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开始,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为了刺激经济企稳,国家又开始利用“基建”刺激经济。但是,有另一种声音认为,搞大规模经济刺激,还不如给企业减税。


海通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说,目前企业面临5大方面的成本上升,减税迫在眉睫,这是比搞基建“大跃进”更好的方法。


以下是全文:


自从7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减速的迹象,而8月份经济下行的趋势仍在继续,下游汽车销量降幅扩大、上游发电耗煤增速转负,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政策该如何选择?


大基建呼之欲出。


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近期关于基建领域的政策明显在增加。


上周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称要抓紧推进一批西部急需、符合国家规划的重大工程建设。包括铁路、公路等交运基础设施,电力、油气、信息等骨干网络建设,引水、调水、三北防护林等生态环境工程,以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投资。


与此同时,近期各地纷纷针对基建投资推出措施。广东、青海在7月份发布了2018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主要包括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城镇基础设施等。山西、山东、贵州、江西、云南等省也开会研究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


而在暂停了一年以后,国家发改委上月重启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长春市、苏州市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均在近期获批,同时西安、厦门、武汉、徐州等地的后期轨道建设规划正在国家发改委审批之中,而包括杭州、重庆、广州、南京、石家庄、乌鲁木齐等多个城市正在加快地铁工程实施。


我们素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因此如果全国上下齐心加码基建投资,就不排除会出现基建投资的新一轮“大跃进”。


市场期待大减税。


我们近期在境内和香港路演,一个焦点话题是出台什么政策才是真正有效的,可以有效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改善资本市场低迷的信心?


作为投资者,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大幅减税最有效”,而对于加码基建投资、则是普遍表达了对长期债务风险的担忧。


为什么大家都在期待大减税?因为对于目前的企业部门而言,最大的挑战其实不在于需求下滑,而是在于成本上升。在过去几年,企业成本的上升体现在方方面面:


原料价格的上升。


这几年的供给侧改革实施以后,上游原材料价格普遍大幅上涨,上游行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是苦的是中下游企业。


比如说钢价,15年最低1600元/吨,目前接近4500元/吨,每吨上涨约3000元,17年中国的钢材产量为11亿吨,相当于给中下游增加了3万亿的成本。动力煤价格从15年最低的300元/吨涨到目前超过600元/吨,17年中国的原煤产量35亿吨,也给下游增加了1万亿的成本。而其他有色金属、石化能源等原材料价格也均有明显上涨。


从18年上半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看,利润增长主要由上游行业贡献,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增长3.1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4.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9.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4%;这五个行业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67%。而中下游的工业行业利润增速普遍下滑。


租金成本的上升。


由于过去几年房价的大幅上涨,今年租金也开始补涨,除了最近媒体报道较多的北京房租价格大涨以外,今年另一个需要重视的是厂房/仓库租金的上涨。


根据工业地产服务商库房无忧的统计,2018年2季度上海、杭州、苏州的仓库底楼租金均价分别环比上涨19%、24%和9%,厂房底楼租金均价分别环比上涨2%、19%和7%,而在此前一年的租金价格基本没变。


我前一阵碰到在深圳开工厂的老乡,跟我说最近刚把工厂从深圳的光明区搬到了东莞,原因就是厂房租金上涨太快,在深圳租不起了,只好搬家换地方。


而租金成本的上升源头在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17年中国土地出让金达到5.2万亿,同比增长41%;18年前7月土地出让金3.15万亿,同比增长35%。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钱最终会通过高房价、高租金带动企业的租金成本上涨。


税收成本的上升。


17年我们实施了营业税改增值税,本意是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从18年的税收增速的大幅上升来看,其实反而是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18年上半年的GDP名义增速为10%,而同期我国税收总收入增长14.4%,其中增值税收入增长16.6%,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12.8%,消费税增长16.2%,均远高于经济增速。


原因在于我国增值税税率16%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高位水平,但以前在营业税、增值税并存的时代,很多中小企业其实存在低报营业税等行为,但在营改增之后,由于所有交易环节都需要提供发票信息,相当于税收监管大幅加强,因此实际税基大幅增加了。


确实过去部分中小企业存在低报营业收入、逃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但除了企业本身的纳税意识有问题之外,是不是也和我们企业的税收负担过重有关?财政部及OECD数据显示,中国企业部门的税负从全球来看都是很高的,目前我国税收当中80%以上都是企业承担,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企业税占比仅为34%、42%、50%和52%。我们加强税收征管是理所应当,但是不是也要考虑下企业的承受能力,适当下调增值税税率来对冲企业实际税负上升的影响?


社保缴费的上升。


2018年的《深化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到,将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而这意味着社保的实际缴费压力或显著上升。


此前中国的社保费是由地方税务局代替社保局征收,因此在实际操作上,很多企业采取了不缴或者少缴的方式,比如第三方专业机构“51社保”发布的2017《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显示,社保缴费基数完全合规的企业仅占24.1%。超过七成的企业未按照职工工资实际核定缴费基数,其中22.9%的企业统一按最低基数缴费。


但是如果以后社保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而税务的征管能力是很强的,那么意味着所有的企业都要如实缴纳社保费用,而这会导致企业社保费成本的大幅上升。


如果是小微企业,以前没有如实给员工缴纳社保,那么现在按照最低标准至少每人每个月要交1000多元。如果是一二线城市的企业,但以前只是按最低标准缴纳,如果改成按照实际工资缴纳,那么按照这些城市的平均工资,每人每个月也要多交1000元以上。


还是我那个开工厂的老乡告诉我,以前开工厂很多人确实没有给员工买五险一金,但现在都要如实缴足,每个人每个月交1000元的话,50人的工厂每年要增加60万的成本,但是这种加工型的小企业每年能不能赚到60万都成问题,所以只能是裁员或者关门。


由于人口老龄化,中国社保存在亏空的问题,因此加大社保征收力度是可以理解的。而企业的经营应该合法,所以如实缴纳社保也是应该的。但是企业的税费负担过重也是客观的事实,如果大量企业经营不下去,那么社保亏空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所以我们在严格缴纳社保费用的同时,是不是应该考虑从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的角度减税,来减轻企业的负担?


出口成本的压力。


目前沸沸扬扬的中美贸易争端,其实影响的重点并非是企业需求、而是企业的利润。


很多企业告诉我,目前宏观经济学家对征税的影响测算是有问题的。


通常大家的假设是这样的:假如美国对中国5000亿美元对美出口当中的一部分征税,比如说对500亿美元征收10%的关税,假设1倍的出口价格弹性,那么中国会减少50亿美元的出口;因此即便假定在最极端情况下,美国对我国5000亿美元出口全部增收25%的关税,也就是影响1250亿美元出口,相当于1%的中国GDP,因此影响有限。


但是在企业看来,帐不是这么算的。如果美国对中国征收10%的出口关税,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10%,那么企业的出口价格没有影响,企业可以照常经营。但如果美国对中国征收25%的出口关税,而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不超过10%,就相当于企业的人民币出口价格下降了15%,如果企业的毛利率不到15%,那么这个生意就没法做了,相关的产业链可能都会消失。


因此,中美贸易纠纷其实是大幅增加了相关行业的企业出口关税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对于低毛利的行业不仅是减少出口,而可能是被迫关门。


减税乃阳光大道。


因此,综合各方面的分析来看,目前中国企业部门的困境主要不在于需求下滑,而是在于成本上升,包括原材料、租金、税收、社保、出口关税等等,而这些都是在最近两年内出现了大幅的上升。


与此相应,目前最应该出台的政策应该是给企业部门减负,今年5月实施的增值税税率下调1%值得肯定,但是幅度太小,不能抵消营改增税基变大的影响。而企业研发费用抵扣所得税不能惠及所有企业,因为如果企业没有盈利就没法抵扣。


因此,未来可以考虑进一步下调企业相关税率,尤其是增值税税率,比如说从目前的16%进一步下调至13%,根据我们的测算,这样可以真正给企业部门减税1万亿,而且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受益,无论是否盈利。


而且我们认为减税有着诸多好处:


减税证明是管用的。无论是里根在80年代的减税,还是特朗普在今年的减税,都带来了经济的改善,股市的大幅上涨,这就说明减税真的有用。


减税转变发展方式。如果未来我们依然靠大幅增加基建投资发展,确实可以在短期内稳定经济增长,但是这和以往举债投资没有本质区别,其实依然是在走老路。


因为基建投资基本不创造利润,17年中铁总公司8万亿的资产、只有不到20亿利润。全国各地那么多地铁,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条可以盈利。到处都想修机场,但是连美兰机场的债务都违约了。而这些基建所举借的债务,最终只能靠借新还旧,侵蚀的是货币的信用。


而减税则完全不一样,减税相当于增加了企业利润率,企业能赚钱、就会把资金投向更有利润的方向,而从美国来看,科技创新、服务业领域的利润丰厚,如果优秀的企业愿意巨额投入搞研发,那么创新就会成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


可以极大鼓舞信心。当年温总理曾经说过,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而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其实还算稳定,但股市跌至了历史低点附近,其实反映市场极其缺乏信心。而如果我们愿意大幅减税,说明政府愿意让利于民,那么就可以极大地鼓舞市场信心。


政府减税也会从中受益。从短期看,减税以后好像政府的钱就少了,但是如果减税能够换来经济长期更好的增长,未来企业的利润更好了、居民的收入更高了,那么将来政府可以有更多的收入。这其实就是经典的拉弗曲线告诉我们的:如果税率过高,政府收入非但不会上升,反而会下降;而如果降低高税率,政府收入非但不会下降,反而可能上升。


因此,面对下半年经济下行的挑战,我们希望政府能抑制新一轮举债投资冲动,而转向大幅减税的阳光大道,否则不仅换不来经济改善,反而会在未来带来更大的麻烦。


来自: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上一篇


刘鹤十年前提出的“经济挑战”都出现了



同意文章观点,请点赞分享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