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凌晨,国际知名指数编制公司MSCI宣布,将实施纳入A股的第二步,把现有A股的纳入因子从2.5%提高至5%,另外,还有10只A股将以5%的纳入因子新加入,使得纳入MSCI的A股增加至236只,合计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权重的0.75%,这与该公司在2017年6月公布的相关指数纳A方案大致吻合。所有调整结果将于8月31日收盘后正式生效。

A股正式“入摩”已经两个多月了,从一开始的满市场争说MSCI,到现在几乎无人再说MSCI,人们经历了从满怀希望到彻底失望的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正是在这两个多月里,A股市场出现破位大跌,MSCI却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看不到它有多少实际动作。A股连续跌破3000点、2900点、2800点。8月15日A股市场各大指数跌幅均超2%,大盘再度逼近2700点关口,仍然不见MSCI来抄底。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投资者现在几乎已经对MSCI不抱什么希望了。

被动型基金会无脑买入配置吗?

现在可以发现,人们原来对MSCI的幻想有多么的不切实际。原来是怎么说的?说MSCI将能够带来至少1000亿美元的增量境外资金。一种流行甚广的说法是,境外追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被动型基金必须被动配置MSCI的所有标的股,并且到5月31日一定要完成建仓,而不管这些标的股的股价是高还是低。

于是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大量投资者玩命地追捧MSCI标的股中的强势股,等着MSCI来接盘抬轿子。结果是打脸啪啪啪。事实就是,实际捣鼓MSCI标的股的其实是境内资金,今年上半年已成立了13只MSCI主题基金,合计首发规模达到138亿元人民币。就是这些资金,再加上市场中的跟风资金,在合力捣鼓MSCI标的股。

为什么似是而非的说法会流行?如果追溯到源头,其实都是一些貌似啃过洋面包的人以专家的口气说出来的,大家都信以为真。仔细想想,这种说法的可疑之处是很多的,如果所谓的被动型基金就是无脑买进配置MSCI标的股,那还要基金经理干什么?把这件事交给电脑去完成就好了,还可以省下一大笔薪酬费用。

即便是被动配置,难道就不需要看看,这个要配置的标的股是不是已经炒得太高了,是不是与实际价值已经不相符合了,是不是需要再等待一个合适的买入时机?配置股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而是为配置而配置?其实基金经理就是干这个的,如果都是无脑买进配置,那这个活谁都能干了。

MSCI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概念

据称追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被动型基金已在5月31日收盘前完成了建仓。如果是这样,那就意味着这些被动型基金在买入后短短的短短两个月中已经被深套了。那么现在这些被动配置的股票已经便宜了那么多,这些被动型基金为什么不再补仓呢?难道前面已经买得太多了,不能再补仓了?

看看MSCI标的股的实际走势就可以发现,根本看不出有MSCI建仓配置的影响,只能说,不是MSCI没有配置,就是配置得少之又少,以至于可以完全忽略不计。报道被动型基金已在5月31日收盘前完成建仓的消息中,也拿不出实际数据来支撑这种说法,说不清楚都有哪些被动型基金完成了建仓,所谓完成建仓的建仓量是多少?这么说的依据又是什么?

那则消息又称,那些追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主动型基金正在择机买入,但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哪些主动型基金在追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现在A股大跌,这不是意味着那些追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主动型基金“择机买入”的机会已经来临了吗?为什么还不来抄底呢?在最需要MSCI带来增量境外资金的时候,却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消息,这说明MSCI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概念。

事实证明,MSCI根本就不是此前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回事。如果MSCI被动型基金真的已经在5月31日收盘前完成了建仓,那只能说明MSCI带来的增量境外资金实际上少得可怜,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是这样,倒是宁可这些被动型基金还没有完成建仓,那倒还能让被套牢的投资者心存念想。

现在投资者还能指望什么?指望MSCI主动型基金“择机买入”?还是不要抱这个幻想了,被动型基金这个熊样,主动型基金又能好到哪里去?丢掉幻想,面对现实吧。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