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鼓励二胎:让人们敢生愿生“二孩”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国家一直鼓励生二胎,但是政策实行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2018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2017年新生人口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2016年下降了0.52‰。

选择生或不生二胎的理由

全面二孩”落地两年多,出生人口不升反降。一些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不强烈,并非不愿意生,而是“不敢生”、“生不起”。

调查显示: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二胎堆积效应在政策放开时已释放,城市化水平提高,是排名前三位的原因。

为什么不想生?无非是养孩子太贵了,一个勉强才能养大,生二胎?想都

  

而想生二胎排前三位的理由分别是:两个孩子有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减轻子女未来赡养老人的压力

  减少成为失独家庭的风险。

  虽然生不生二孩从表象看“纯属私事”,但超半数受访者认为二胎政策的影响有:缓解人口老龄化,增加未来劳动力,减小社会出现失独家庭的风险。

中国人口红利已基本用完,生二胎是家事也是国事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资源。”多名受访专家对记者表示,随着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中国总和生育率将会逐步提升并稳定在适度水平,避免掉入“低生育陷阱”。同时,考虑到人口变化及其影响具有的滞后性,未来中国将更加重视人口结构调整,通过一系列政策设计,保障人口世代平稳更替。

为促进人们生育,最近,许多省份在其人口规划中透露要制定政策鼓励生育,社会上要求全面放开生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网友似乎不是很买账。尤其是在城市,生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从出生到上学,经济成本、时间成本都在不断上升。孩子在上学之后,一个暑假的兴趣班就要花费数万元。因此,在城市生活的许多年轻人,并不愿意要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生育行为是一种社会、文化和经济选择行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陆益龙对记者表示,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因素,不仅有养育子女的成本压力,还有多种现实因素。比如,现代教育体制、城市生活方式和生活压力,普遍推延了城市居民的结婚与生育年龄,也影响到人们的生育观念,导致了出生率降低。

“比如在大城市,很多人生育第一胎的年龄普遍偏高,大大降低了育龄夫妇生二胎的意愿。”陆益龙说。

但低出生率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开始不断显现。中国的人口红利基本已经用完,老龄化加剧,用工成本上升,社会保障压力大……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仅靠家庭自觉,还应该制定更为完整的体制机制。 说白了,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国家大事。

“我们担心的是,人口结构出现过快减少或过快增加,都会导致不平稳、不协调现象,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稳定。”王广州说。

鼓励政策之下,生二胎效果如何?

为了让更多家庭“敢生二孩”、“愿意生二孩”,各地也在努力。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随后,全国31个省(区、市)陆续修改了地方条例,延长了产假,各地生育二孩产假普遍跟生一孩一样。今年6月底,辽宁省提出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陕西省统计局建议出台鼓励生育措施。与此同时,全国多地相继出台“催生”二孩的奖励政策,延长产假、发分娩、奶粉等补贴,各种招都用上了。

天津市:天津市对符合二孩政策的职工增加30天生育津贴。

湖北省宜昌市:落实住院分娩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城区按每例2500元标准,并适时调整

湖北省仙桃市:生育二孩可获1200元补助。

新疆石河子市:延长二胎产假期;产假工资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产前检查算作劳动时间;请哺乳假工资照发,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并计算工龄等。

奖励来了,二胎就一定会来吗?

那么,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吗?不少专家比较悲观。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称,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总和生育率一旦下降到1.3~1.5之下,再想回升上去,难度很大。奖励生育政策只能保持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育率水平,想大幅度提高,不太现实。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也表示,生育率下降,几乎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辽宁想大幅提升生育率,比较困难。

奖励政策之下,你愿意生二胎吗?

文章综合新京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道。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