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观察 | 基础货币、准备金等这些货币数据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它们在货币体系内又是如何呈现的?是否预示着我国经济的未来?敬请阅读第一经济智库作者原创文章——“防范资本外流,化解金融风险”,透过风险根源破解经济困局。

20170221100934524.jpg

我国目前M0是6.95万亿、M1是53.7万亿、M2是177.6万亿。

基础货币(储备货币)是31.2万亿商行的库存现金是0.598万亿,银行的各项贷款规模130.6万亿。

准备金规模是23.05万亿(电子货币形式,包括央行的法准约21-22万亿,商行的超准约1-2万亿)央行有外汇占款21.53万亿。曾经长期占基础货币规模的90%以上。

央行有对存款性公司债权(再贷款,无主基础货币)规模为10.47万亿规模。

以上这些货币数据,是如何联系和区别的呢?

首先,我国的基础货币有两种表现形式:

1.实物现金货币形式,表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货币发行当中,目前7.55万亿规模。由流通中的M0和商行的库存现金两者构成。

2.非实物货币(电子货币)形式,体现在央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中,也就是准备金,位于央行电子货币清算系统中。由电子货币形式的商行超额准备金和电子货币形式的央行法定准备金构成。

其次,所有的基础货币,只在两个地方出现。

1.社会上,体现在流通中的现金M0中。

2.银行体系中,包括3部分,A商行的库存现金,B商行的电子化超额准备金,C央行的法定准备金。

以上是国家的基础货币。

1_201712152359153774.jpg

再深入思考,前面的货币数据,如何在货币体系内部联系起来?

因为部分准备金制度,商行对社会进行贷款,导致货币派生也就是派生存款结合支付转移后,都形成了合法的货币供应,伴生了大量准货币的产生。因此,所有的货币和准货币,其在货币地位上完全相同,区别只是货币的流通属性不同,大量的准货币,只是暂时失去了流动性而已,严格来说,是在定期存款的期限内,暂时失去了流动性。

接着,经过量化分析,央行电子货币形式的法准约21-22万亿规模,商行电子货币形式的超准约为1-2万亿规模。很显然,商行的超准偏紧张。

首先要明白一个逻辑前提,所有的银行业务,都必须要以超额准备金为前提,也就是说,所有的业务,所有的交易,都必须基于基础货币来实现支付转移。

我们这个电子货币及其支付体系,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只要极少的超额准备金,就可以不影响银行业务的发展,所有银行可以穷尽极限对社会释放信贷。即使商行的流动性紧张,央行也只需补充些基础货币给商行,也可以产生十分大的信贷份额。而央行只通过降准或者以MLF等形式的再贷款来操作。

因此,社会上的流通货币M1,即使被低估也到了54万亿规模,就是因为极少的超额准备金,也可以在不影响经济社会中的交易活动的情况下产生远超基础货币规模的流通货币效果。

因此,理解这个货币体系的前提,就是社会的流通货币一定不再等于基础货币,更不等于M0+超额准备金,而是等于流通货币M1,也就是M0+所有的活期存款规模(个人活期暂时纳入M2而不是M1)。

而货币供应量M2,其货币地位与基础货币相比完全相同而没有区别。

因为我们的经济交易活动,不需要取现,更不会同时取现。所以我们的经济活动十分活跃,货币流速很快。这个货币体系,即使社会债务50%违约,银行贷款50%变呆坏账,只要不发生集中的清算行为。则银行的货币供应和流通货币供应,丝毫不受影响,也不会丝毫影响经济交易活动的稳定完成。

mp31279298_1441845191251_1_th.jpeg

但是,我国这种货币体系,最怕一个风险。

那就是社会M2,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集中取现,或者集中购汇流出中国。

因为177万亿的M2,严格来说是174万亿的存款,只需其中的2万亿存款,就可以挤兑所有的商行。

当然,央行会救助商行,因此,174万亿的存款,其中的23万亿存款集中取现和集中购汇外流,理论上和逻辑上,可以挤兑我国所有的商行,而且央行无有效的应对办法,假如央行继续扩大基础货币的供应,不管任何方式,则会令社会的基础货币,挤兑央行自身的外汇储备。而我国央行无法印刷或者发行外汇。而外汇最大规模只有3.1万亿美元规模。

这就是未来央行的窘迫,也是我国货币体系的真正核心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所在。

26951-1FH6111453460.jpg

在电子货币及其支付体系十分发达的前提下,我国集中取现的风险几乎没有(除非爆发社会危机),那么剩下只有一个风险才会导致我国金融体系爆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那就是资本出逃,174万亿的存款,集中购汇外流。整个银行体系的兑付的最大规模,仅为23万亿规模。大量的存款,其实处在不安全的状态中。

而现在,美元退出QE,加息,缩表,减税,以及最近的(的目的就是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并令中国出现贸易逆差,而贸易逆差等于资本外流),未来或许爆发的社会危机,未来或许爆发的军事摩擦风险,都有刺激资本出逃的作用。

假如资本集中出逃,商行出现被挤兑危机,那么央行对商行的10.4万亿的再贷款债权,是不会受到损失的。因此,央行将动用超20万亿的法准,来直接冲销央行对商行的再贷款,于是,商行能动用的准备金最大规模变为23-10=13万亿了。

因此,替社会174万亿存款背书的分为两部分:

1.刨除10万亿再贷款后的13万亿准备金。

2.各种债权。

因此,真正商行的兑付规模,只有13万亿真实的准备金。大量存款,处于巨大的风险状态中。

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将结伴而来,而且,风险就在不远处。

防范资本外流,化解金融风险或许仍是长路漫漫!

版权申明

本文系第一经济智库原创,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