游到下游均有停窑限产。

 

需求方面,2018年上半年, 房地产投资增速较2017年同期显著提升,名义增速达9.7%。不过,房地产的库存去化已告一段落,虽然房地产投资增速总体还保持在中高速增长,但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以土地购置费为主的部分增长更快,而建筑工程投资增速则下行。

与水泥需求更紧密相关的基建投资则大幅下降,同比增速仅7.3%,增速远低于2017年同期的21.1%。主要是由于前期基数较大,在去杠杆背景下受政府债务因素制约,基建总体规模有所控制。

 

在2018年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指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保障地方平台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快专项债发行,扩大基建。基建“稳增长”带来了水泥需求端预期的边际改善。

不过,基建投资仅仅扮演经着济下行压力较大时的“稳增长”角色,在房地产调控不可逆的趋势下,水泥需求总体以稳为主,供给端收缩的超预期程度将直接影响水泥市场走势。就目前态势来看,今年全国夏季错峰停产计划严格,整体供需有望维持紧平衡。短期,水泥价格仍维持高位,近期沿江熟料价格在淡季的提前上涨有力支撑水泥价格。

另外,从区域上看,南部沿海地区需求更好。在需求增长的同时,南部地区的行业协同加强,且开展错峰生产、环保限产等,水泥价格持续向好。

图:地区水泥产量占比

 

2018年上半年水泥价格大幅上涨,全国平均价格达419元/吨,同比增长约23%;除北部及西南部分省份市场均价低于400元/吨,其余省份水泥均价均过 400 元/吨。其中华东地区价格最高且增幅最大,平均成价453元/吨,同比增长 34.42%,其次为西南和中南地区。

受益需求及价格的高位稳定,水泥行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1-5月份行业利润达到了515亿元,同比增长163.85%,高于2011年353亿元同期历史最高水平。南方企业效益水平远好于北方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西南等地,部分南方企业利润增速大幅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相关上市公司:

海螺水泥:国内水泥龙头。成本控制行业领先,“T”型战略依托长江水路实现了原材料产地和消费地的连接,形成了运输成本优势。倚重东南,拓展西北,充分受益于东部和南部地区水泥需求。

华新水泥:深耕华中市场,中南、西南稳健扩张。2017年完成对拉法基中国在云南、贵州和重庆部分资产的收购。

上峰水泥:主要覆盖区域为华东安徽、浙江及江苏。

万年青: 江西水泥龙头。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