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力金融唯一没说清楚的,也是停牌以来最大的悬念,就是二股东华泰资产和张敬红减持股份到底给谁。
咱们从头捋一下思路,新力金融停牌的原因是海科融通终止并购。终止的原因是新力金融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另外一个原因是海科融通估值偏高,业绩承诺未必达标,为今后商誉埋雷。终止本身看,未必是坏事。
新力金融停牌的第二天,安徽省供销社吴主任,一把手亲自到新力开会,对外宣称务虚会。太巧的务虚会。时间上说不过去。
那么,我们从以上信息判断,新力金融股权质押警报线逼近,如果当时不停牌,股权质押98%的大股东新力集团很可能陷入被动,由于是系统内信息纰漏问题,白话说,就是工作失误。若以此理由导致国资股权质押部分被警告,不用平仓,上下一干人等,渎职的帽子是脱不下来了。官场如战场,好业绩未必提拔,小污点就一定有人去踩。这也是为何今天再上供销社官网,已经查不到吴主任当天到新力主持工作的新闻了。吴主任明哲保身姿态非常明确。
好了,分析好停牌原因。本来资源对安徽省供销社和国资委并非难事,海科融通毁约,可以并购其他标的。可是上交所似乎不买账,直接拿信息纰漏的事情时隔一年后,再发谴责函。此处,笔者不得不深吸一口冷气,证监会都查处和行政批示了结案的案例,上交所时隔一年再拿出来批斗。感觉非常无厘头,颇有公报私仇之感。犹如某人因盗窃被法院刑事关押五年,人还在号子里蹲着服刑,公安局突然觉得不过瘾,批示把犯人从牢里提出来,再刑事拘留30天,以儆效尤。逗逼么?这是怎么个流程?到底证监会说了算还是上交所说了算?单比一条,就足够新力股东状告上交所乱用公权力,扰乱市场秩序了。
好吧,我们一届屁民。俗话说得好,民不和官斗。姑且认了上交所事后谴责。新力集团和供销社也委屈求全了。我们投的三瓜两子和新力这些年真金白银的二十几亿投入比起来小巫见大巫了。但此事几乎把新力逼到死角。被谴责就意味着一年内上市公司失去了公开发行股票和卖壳的机会,仅仅剩下一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小口。按照新力股权配置,此次非公开发行的顶额配置是十个亿。说句不好听的话,二十三亿的海科融通白富美,转眼变成最多十个亿的黑痩丑,是人都知道不妙。
有人说,大股东停牌访钱,准备还质押。有人说,大股东神机妙算,躲过初期大盘暴跌。一时间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笔者按照自己的逻辑思维,推导一下。停牌肯定是怕跌。不怕跌就不停牌。如果复牌跌,停牌的意义就没了。还更麻烦的是,停牌五个月,什么大动作没有,安徽省供销社领导无能肯定是被人以后拿来说事儿的把柄。如果,保全自身股权质押,而陷中小股东质押盘不顾,罔为国资,贻笑大方,在业内也就再无口碑。那么仅仅手付通,到底是跌是涨?我觉得从一开始,大股东盘算的就不是非公开定增这盘菜。
大家是否还记得,新力最初停牌的一纸公告。并非非公开定增,而是大股东要定增,股权需要上级部门审核。开始笔者也认为是拖延法,后来想想,其实那时说的股权需要上级部门批复是真心话。
从谴责开始,大股东以及其领导部门安徽省供销社应该已经意识到,仅靠自身力量,很难摆脱困境。与其屋倒家亡,不如丢卒保帅。华泰资管和张敬红的股权均为代持,属安徽省供销社系。再老大危机时刻,老二,老四断臂护主。牺牲老二和老四利益,让神一样的公司进来坐二把金交椅,这才应该是停牌五个月一直在忙的事。并购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引进了谁。怎么引进。
一种引进方式是,不做任何公告,开盘向下,老二,老四减持。引进者二级市场举牌。
一种引进方式是直接公告,引进者清晰,老二,老四大宗交易过户。
各有各的好处。
当然,还有可能,就是笔者想多了。供销社还真的黔驴技穷,坐等爆仓。毕竟法院赔偿时间有变,没有特别重大利好,意志不坚定者会选择离开,走向申诉赔偿道路。
笔者逻辑思维推理,预判,新力金融股权老二有重大变更,停牌五个月引入互金战略投资者。预估,恒大金控或者是中融资产。
静等9月复牌,看底牌。具体操作因人而异,不鼓动买入,不忽悠卖出。
牛魔王于深圳南山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