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XS、XS Max。

苹果公司在凌晨开了一场秋季服装发布会,各种尺码任君选择。当然,有点贵。

这场发布会成功地获得了热烈的回应,其中来自中国对手的吐槽最扎心。

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直接在微博上表示:稳了!

假如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深夜发圈,多半会是这两个字——蓝瘦!

本图片改编自网络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脱口而出:香菇!万万没想到,广西小伙2016年发明的网络热词:蓝瘦,香菇,居然完美地定义了当下的蓝思科技。

作为苹果产业链的“超级明星”,蓝思科技去年11月的市值一度触摸1000亿元,之后市值与业绩快速“减肥”,如今已从昔日的蓝胖子变成我见犹怜的“蓝瘦”。

截至9月13日收盘,公司总市值只剩400亿元出头,即使和年初比也缩水了近五成。

曾经的女首富光芒开始褪去,年初至今,“飞”身家已缩水290亿元,按照已过去的254个交易日测算,相当于每天扔出去1个小目标。市值缩水的背后,是投资者对蓝思科技盈利能力的担忧。

过去几年,蓝思科技吃着“苹果”,日子过得还算顺风顺水。但如今iPhone发布会的反响一年不如一年,市场对苹果产业链的复兴也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为了摆脱苹果高度依赖症,蓝思科技开始将业务重心向国内手机商转移,虽然抱上了诸多国产手机的大腿,短期阵痛还是很明显。

发现,在一票机构研报的唱多声中,细看公司上半年的业绩,反差有点明显——扣非后净利润下降了276.32%。

更令人担忧的是,从蓝思科技的股本结构看,大股东持股比例超高。本月公司迎来解禁潮,据统计,公司是同期解禁规模最大的,有32.43亿股,约合市值340亿元。

扣非后净利亏损近4亿

蓝思科技8月底发布了2018年半年报,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08.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37%。

数据很好,就是经不起细看。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8.55亿元,蓝思科技的净利润立马变成亏损3.96亿元,比上年同期足足下降了276.32%。

财报显示,非经常性收益主要来自公司收到的客户支付的研发补助,该项金额高达8.31亿元。

这组数据意味着,财务报表里的“非经常性损益”这个科目成了一块上等的“遮羞布”,让公司避免了半年度巨幅亏损的尴尬。

据公司介绍,主要品牌客户向公司支付了较大数额的研发补偿。公司承认,归类在“非经常性损益”科目下的研发补助,“下半年会少一些”。

问题是,补助的疗效并不可靠。去年上半年,公司的非经常性收益仅为8600万元,其中有4307万是政府补助。

2017年半年报:

2018年半年报:

仅对比近两年财报,非经常性损益的变动幅度未免过于突兀,由去年的8600万元直接跃升至8.55亿元。

鉴于补助金额如此善变,一旦苹果这种万亿大佬级别的客户出现战略变动,大幅缩减研发补助,这种粉饰中报的手段还行得通吗?

手机行业毛利率下滑明显

成也苹果,败也苹果。这年头,跟苹果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苹果对供应链的要求非常严格,并且竞争很激烈,再加上苹果把供应商的利润率越压越低。一直过度依赖苹果的蓝思科技也在求变。

继续看数据说话,2018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较上年同期下滑1.84个百分点,下降至6.76亿部。

上半年,公司外销主要客户产品销量虽同比有所上升,但平均销售单价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公司产品外销收入同比下降13.77%,毛利率下降6.76个百分点。

外销不好做,内销来救场。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销量前六名中,被中国厂商包揽了四席,这无疑为曾经一直给高端机苹果效力的蓝思科技带来新的商机。

报告期内,公司内销客户产品销量及平均销售单价同比均有上升,使得产品内销收入同比增长151.46%,毛利率上升6.23个百分点。

对比公司2017年、2018年的中报,就可发现,内销和外销的一增一减之间,公司主要产品综合毛利率由23.74%降至19.08%,下滑了4.66个百分点。

按公司给出的说法:“主要还是上半年行业活力不足,虽然二季度销售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安卓系列新机型、新规格较多,良率爬升参差不齐,影响了产品毛利率。”

不被苹果牵着鼻子走,更多的抱紧国内手机厂商的大腿。管理层也曾表示要大力发展华为、小米、联想、Vivo、Oppo等国内品牌市场。这可以理解谓为,期望拉动内销的增长来抵御行业滑坡。

想法丰满,现实骨感。至少从短期财务数据看,维持业绩的体面还得靠补助。

最新统计数据,国内手机生意大环境也在转凉——2018年8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259.5万部,同比下降20.9%;2018年1-8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2.66亿部,同比下降17.7%。

汇率、可转债成业绩包袱

除了产品综合毛利率下降外,财务费用的陡然激增,也是吞噬公司上半年净利的原因之一。

中报显示,公司财务费用为3.83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01亿元,同比增长了278.50%。

公司给出的解释是,主要因公司发行可转债计提的财务费用(利息支出金额较大);另外,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汇兑损失较去年同期增加。

具体来看,可转换公司债券计提的利息支出金额为1.05亿元;汇兑净损失为1.44亿元。

做国外生意,汇兑损失不好控,于是,公司上半年对可转换债券一直劳心劳力。公开资料显示,蓝思科技于2017年12月8日公开发行了480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发行总额48亿元。

自公司发行可转债以来,负面新闻不断。先是大股东出尔反尔放弃配售,后来蓝思转债(123003)上市即破发并长期徘徊在面值以下。

因股权激励及年度分红事项导致股份变动,蓝思科技曾两次调整“蓝思转债”转股价,调整后的转股价为24.18元/股。在经历过6月26日首次下修意外遇挫后,“蓝思转债”8月14日向下修正后的转股价为16.08元/股。

公司向调研机构透露:“希望通过适当下修转股价格来促成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可转债这个品种最终都是要转股的。且可转债如不转股将增加公司财务费用2个多亿。”

事与愿违。根据公司7月3日的公告,2018年第二季度,共有3368张“蓝思转债”完成转股(票面金额共计33.68万元人民币),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末,公司剩余可转债票面总金额近48亿元。相比公司发行的480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完成转股的债券可忽略不计。

谁也不是傻子,高价转股意味着资产立马打六折。9月13日,蓝思科技收盘价10.56元,距离转股价16.08元差不多5个涨停。

大股东输血50个亿解资金压力

站在公司的角度,去年在股价高位时发行可转债仍不失为一笔好生意。毕竟,募集到48亿元巨资。

公司上市后一直在进行融资,盘子越做越大,但资金链紧绷局面却未有改观。

为满足主力客户抢占市场份额的需要,蓝思科技近年来规模扩张较快,相继新建了浏阳南园、东莞松山湖、东莞塘厦、越南等新的生产基地,在没有进入商业化运营之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以及技术人员的储备。

中报显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9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5.58亿元,同比下降了55.17%。

这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支付的材料款、工资、税费的增长大于销售回款的增长。

截至6月30日,蓝思科技流动比率为0.91倍,速动比率仅为0.7倍。对比2017年年报,蓝思科技流动比率为1.25倍,速动比率为1.05倍。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判断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最常用的两个财务指标,比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从这一点来看,蓝思科技今年上半年的短期偿债能力在下滑,存在明显的资金压力。

去年弃购可转债的控股股东,这次没有袖手旁观。8月14日,公司公告称,拟向控股股东蓝思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借款不超过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部分的金融机构借款。

值得注意的是,蓝思科技在2018年的9月18日将有32.43亿限售股解禁,以最新的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高达340亿元,解禁股本是现流通股本的4倍多。

在上述解禁股中,绝大部分是大股东蓝思香港的持股,为29.51亿股,市值超过300亿元。这恐怕也是蓝思香港为上市公司输血50亿元的底气所在。

在股吧里,这是投资者对蓝思科技股价走势的最大担心,有人甚至发帖询问,大股东的不减持承诺什么时候出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