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经济学系列(十):


墨菲定律和底线思维









璎珞弹幕:别以为身在圆明园的我,心里就忘了紫禁城的荣光。



央行独白:别以为面对6.9沉默的我,就忘了守住7.0大关的担当。



这个夏天,魏璎珞和中国央行,以不同方式,先后打了墨菲上(定)尉(律)的脸。



身处危机或是遇到糟心事儿,我们常常会提起墨菲定律(Murphy's Law)。











墨菲定律(Murphy's Law)







“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引申为“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据说,这个定律的发明人爱德华墨菲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1949年时墨菲参加火箭减速超重实验,其中一个实验项目需要安装16个火箭加速度计,结果工作人员工工整整把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错误的位置上,直接导致实验失败。然后墨菲就总结出这个定律。



与这个定律绑在一起的,总是些意想不到的倒霉事。航天器设计制造组装相当精细,每个零件的可靠度均达到了0.9999以上,即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不到万分之一,可航天史还是躲不开失败。



这个定律也经常被用来自嘲,比如说“不洗车不下雨”,“一翘班就遇到BOSS查岗”,“不管选哪个收银台,永远是排队最慢的”等,似乎带有某种宿命论的无奈。



于妈央妈都不好惹



拯救璎珞和汇率于墨菲之魔咒,于妈和央妈用了同一个大招——强行修改规则。



很多人担心一定会发生的汇率“破7”偏偏就是没发生。8月24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由原来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



当天,美元/人民币(离岸)大跌1.32%,汇市的大阴线,可比股市罕见多了。



由于对中国经济下行、等问题的担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一度贬至6.8710,即期汇率甚至一度跌破6.9的关键位置,央妈不高兴了。“近期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行为。引入逆周期因子可有效缓解市场的顺周期行为,稳定市场预期。”说白了,就是要和赌“破7”的空头死磕。





央行首次使用逆周期因子是在2017年5月。当时为了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也就是主要做市商在中间价定价模型中加入逆周期因子。当时美元指数已经开始趋势性下行,但人民币反弹明显小于非美货币。



央行当时表态“这不符合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汇市变化”,原因是“外汇市场存在顺周期性,市场主体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影响,忽视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向好对汇率的支持作用”。引入逆周期因子是为了“帮助中间价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基本面、对冲外汇市场的非理性因素”。





至2018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2017年5月的6.88一路升值到6.44。把墨(空)菲(头)一通暴打,央妈这才收手。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央行首次引入逆周期因子时,美元/人民币汇率为6.8698,与第二次出手时的6.8710相差不远。可以看出,6.87或是央妈满意的水位。





墨菲的脸被概率捏坏了



存在一个央行认定的合理水平,这正是汇率逃脱墨菲定律魔咒的关键。



从墨菲定律原意看,“怕什么来什么”的现象,需要满足两个前提:




1.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大于0;


2.样本足够大,比如参与的人足够多、试验可以一直反复进行。




有了这两个前提条件,怕什么来什么的坏事情才会发生,或者说是被随机到。



但金融体系的整体运行,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永续随机状态。特别是汇率这样关系到国之根本的问题,存在强大的国家意志,在市场波动将触发墨菲定律的小概率坏事件时,国家意志出手叫停“试验”,政策强力反向干预反而成了可以预期的大概率。





在《新少林五祖》中,李连杰爆发小宇宙前说: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大概率发生的强力逆转因素往往就是憋大招,一直憋到小概率坏事件发生的临界点,才去狠狠打墨菲的脸。



美国总统最近就把联储主席的脸打了。特朗普向媒体抱怨最近美联储加息,他本期望现任联储主席鲍威尔能推行宽松货币政策。鲍威尔出席全球央行行长年会时就说,最近美国通胀率接近2%,但美联储没有看到通胀加速超过2%的明显信号,看来经济过热风险没有提高。此番表态被市场理解为鸽派。而此前的议息会议,联储的表态还相当鹰派。



所以,贝莱德发布研报认为,虽然地缘政治和利率增加美元吸引力,但合理价值指标显示美元汇率偏高。



底线思维可以续命



这种金融体系中的强大干预力量,常常体现为一种底线思维。比如“GDP保8”一度是研究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基础,即使是淡化GDP后,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决策层的底线思维。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财政政策提出要求,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定调,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并且把基础设施投资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的重要内容。







底线思维在汇率和宏观同时陷入墨菲魔咒时,产生了逆转预期的效果,这为我们在市场低迷期的投资提供了一个思路:在最坏事件即将发生前,树立底线思维,寻找强力逆转局势的力量,在这些力量发出信号时,在市场恐慌中敏锐把握拐点。







最近有份香港分析师研报起了这样的标题——《问政策再借一命(A Lifeline for the Market)》,可谓一语道尽底线思维的真谛。















今日话题




生活或投资中,你有没遇上“怕什么来什么”的囧事?








本文不代表公司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期精彩回顾










特约 |延禧攻略、土耳其里拉、P2P、K线,讲的都是一个故事






每天点一下,抽88元现金红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