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观察 | 传统观点M2增速=GDP增速+CPI增速存在哪些理论漏洞?新宏观会给出怎样的解答?月度公式对现实经济的预测作用会如何在实际数据中呈现?敬请阅读第一经济智库作者原创文章——“新宏观:月度公式对存款增量与GDP的预测”,进一步验证月度公式的先进性。

第一经济首席经济学家指出,当前普遍流行的M2/GDP货币超发论错在搞错了货币流量与流速,因此陷入货币迷失的困境不能自拔。

新宏观在微观现金流工具的基础上创造出宏观货币流工具,它运用产业树模型,克服了传统投资乘数理论与货币乘数理论的缺陷,实现了货币循环的完整闭合,得出货币流量为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即现金+超准,货币流速为按月循环,具体公式如下:

第V月GDP,或货币流量=M*(1-S*D)^(V-1);

周期总GDP=M/(S*D)。

周期总储蓄=周期总GDP*S=[M/(S*D)]*S=M/D。

周期总法准=周期总储蓄*法定准备金率D=[M/D]*D=M。

周期总贷款=周期总储蓄-周期总法准=M/D-M。

M2/GDP=第V月债务存量/第V月为年末的年度GDP={M*[1-(1-S*D)^V]/D}/{M*(1-S*D)^(V-11)*[1-(1-S*D)^12]/(S*D)}

其中,M为初始货币流量,S为储蓄率,D为法定准备金,V为月度序数。

当V=300时,如果加息1%紧缩,那么债务负担将增加当年GDP的300%以上,企业无法支付利息,只有倒闭破产,失业规模出现,从而陷入严重衰退,即GDP减小,而M2增加,这样M2/GDP比值反而更高,费雪的债务通缩论即支持该判断。

M2是递增的,GDP是递减,而CPI还受到总供给的影响,因此,传统观点M2增速=GDP增速+CPI增速是错误的。

Img369011239.jpg

很多人对此尚存有疑惑,不能释怀,本文以实际数据加以验证。

上述公式体系的核心为月度公式,其参数为M、S、D、V,其中法定准备金率D给定,V自由给定,因此,关键在于M与S。

首先确定M。

本文以2012年5月31日至2015年1月31日为取样区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该区间的法定准备金率恒定,可以减少计算量。下面货币数量单位为亿元。

2012年5月31日的储备货币为221952.79,M2为900048.77,M0为49039.72,所以存款余额=M2-M0=851009.5。

因为大型存款机构与中小型存款机构业务占比基本为1:1,故法定准备金的均值为=(20%+18%)/2=19%。

由上可得最大货币流量

=储备货币-法定准备金=221952.79-851009.5*19%=60261.0705。

又因为货币流通中有库存沉淀,故需确定有效流通系数。

由于,2013年货币流量总额=12个月货币流量总和=8166204;而2013年GDP=539116.5;

故2013年有效流通系数=2013年GDP/2013年货币流量总额=0.72。

同理得2014年有效流通系数=0.76。

故该区间的有效流通系数均值为0.74,为方便计算取0.75。

又因为:

2012年5月31日最大货币流量=60261.0705;

2012年12月31日最大货币流量=77642.2543;

2014年1月31日最大货币流量=88795.9116;

货币流量变化显著,故该区间需要分为三段,初始货币分别为:

Ma=最大货币流量*库存系数=60261.0705*0.75;

Mb=最大货币流量*库存系数=77642.2543*0.75;

Mc=最大货币流量*库存系数=88795.9116*0.75;

然后确定S。

2013年存款增量=128461.51,2013年GDP=539116.5;

故2013年储蓄率S=2013年存款增量/2013GDP=21.75%。

同理得2014年储蓄率S=18.64%。

故该区间储蓄率均值为20.2%,为方便计算取0.2。

然后,就可以用月度公式进行预测该区间的存款增量。

结果如下图所示:

微信截图_20180827163747.png

最后,月度公式进行预测该区间的GDP。

月度公式计算的2013年存款增量余额=109618.8652。

月度公式计算的2014年存款增量余额=130318.1973。

由年GDP*S=年存款增量余额,得年GDP=年存款增量余额/S

月度公式计算的2013年GDP=548094.3298。

月度公式计算的2014年GDP=651590.9865。

2013误差率=月度公式计算的2013年GDP/2013年GDP-1=-7%。

2014误差率=月度公式计算的2014年GDP/2014年GDP-1=1%。

上述两结果表明,月度公式对现实经济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因此,是月度有效货币流量而非M1、M2决定了流动性、商品价格、以及GDP,从而有助于货币当局制定正确的政策。

版权申明

本文系第一经济智库作者张二寅原创,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