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有一家知名公司,上市之后,股价几乎天天下跌,短短一个多月就跌去了60%多,让刚上市就买入的投资者悉数套牢,请问这家公司是谁?”

众人回答:“中石油!”

“对不起,正确答案是:映客!”

下面这张图,就是映客上市以来的股价走势图。

从7月12日上市首日的最高价5.48港元算起,到8月15日的收盘价1.91港元,短短一个25个交易日,映客股价跌幅高达65%,可谓股市中的“跳水王子”。

与现在惨淡的股价不同,映客刚上市时是一番红红火火的景象。

映客,这家号称“全民直播”的平台,在7月12日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为03700,成为港交所直播第一股。

上市当天,映客以3.85港元开盘,截至9:35分,股价突破5.2港元,上涨超过30%,市值达到105亿元。

03700的股票代码,是映客CEO奉佑生选的,3代表映客成立三年;700,是因为腾讯股票代码是0700。

很明显,奉佑生在拿腾讯作为对标公司。奉佑生说,腾讯当年上市时,还没映客现在的市值和收入高,所以映客是一个3年的腾讯。

(映客CEO奉佑生)

但短短一个月之后,自家股票就腰斩,不知道奉佑生现在作何滋味。

映客APP的实体,北京蜜莱坞成立于2015年3月。由于赶上了直播软件的风口时期,映客迅速获得资本青睐。

2015年9月-2016年9月,短短一年,映客就完成了天使轮、A轮、A轮+轮、A++轮、B轮融资,如此速度,堪比坐上了火箭。

被资本看中,不仅仅因为处在风口,当时映客的发展确实“一日千里”。

2015年11月,映客注册用户数量突破100万,2个月后,注册人数随即暴增至1000万,并在2016年8月达到一亿。

而说到映客的IPO之旅,就不得不提宣亚国际

2017年2月,宣亚国际在A股创业板上市。仅仅两个月之后,宣亚国际就急不可耐地搞起了资本运作,公司以“筹划重大事项”为由,突然停牌,随后又转入重大资产重组。

当年5月,宣亚国际宣布了与映客的重组计划。9月,正式交易细节终于公布于众:

宣亚国际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奉佑生、廖洁鸣、侯广凌、映客常青、映客欢众和映客远达合计持有的蜜莱坞约48.25%的股权,标的资产交易价格近28.95亿元。其中宣亚国际自身支付7.39亿,其余的21亿来自映客四个股东的借款。

这笔近29亿的交易,大部分不是自有资金,而是借款,所以在当时引发了极大争议。

2017年9月份,宣亚国际还收到深交所下发的问询函,要求进行进一步披露交易方案、映客直播的估值合理性及业务情况、交易风险等内容。

再加上刚上市两个月就搞重组,被市场质疑借壳,最终,宣亚国际终止收购映客。

虽然与宣亚国际分道扬镳,但映客想要登上资本市场舞台的心思已是路人皆知。

于是,选择赴港上市成为公司下一个主要计划。

为了能在香港主板上市,映客进行了内部重组,并且设立映客互娱作为上市业务的最终控股公司。

早在今年3月份,香港联交所的文件就显示,映客已经以映客互娱有限公司的名义递交了首次公开募股的申请书。

招股资料显示,映客计划将IPO所募资金用于丰富产品内容、开展营销活动、开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并考虑投资收购有高增长潜力的泛娱乐行业公司。

映客为何要急吼吼地登陆资本市场,招股书中的一些数据道出了玄机,这些数据同样也佐证了为何上市短短一个月,映客股价就已经腰斩。

6月27日映客更新的招股书中,披露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运营数据:

平均月活用户数为2525.4万人,环比增长0.30%,同比增长14.15%。

平均每月付费用户数量72.9万人,环比增长11.80%,同比下降59.89%。

平均每月活跃主播数量92.5万人,环比下降38.60%,同比下降74.93%。

可以看出,平均每月付费用户数量和平均每月活跃主播数量这两大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核心数据,都呈现出大幅度下跌的态势。

还有一项数据显示,2018年1月-5月,映客的月独立设备数量分别为1849万台、1686万台、1443万台、1082万台、1088万台。

5个月时间里,映客月独立设备数总计减少761万台,跌幅高达41%。

众所周知,APP公司用来融资也好、上市也好、讲故事也好、炒高估值也好,最大的卖点之一就是装机量。

独立设备数量的减少,反映的是映客流量红利正在加速消失。

如此令人担心的数据,映客在招股书中都不得不写到:映客方面无法保证公司业绩日后能够维持大幅增长。

其实作者想说,如此明显的、大幅下跌的数据,怎么还能说是维持大幅增长呢?连维持小幅增长、甚至是维持小幅下跌都做不到......

核心运营数据大幅下滑,一方面代表了映客如今面临的危机,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它曾经辉煌过。

2015-2017,映客营收分别为2870万元、43.34亿元、39.41亿元;毛利分别为1384万元、16.36亿元、13.95亿元。

2015年、2016年、2017年,映客经调整纯利分别为150万元、5.68亿元、7.92亿元。

可以看出,在2016年这个直播行业的“风口”之年,映客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在映客的三大业务板块:直播业务、网络广告、其他业务中,直播业务是最核心的业务:2015-2017年,直播业务所得占其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4.6%、99.8%、99.4%。 

而直播的收入就是打赏,所以映客的收入来源也较为单一

映客“纯秀场”式的直播收入来源单一、变现方式单调,进入门槛低。这导致了其“护城河”过低,竞争力严重不足。

如果说映客还有“护城河”,那也是一条几乎不设防的护城河。

2018上半年,腾讯6.3亿美元投资斗鱼、4.6亿美元投资虎牙,但腾讯投入映客的股权,还不到映客总股本的1%。

从砸钱的力度来看,腾讯显然是高调热捧斗鱼和虎牙,冷落映客。

这也怪不得腾讯,作为投资方,腾讯自然要选择最头部的直播平台。虎牙和斗鱼偏向游戏直播,粉丝粘性相对更强,流量也更大。

在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8年3月直播app行业研究报告》中,斗鱼直播、YY直播和虎牙直播过去半年的DAU(日活跃用户数量)均值分别为670.8万、580.6万和474.6万,名列前三。

在泛娱乐直播平台第一梯队里,已经没有了映客的一席之地。

猎豹大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直播类APP排行榜中,位列前十的分别是:YY、虎牙直播、斗鱼直播、花椒直播、企鹅电竞、腾讯NOW直播、出手直播、小米直播、一直播。

在这份名单中,同样没有映客的身影。

同为直播类APP,映客还面临着快手、抖音两大短视频巨头的挑战,“南抖音、北快手”这两位江湖大佬都在加码直播业务。

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后,抖音日活为6200万,一个春节涨了3000万,同期快手的增长虽然赶不上抖音,但也有1000万。

而映客,前文已经说到,今年1-5月,用户设备数在大幅下降

结语

今年以来,很多互联网公司纷纷跑马圈地、赴港上市,但大部分最终都落个“破发”的下场。连续下跌的映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我们不难发现,映客之所以急着上市,根本原因是自身发展已经遇到了严重瓶颈,尤其是一些核心数据同比严重下滑。

风口已过、监管不断收紧、内容同质化严重......此时再不上市,映客将来恐怕再也卖不到好价钱了。

毕竟,万般表演,皆为套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