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问了几个游资,早盘都跑了不少,本想回落后跑的筹码接回来,一看医药股跌成这样,基本都收手了。”这是上周三(9月12日)下午开盘前,药师的一位朋友从“前线”发来的消息。

尽管当日尾盘行情有所回暖,但相形见绌之下,医药股还是尽显颓势。

在市场人士看来,引起本轮医药股调整的导火索,主要受到“药品带量采购将试点”消息的影响。

对此,多家上市公司也在第一时间给予了回应:

华东医药(SZ:000963)称,公司主要产品未被列入第一批带量采购清单;

紫鑫药业(SZ:002118)表示,公司主营药品板块为中成药产业,影响较小;

一品红(SZ:300723)表示,带量采购对独家产品影响有限,公司核心产品主要以独家产品为主,共有独家产品11个,总体而言国家药品带量采购对生产和销售影响有限;

另外,广誉远(SH:600771)也公告称,药品带量采购不会对生产经营带来重大影响。

然并卵,在业内人士看来,熊市之下,市场抗压能力是极其微弱的,利好容易被忽视而利空会被放大。

再次调整后的医药股,是否已具备投资价值?如果能买,应重点关注哪些细分领域?

为此,药师通过数据监测和调研走访,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短期受消息面影响的医药股,中长期投资价值依然被看好;

坏消息是:不少基金经理的逻辑性预判能力弱化了很多,已然变成了看K线买卖股票,“追涨杀跌”蔚然成风。

估值逻辑生变

尽管现在拿来中报数据略显滞后,但各方机构投资者在医药股上的“排兵布阵”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毕竟机构不同于个人,想要大面积调仓换股,在盘面上总会留下点“痕迹”。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综合来看,复星医药(SH:600196)、乐普医疗(SZ:300003)、云南白药(SZ:000538)这三家公司上半年被机构普遍看好。

而就在今年一季度,同样被各家普遍看好的华东医药(SZ:000963)和通化东宝(SH:600867),在二季度被复星医药(SH:600196)所取代。

除了公募、险资、社保和外资,近年来崛起的私募,也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百亿私募的一举一动,更被视为市场的重要风向标。

从中报情况看,共521只私募产品现身医药股股东名单,其中,不乏百亿私募的身影。

从数据上看,除了高毅资产和混沌投资在二季度,分别对鱼跃医疗(SZ:002223)和贵州百灵(SZ:002424)进行了减仓操作,其他医药股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增持。

与上述各家百亿私募不同的是,药师接触到的另一家私募,却在二季度对医药股进行了减持的操作。

对于上述减持医药股的操作,该私募负责人给出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估值过高。

药师了解到,存在同样想法的私募并不在少数,对医药股布局较深的知名私募易同投资也认为,经过大幅上涨之后,医药股整体估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部分公司当前被透支的估值,或许需要3年甚至10年的业绩来回报。

关于医药股的估值问题,药师从上海某公募基金经理的口中,得到了这样的答复:医药股年内股价大涨同医药股估值逻辑变化有关,此前用单纯PE进行估值,在引入DCF逻辑估值后,部分创新药公司股价飞涨。

但在部分长期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看来,估值依然是最堪倚重的“护城河”,否则估值下调本身就会带来股价大幅下跌。

知名私募看好医药细分

问题是,负面缠身的医药股,该不该入手呢?

北京某中型私募负责人表示:“在市场普跌之后,出现很多性价比远比医药股好的标的,为什么要为那些已经赚钱并急于出货的医药基金接盘呢?”

不过,看好医药股的私募,还是大有人在的。

日前,拥有数十万名微博(NASDAQ:WB)粉丝的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已经转为看多中国大陆股票,尤其是医药股。

在他看来,医药股刚刚崭露头角,还在长线稳健牛市的开端。

具体个股方面,他青睐利润率更高,涉足创新、心血管和抗癌药物的公司。

据了解,就在几个月前,陈宇还在抛售中国股票,因为他认为下跌风险非常大。

目前,他持有的股票/现金比率是今年以来最低,并计划在9月中旬前全力进场,包括投资以前从不碰的股票。

同样看好医药股的,还有民间派私募基金经理林园。

“这个时候应该跑步进场。长期看,未来30年投资医药的确定性和存银行差不多。”这是林园近期在某论坛上演讲时提出的观点。

在他看来,医药股只投能治疗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这三类疾病的医药公司,而且要投能预防或者治疗这三种病的并发症类的公司。

“因为像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这类病人,只要这类病人活着,他就要天天吃药,这也是我们看好医药的逻辑,也是我们几十年在投资上总结出来的规律。”林园表示。

他进一步谈到:“选择股票的标准就是,必须在它的领域中具有垄断地位,而且对于消费者要具有高粘性的特征,而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相关的医药板块占长期医药消费的75%以上。”

创新药是科技股

“公司可以不招地产、银行的研究员,投资经理大体可以自己判断,但不能不招医药行业和TMT行业分析师。原因很简单,行业太专业了,没有专业分析师,投资经理自己干不了。”某私募负责人感慨道。

徐佳熹,二级市场做过医药分析研究的人,或多或少都应该听到过他的名字。

作为现任兴业证券研究院院长助理、大健康与消费研究中心总经理、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的徐佳熹,两个月前在参加某闭门会议时,畅谈了医药股的林林总总。

在他看来,医药从不是一个行业,而是完全不同逻辑的多个行业集合。

所在,在买医药股的时候,首先要想明白的是:这家公司所在的细分领域具有怎样的特质。

在众多细分领域中,创新药一直备受市场关注,今年以来更是如此。

徐佳熹表示:“在海外,创新药是科技股,绝对不是防御性板块。”

在他看来,国内创新药估值最大的风险,不是在新药研发的审批阶段,因为获批的概率比国外高,但投资风险可能会在定价和市场推广阶段。

有销售能力的公司应该给更高估值,在中国,销售很重要,有时候销售网络对于研发甚至可以“反哺”。

打个比方,如果企业只有一两百个或者几百个销售,在新药研发上也是有拖累的。

这是因为,当做一些适应症要抢病例入组的时候,大企业有1万个销售在抢病例,如果你只有那一、两百个人在帮你找病人的话,谁入组更快,一想就知道。

所以,有些企业在化学合成能力很强、抗体筛选方面的能力很强,但如果没有良好的临床和销售队伍,一旦新药进入了比拼临床试验速度的环节,就很吃亏。

对于今年以来医药股频繁“爆雷”的情况,徐佳熹也给出了两个“避雷”的关键词:懂常识和“混圈子”。

“一家公司有没有投入很多研发,如果有,我觉得高估值起码是有一定道理的。反之,就需要考虑,它是不是值这么多钱?是不是可能只是炒作概念?”徐佳熹表示。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混圈子”,这个行业是要靠人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

他进一步谈到:“特别是小型生物技术类型的公司,人是极其重要的,跟大型制药公司不一样,小型生物技术类型的公司通常来说就这么几个核心管理团队,团队是否稳定,在业界的口碑是玩资本型的还是踏踏实实做研究型的,这很不一样。”

最后,对于创新药领域个股的选择上,徐佳熹给出的看法是:买龙头。

第一种,小而美的细分市场小龙头。在很小的领域,订单很充足,产能可以充分释放,如昭衍新药(SH:603127);

第二种,是逐步从中国走向亚太的企业,慢慢去承接更多国际的订单,比较典型的是泰格医药(SZ:300347);

第三种,就是有全球级别竞争力的企业,比如说药明康德(SH:603259)。

看K线炒股的基金经理们

各方机构对于医药股已给出了各自的看法,更多的是基于中长线的判断。

而对于眼下医药股的处境,北上资金的近期动向想必更能说明问题。

中报以来,北上资金对医药股还是呈现出明显的加仓操作,仅两个半月的时间,便增仓了约4300万股。

不过,药师也注意到,受“药品带量采购将试点”消息的影响,机构持股数就从18.17亿股,降至18.06亿股,短短三天时间,就减少了1100万股。

84只个股遭机构抛售,紫鑫药业(SZ:002118)、大参林(SH:603233)、药石科技(SZ:300725)三只个股减持比例最大。

相反的,有50只个股被机构逆势增仓,其中,冠福股份(SZ:002102)、誉衡药业(SZ:002437)、达安基因(SZ:002030)三只个股增持幅度最大。

可能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中长期看好医药股的各家机构,本应借机逢低加仓,却为何选择了减持?

业内人士的一句话,道出了缘由:“因为很多基金经理现在都是看K线买卖股票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