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并不是一个智商150去打败智商120的游戏

笔者最近搬家整理书籍,正好把格雷厄姆的《聪明投资者》一书又津津有味地阅读了半天。这本名著一度被投资世界美誉为投资航程中的指北针。不少公认的投资大师靠此书所揭示出的投资原理发了大财,其中包括格雷厄姆最最得意的弟子巴菲特。

依靠股市投资发发达,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但在现实情况中,达成上述目标,既然有不可复制的先天因素,更有后天因素。随着阅读增长,你会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即便能在股市上发大财,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很意外的事件。事实上,即撰写《聪明投资者》一书的格雷厄姆本身,似乎也在财务上一帆风顺:在股市处于高位时,依然过于自信,最后难以全身而退。

巴菲特的投资一生中,“创造”了不少名言、警语,这离不开他本身深厚的文字造诣。比如,他认为,如果完全按照前人的理念去实践投资,恐怕这个世界上最应该发财的是图书管理员了。

放在现实中,你会发现,当很多投资名人的观点和理论罗列起来,但真正用于实践,并最终取得满意的成果,是很少的。这是为何?

其实,每个投资成功人士的成功,都离不开他资深的天赋、性格,以及看上去有点“意外”的本领。如果完全套用其中,更多的时候往往会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用巴菲特的话说,投资,并不是一个智商150去打败智商120的游戏。经过很多年后,笔者认识到此言非常金贵。

 “不离不弃”的投资理念

很多成功投资者,与其说他们掌握了比较高明的策略,不如说,他们持之以恒地固守在自身的能力圈中不弃不离。比如,大众周围有很多司空见惯的投资品,比如,机场股、酱油股、白酒股、银行股,等等。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榨菜也出现了业绩猛增,成为各方关注的牛股。

之前有篇文章讲述了近20年表现最好的牛股。大家发现,能够在20年里保持年均复利在12%以上的公司,其实是非常稀少的,但多数公司还是非常亲切的——你身边就能找得到。

从长期看,公司股价最终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聪明投资者》揭示出股票投资的奥秘。但人们是否持之以恒相信这点?是否坚定不移执行这一点?是否去伪存真恪守资深的能力圈?这些恐怕都不是聪明能够去解决的问题。相反,就如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归纳的那样,他所认识的高手都是“敏于行而讷于言”的性格。

人性的世界是光怪陆离的,而投资的世界是最终需要得到时间的验证的。聪明与否,只能说是是否掌握了某种其实并不新鲜的方法、策略和途径。把这些东西转换成财富,恐怕就不是能够用聪明去概括了,更多情况下,往往出现的结果是“聪明总被聪明误”,享受不到时间对好公司、好资产带来的复利价值。

网络 | 图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