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则“贝莱德8月初已满仓A股”的消息令我“震惊”。据报道,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分别在7月31日(资金规模2.5亿元,参考净值0.9999)和 8月2日(资金规模4500万元,参考净值1.0019)完成建仓,目前基金为满仓运作。


之所以“震惊”,一方面是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的举动受全世界的关注,也有一定的引领意义;另一方面,其基金在8月初已经满仓A股,大约是3亿元共投了200只个股。


这是作为外资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尤其是今年以来,在A股持续走弱之际,伴随着估值的不断下降,其实不只是贝莱德,很多外资都呈现加速入A股的趋势


A股“入摩”规模扩容叠加“入富”预期


8月14日凌晨,明晟公司发布了2018年8月指数评估报告,将实施中国A股部分纳入明晟MSCI中国指数的第二步,纳入因子从2.5%提升至5%,提升后占明晟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为0.75。据测算,按照5%的市值纳入因子,2018年被动增量资金可能达到1000亿左右,而在更远的未来,100%纳入将到1.8万亿左右的增量资金。


而就在“入摩”之后,A股又要“入富”?本月初证监会表态支持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富时罗素CEO立刻公开回应称,如果富时罗素决定下个月(9月)将中国内地股票纳入其旗舰指数,其对中国内地股票的权重可能高于竞争对手MSCI。一旦A股“入富”9月份成行,预计初始权重为5%,后续或增至32%,根据目前该指数约1.5万亿美元的规模,理论上有望给A股带来3万亿元以上增量资金。


不仅是主动跟国际接轨,国际上也在召集A股“入会”,这种节奏和步调,无论是对A股的发展、结构的简便都是有着较大的影响的。


外资加速入场


中证数据显示,2018年1至7月份,沪股通、深股通、QFII及RQFII的涉外投资者在除2月份之外的其他6个月间,月净买入A股的金额均超过130亿元。前7个月涉外投资者累计净买入A股达1696.12亿元,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另外,随着金融业的放开,截至8月6日,已有富达、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路博迈、安本、贝莱德、施罗德、安中、桥水、元胜、世邦魏理仕和毕盛等15家全球知名外资机构,先后在中国拿到了私募管理人牌照。


无论是外资机构加速在国内备案,还是今年上半年北上资金的净流入状态,都反映出A股市场对外资的巨大吸引力,与A股国内股民对当前股市态度冷淡形成鲜明对比。


外资到底看上了A股什么?


众所周知,对于我们的内资来说,更看重于市场的逻辑。而对于这些外资来说,主要看中的是市场的估值。


从估值角度来看:一方面,A股当前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虽然略高于历史低位998点,但已经低于前期的2638点历史阶段低位;另一份方面,上证综指的估值12倍已大幅低于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24倍,也低于部分新兴市场的市盈率水平;


从投资风格来说,相对于内资的阶段投资,外资更倾向于长线价值投资。在相对的低估值下,目前A股的安全性已经比较高了,即便目前介入,也即使短期净值下降,也仅是短期的浮亏,时间驱动下,浮盈或许是大概率事件。实际上,2016年以来,A股市场的投资者已经看到了价值投资的魅力,很多公募也已经尝到了价值投资的甜头。所以,外资更看重的是A股从现在开始的时间价值。


外资的影响比重将逐步增加 看重A股未来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今年以来,外资配置A股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歇。数据显示,1-7月涉外资金保持逾千亿元净流入规模。


据估算,截至2018年7月底,外资持有A股自由流通股市值已占全部A股流通股市值的比例已升至6%。而国内保险占比约为6.7%,目前外资持股占比可比肩保险资金,已成为A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可以想象,外资看中的不仅是A股的估值、A股未来的发展,还有A股庞大的市场和未来的更多的比重和可能的话语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