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卡、健身卡、培训卡……办卡消费套路深 你被坑过吗?



1


早前出门,你是否习惯性带一个卡包,不下20张,属于消费类型的,以预付卡、会员卡居多?


也恰巧是早几年,“消费升级”的概念开始兴起,人人都向往升级后的生活,所以被安利了很多卡。


诸如做头发500元一次,办卡3000可做10次;


洗车50元一次,办卡500元25次;


游乐园门票单次70元,办卡500元10次;


......


预先把钱充值到卡里面后,单次服务价格会更划算,业务员还不停在你耳边说“再给你打个9.5折”、“额外再送你一个XX”......


充值越多,优惠越多,满满的诱惑()


然后就忍不住下手了。


2


而近几个月,舆论来了个180度的转变,说我们开始“消费降级”了!


因为我们回家自制爆款网红菜,而不再捧场高消费的网红餐厅;


因为我们看到大V推荐的乐活用品,不再买买买狂种草;


因为被我们小看的涪陵榨菜一年能涨200%;


还因为有3亿人在用拼多多......


所以砖家说我们变了,其实是我们醒悟了。


办了的健身卡一年没去几次;充了几万的家政服务卡,公司在上个月跑路了;网红吹捧的奶茶其实也就一般般......


用虚假的繁荣去证明自己是中产,结果发现大不如意,反倒让我们养成了高消费的生活习惯,认清楚了套路之后才开始回归理性的。


至于吃涪陵榨菜、用拼多多是不是回归理性不重要,这部分消费者本来就是产品的营销对象,在涪陵榨菜股价大涨之前,可能在吃酸菜;在拼多多火热之前,可能在淘十元店。


只不过是我们“非中产”的一面不受网红追捧,所以没能引起大家的注意,直到被大家注意到了,才有人指出有本科学历的人只占全国人口的4%不到,月收入过3500元的人只占7亿多劳动人口的10%。


真相了。


3


说到“消费升级”的套路,不得不说一下预付卡的坑。


我们不谈预付卡在成本、理财收益和资金沉淀时间中是否划算,我们要谨慎考虑的是: 门店会不会跑路


上个月家政龙头连锁企业三鼎家政倒闭了,公司名气大、网点多、优惠力度强,业务量也非常庞大。


氮素,它骗人了。


由于办卡后推出的服务价格远远低于市场水平,因此三鼎做一单赔一单,服务也越来越差。持续几个月后,可能是为了吸纳资金,高层就强制要求员工完成售卡任务,但没多久就宣布财务清算,结果高管失联,数以千计的用户无法退卡,员工不仅被拖欠工资,还垫付了不少钱在完成之前的任务上。


现实中有很多人遇到健身房、美容院跑路的事,但打算维权时才发现自己手里除了会员卡,没有任何凭证,连店主的真实姓名是什么都不知道,维权无门。


以后要留点心眼了,口头声明和纸面约定都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最好是签合同、保留票据、给工商执照拍个照。


不过,即使维权成功也未必能挽回损失,比如一位三鼎的消费者打官司赢了,但卡里的5万一直都没退回来。


当然, 并不是所有要办预付卡的店都是有问题会跑路的,不过办预付卡吸纳现金流倒是肯定的 ,这些钱他们怎么用没人管。


但如果没有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就会变成非法集资了,不管是自愿还是非自愿的。


特别是对于刚开张的门店,首批会员的预付资金往往就是后期运营的“成本”,如果资金流不足,后一批的跟不上,那提供不了服务、前一批预付的钱又退不了,只好宣布倒闭。如果跑了就变成“非法集资”了。


所以创业的时候,如果真的经营不下去,也不要等钱都没了才宣布倒闭,预留些钱,到最后还上一些还能表明自己是有还钱意愿的。


国家也已经在这方面开始制定法律法规了,以后会把失信的企业和个人列入黑名单。


即便如此,我们最好就避免入坑,消费前三思而后行,不要贪那一丁点的优惠,从资金成本去认真计算的话,没准办个短期的月卡会比年卡更划算。


正如网上所说的“健身房就是赌你不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