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市看消费”是股市中一句名言!
但很多投资者注意到:近期部分消费数据不佳,经济后周期消费走弱的预期被强化,消费和医疗股出现明显补跌,加剧了市场忧虑情绪。
是消费下行了,还是有别的原因?中信策略最新研报《这个位置不需要恐慌》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原来这个现象还跟「大盘筑底」有关?
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熊市中强势股补跌
中信策略显示,从基本面数据来看,7月各消费分支增速相比5-6月确实有不同程度的放缓。
但整体上而言,除了一直负增长的传统汽车领域,其他消费分支的放缓程度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扩大或者实质性趋势,7月本身也有世界杯的负面情绪存在,所以不必因为短期数据就着急给一个“消费下行”的结论。
消费的主要问题还是持仓集中且短期暂时看不到催化,前期市场预期打得非常足,加上17Q3和18Q1单季度盈利基数都很高,中报(环比)和三季度(同比)进一步超预期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低于预期则又很可能发生“踩踏”,所以当6月消费数据边际放缓时,不少投资者出于避险考虑提前行动,造成消费股集中补跌。
换句话说,消费基本面无大忧,但前期预期过高,短期数据不乐观,触发市场对未来的忧虑情绪,如今回调基本上是一个市场集中行为造成的现象。而放到此轮熊市的大环境中,这个现象还非常特别,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熊市中的强势股补跌。
听说,当强势股在熊市中补跌,底部可能渐渐地要出现了。究竟是不是这样?三轮熊市回顾:强势股补跌到底跌多少?
以史为鉴可明得失
我们可能要从历史数据中寻找答案
熊市后期强势股补跌现象是否存在?
中信策略研究显示,仅客观地梳理2004-2005、2007-2008、2011-2012三轮熊市的尾期,强势股的回撤情况,数据表明:是存在的。
熊市后期强势股补跌回撤幅度是多少?
以历史上三轮熊市的最后一年为分析区间(04-05、07-08、11-12),熊市最后一年前三季度涨幅居前的40支个股的平均涨幅分别是52%/81%/62%,这批股票在熊市最后一个季度平均跌幅分别为-19%/-52%/-21%,相对上证综指超额负收益分别为-0.3%/-14%/-16%。计算三轮熊市最后一年中前三个季度涨幅最大的前10支股票,从最后一年高点到熊市最后一天的平均跌幅,2004-2005、2007-2008、2011-2012三轮熊市尾声,强势股从高点回撤的幅度分别为-40.2%、-70.0%、-42.9%。
本轮强势股补跌:跌了多少,到底没有?
股指走到现在这个位置,市场关注的是未来还有多少下跌空间、强势股补跌到底会到什么程度。以投资者较为关注的强势股代表——消费龙头为例,今年以来,A股消费龙头从高点回撤的平均跌幅为23.7%,部分龙头跌幅甚至已经超过35%,回撤已经比较充分。
中信策略认为,消费板块强势股的补跌意味着卖盘基本已经进入了一轮熊市的尾声阶段;从强势股的调整幅度来看,即使是消费补跌,接下来空间也比较有限,前期调整其实已经隐含了不少对未来基本面趋势担忧的预期;消费等前期强势板块更适合做底部的逐步配置。
老司机带路:这个位置我们不悲观
历史虽然从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我们无需悲观,找一位穿越牛熊的老司机带路,或许能让我们的持基之路更放心。
就如同周可彦掌舵的银华富裕混合基金(180012),作为一只成立于2006年11月16日、运作时间超过十多年的老基金,牛市有冲劲、熊市更抗跌,长期收益显著。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16日,该基金自成立来累计总回报高达420.64%,接近12年来年化回报为15.10%,表现稳定。
就近五年来的年度收益来看,2013年-2017年无论行情如何复杂,该基金能够做到年年正收益,应对各类市场的经验特别丰富。
凭借长期优异的业绩表现,该基金成为“拿奖大户”;而就在2018年,该基金获得“大满贯”,先后荣获中证报“2017年度三年期开放式混合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证券时报“2017年度三年持续回报积极混合型明星基金奖”、上证报“2017年度一年期偏股混合型金基金奖”。
周可彦的职业履历可谓丰富,出身于研究员的他,2004年就深耕行业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周可彦认为,投资标的的内在价值本质上都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在他的投资框架中,最主要的逻辑便是在较低或相对合理的价格买入有高确定性增长前景的公司,并在股价高出公司实际价值时卖出。而他长期看好估值合理且业绩确定性较强的公司。他认为,不仅上市公司要有护城河,基金经理也要有自己的护城河,才有自己的价值。而用研究推动的投资,才真正能回归投资本质,最终创造价值。
当市场点位变得更低,我们需要做的是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合理做好基金布局。而其中的关键,是擦亮眼睛,认准好基。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过往业绩并不代表未来表现
基金详情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
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