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证综指地量收跌,可是粤港澳概念却午后发力一枝独秀,其中原因竟然是她来了。

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

为了推动大湾区规划,中央成立了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小组长是主管港澳事务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小组成员有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及澳门特首崔世安和一众高管要员,这是第一次有港澳特首参与的中央决策组织。可见国家在粤港澳大湾区问题上给予的重视。

这个小组的首次会议将在明天于北京举行,昨日香港特区政府新闻中透露,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于今日抵达北京参会,更是显示了特区的高度配合。这一消息的公布直接点燃了今天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投资热情。

借此机会,且听投研汪小编给您道道粤港澳的前世今生。

"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概念,那是在2015年深圳市政府报告中首次出现的。深圳政府提出要以"湾区经济"新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三地合作。

直到2017年3月"大湾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粤港澳大湾区"才出具雏形,报告中研究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在强化主轴外,也形成了珠江口西岸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大湾区由"9+2"组成,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个城市再加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实际上"湾区经济"并不是咱们的原创,海外早就有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的先例作为借鉴。然而现实总容易出现青出于蓝,再加上我们集中力量干大事的特色,导致在规模上粤港澳从一出生就在多项指标上超越前者。

不用质疑,首先就是湾区的人口数量上的胜利,湾区内人口超过6700万,远高于其他湾区。此外,湾区占地面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机场旅客吞吐人次均位列第一。然而,粤港澳地区内的世界五百强总部数量只有9家,东京湾区占60家,旧金山和纽约湾区均超过20家,此外人均GDP更是显著低于其他三大湾区。

其余对比指标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下图:

确立了世界四大湾区之一的地位之后,那湾区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首先,耗资千亿的珠港澳大桥,全长55公里,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的世界级大桥即将投入使用。珠港澳大桥在2018年元旦主体工程全线亮灯,标志着已经具备通车标准,但是由于评估和交通法规存在差异、汽车牌照不通用等因素尚未解决,当地政府还在积极磋商中。8月8日珠海是召开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预计大桥正式通车指日可待。

其次,广深港的高铁将在今年完工,咱们的高铁网将网罗进香港这颗小明珠。从北京到香港需要十个小时,而从深圳去香港只要15分钟!再去香港买买买就更方便了。当然了,对于国家整体发展规划来说,咱们的买买买还有点小孩子气,经济的协同和交通的便捷联通带来的福利更加显著。

未来的湾区肩负着什么使命呢?

1、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道路通,百业兴"。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要想富先修路"啊。除了优化高速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外,还要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构架一个现代化的物流体系。

2、 生产要素的便捷联通,就是促进投资的便利、贸易的便利、人员往来的便利。

3、 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积极吸引全球创新资源,促进创新交流,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4、 此外当然还要肩负创建宜居的优质生活圈,搭建重大合作平台等重要使命。

国家将原有的珠三角城市群层面的合作上升到"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意义就是将这种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从这些规划可见,国家不仅希望粤港澳有用便捷的交通网络、全球闻名的购物天堂,还希望粤港澳成为一个科创中心,中国对外开发的门户,更要成为能够比肩其他三大湾区的世界级湾区。

从其他湾区的发展历程来看,湾区的经济发展形态演变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四个阶段。

如本文开头所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特区的高度配合将为粤港澳的建设加速。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