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金融 来自财经早餐 00:00 10:30

有句话说:“浙商是一滴水,但它永不干涸。”

浙商是一个群体,一个在中国有着特殊地位的商人群体。从曾经的“小商品”、“小家电”到如今“互联网+”,在一次又一次升级换代的过程中,无数注重品牌与诚信的浙商脱颖而出。

在浙江杭州,除了阿里巴巴之外,还有一家年轻的金融机构正在迅速崭露头角。

她就是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之一,浙商银行。

正如浙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这家在创新道路上革故鼎新的“00后”银行,仅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便已成为金融行业一颗闪耀的新星。

这样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

核心财务指标“亮眼”

浙商银行刚刚发布的2018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185.96亿元,同比增收6.47亿元,增长3.61%;净利润64.86亿元,同比增收8.72亿元,增长15.54%。

注重创新能力的浙商银行,不仅在业绩方面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且其核心财务指标相当亮眼。

如果说半年报是一次期中考试,那浙商银行就是一位成绩名列前茅的“优等生”。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00后”的浙商银行在资产规模、经营效益、资产质量等方面,均展现出了快速却稳定的增长趋势。

过去5年,浙商银行的总资产复合增长率超过30%,营收和净利润复合率增长超过20%。

与此同时,资产质量也继续保持着远低于行业平均的水平。

不良率是银行业闻之而心惊的一个词,同期商业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是1.86%,而浙商银行的不良率1.14%,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到今年3月末,浙商银行小微贷款余额超1900亿元,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的超1200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位居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第一。同时小微贷款不良率仅为0.9%。

值得注意的是,逾期90天至1年贷款余额和占比实现“双降”,占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的比重较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至0.35%。在高质量增长的同时,不良率持续保持在低位,且从2017年开始不良率出现了明显的降速。

这些数据和背后的全资产经营、全负债管理逻辑,其实力不容小觑。

从防御能力看,浙商银行2018年6月末拨备覆盖率280.59%,比同期业银行平均水平的178.70%高出101.89个百分点,依然保持着行业较优的水准。

从资本补充来看,6月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41%,比去年末增加0.12个百分点,高于监管要求0.91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9.97%,比去年末增加0.01个百分点,高于监管要求1.47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71%,比去年末增加1.50个百分点,高于监管要求3.21个百分点。

同时,通过中报我们还看到一组数据,非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32.11%,比2017年末的28.81%提高了3.3个百分点。

就目前国内银行的收入结构来看,利息收入仍占据主体,一般都占主营收入80%以上。

然而,由于经济周期和利率变动等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利息收入,所以,利息收入具有不稳定的周期性特征,而且坏账风险较大。

因此近些年来,国内银行开始加大对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投入,这块业务相对稳定,安全,且利润率通常更高。

如果一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很高,而且利息收入也并不全部依赖贷款,还有其他一些低风险的生息资产,那么同等情况下,不良贷款对其利润的侵蚀程度就要弱化很多。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家银行利息收入占比小于10%,你还会关心它的不良率吗?某种意义上,非息收入占比近半的银行,其不良率差不多就可以打个5折。

非息收入占比较高,是应对经济转型期不良加速爆发和金融脱媒的最大本钱,活期存款占比较高,则说明在利率市场化的最后冲刺中已经跑在前列了。

换句话说,谁的非利息净收入能够艳压群芳,谁才是最牛的。

同时在报告期内,浙商银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归属于股东的基本每股收益0.34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03元。平均总资产收益率0.83%,较上年同期提高0.03个百分点;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82%,较上年同期提高0.28个百分点。

独具创意 敢为人先

对企业来说,低成本融资和高效率服务是他们的核心需求。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谁就赢得了客户的认可。

雪中送炭,知所冷暖。

坊间流传,浙商银行十分重视对于企业的了解,总行领导每年带头走访超百家企业,和他们交流,了解企业真实需求。

在实际调研中,浙商银行顿悟,企业同个人一样,有不同的需求。

就像夏天买西瓜的时候,如果是一个人,通常会买半个甚至是1/4。因为一整个西瓜太大,一个人吃不完,而商家把西瓜切分后再卖,自然就会卖的更多、更快。

于是浙商银行创新性的提出了“互联网+实体企业+金融服务”理念。

该理念构建的池化融资平台、易企银平台、应收款链平台(合称“三大平台”)以及在线供应链金融1+N解决方案,形成了一套很完整的企业流动性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比如,浙商银行推出的“超短贷”最长30天,最短甚至几个小时,用超短贷方式做头寸资金备付,至少可以帮助企业降低20%以上融资成本。

同样的,企业贸易往来会有很多的票据,尤其是一些面额很小的票据,企业难以贴现盘活,为了盘活企业的票据,浙商银行建立了票据池,采取“不挑票,不挑客”的业务定位,将这些票据照单全收,并通过在线平台提供票据实时查询、动态质押等功能,被亲切的称为“票据贴心管家”。

票据池连同资产池、出口池组成了池化融资平台,和易企银平台、应收款链平台一起组成了“三大平台”。

截止6月末,“三大平台”共服务实体企业超过1.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了24.99%,融资余额近3000亿元。

其中,浙商银行独创的应收款链平台推出短短半年多,就帮助了企业搭建平台558个,较上年末增长441.75%,业务余额2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7.19%。

这样生猛的增长数据,让我们看到,在服务企业流动性管理和供应链金融的深层次需求方面,浙商银行已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在众多商业银行中成为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浙商银行公布的中报数据显示,截止报告期末,资产总额16321.7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954.20亿元,同比增幅6.21%。

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净额增加了1208.93亿元,增幅高达18.60%;客户存款9059.5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453.40亿元,增幅5.27%。

守住风险底线

银行的健康发展除了靠资本撬动,还需要靠风控守护。

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从来都是不断的进行着优胜劣汰或吐故纳新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伴随着大量的风险。对于银行来说,风控和业务策略是控制不良率的关键。

在风险管理上,浙商银行建立推进“两最”目标理念。

通过主动调整结构、依法合规经营、创新管理手段,以实现风险回报优化,资本、风险与收益平衡,资产与负债平衡等模式,使得浙商银行能保持高质量转型发展。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实行六大举措与策略:

1)在宏观层面,浙商银行一直贯彻“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2)强调风险的垂直管理模式。其中风险监控官派驻制度是浙商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突出特点;

3)注重前瞻研究和业务引导;

4)引导新增授信投向,对有效授信需求持续跟踪、介入,引导绿色信贷、普惠金融,把金融的“活水”引向实体经济;

5)在总行授信审批部门设立行业评审中心,这意味着浙商银行在研究和识别行业风险;

6)及时预警和处置,把损失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

浙商银行坚持“近、小、好”的经营理念与内部制度“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双人调查等风险管控措施,将风险关口前移;更与线上化贷款、运用互联网手段实时监测风险。将不良率很好的控制在行业的较优水平。

同时,浙商银行在中期公告中指出,下半年浙商银行将打好夯实客户基础、提升负债能力、优化资产结构、发力金融科技四大硬仗。

过去几年,浙商银行的快速扩张,都从稳健的业务模式、严谨的风控、较低的不良率和优良的资产质量中受益,这些作为业务冲锋陷阵的根基,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规模增长、资产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浙商银行迈上了新台阶。

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8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按总资产计,浙商银行排名第100位,首次跻身全球银行总资产百强。这位“00后”逐渐在全球银行业崭露头角。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