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买高卖,是商界不变的法则,在投资领域也是。



不管是投资股票、还是基金,也是如此,当卖出价格大于买入价格时,我们就获利,反之就会亏损。再回到基金定投这种投资方式,那么它是怎样低买高卖-----让我们拿到最低的成本,又能在高点适时卖出?











首先看定投怎样拿到最低的成本

















我们先来看三种不同的市场状况。在牛市时,定投的平均成本会高于一次性买入,但我们的测算表明,最后实际的收益差距也不是太大。比如我们以2015年6月作为牛熊的分界点进行分析发现,2012年-2014年初开始参与的定投计划(也就是定投时长在1-3年的),在2015年牛市顶峰时,都有超过80%以上的收益,而同期的市场平均收益为115%。这说明基金定投在牛市期间的表现,对比一次性买入策略收益并没有明显的减少。



再看熊市,定投的成本会不断地被摊低,平均成本肯定低于一次性买入。我们的测算显示,从2015年6月最高点5178到2016年年底,定投的最终收益率为-2.7%,而同期大盘跌幅近40%。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看2016年全年的投资情况,上证综指跌了12%,创业板跌幅高达28%,这是一个典型的熊市,而我们定投上证综指的收益率是4.85%。在如此的熊市下,通过定投,竟然还实现了正的收益。



最后再看震荡市,定投不会买到顶、也不会买到底,而是能获取一个比较靠近中间的成本,至少能战胜过半的择时交易者。我们选取了2007年3月~2017年3月的这段区间,也就是近十年的市场,该段市场非常具有代表性,覆盖范围非常广,包含了两次最大级别的牛熊更迭,分别是07-08和14-15,又包含了长达7年的震荡行情,该区间指数大概上涨了7%左右,而同样区间的定投收益为它的三倍。



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定投



(1)在牛市稍吃亏、成本稍高些。



(2)在熊市能抗跌、成本可以无限下移。



(3)在震荡市中成本居中。



但是根据我们得到的数据,过去16年里股市处于单边牛市仅有20%的时间,熊市的阶段过半,其他处于震荡市阶段。



也就是说,在我国这种“牛短熊长”的市场,定投由于分批建仓,熊市和震荡市呆的时间越长,越会积攒到大量廉价筹码,降低“平均持仓成本”。



图:上证指数按月定投(2000年-2016年)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而普通的一次性买入,常常会买在高岗上,为别人接盘。即便是熊市或震荡市,也有可能买的过早,成本还是很高。或者到了底部,又害怕去买,你很难准确的抓到市场底部。最惨的是,在震荡市中,因为难以把握买卖点,追涨杀跌会让你来回打脸,你的资产会被一点点蚕食。



而定投可以傻傻的每月投,指数看都不用看,中长期看,就能拿到一个不错的低持仓成本,何乐而不为?



二、说完了定投的摊低成本,我们再来看定投怎样高位卖出?



和一次性投资一样,定投也需要选择高点抛出。尤其在定投的中后期,资产积累足够大,需要见好就收。



我们同样举一个例子,假设大盘在3000--3300点之间来回均匀震荡,时间足够长的话,定投的平均持仓成本应该在3150左右。这时候只要实际点位高于3150,就可以盈利了。



图:上证指数按每月底定投(2015.6-2017.4)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如果再把时间拉长,自2015年6月股市顶部5178点下跌以来,每月月底如果持续定投上证指数的话,2016年8月开始,平均持仓成本会被拉低到3140点左右,随后的2016年11月、2017年的2/3/4月,有多次机会可以盈利近5%出场。而且我们绝对相信,在未来的1-2年内,指数超过3300点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也就是定投实际的收益会更高,而且时间越长,出现下一波牛市的概率越大,哪怕是一波中等级别的反弹也可以。我们要做的,只需达到止盈目标“见好就收”就可以了,然后再开启下一轮定投。



最后我们也回顾下,从2010年初至2016年末的七年时间里,仍以上证综指为例,按月定投,我们发现了一个基本规律:越早开始的定投计划,获得的收益也越多,定投最终的收益率,基本与定投的时长成正比,这正是基金定投的魅力之一。



华夏基金绩优产品定投推介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8-09-19)



华夏大盘精选(000011)、华夏回报A(002001)、华夏收入(288002)作为全市场长期业绩优异的产品,坚持价值投资,力争为投资者实现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通过定投形成投资纪律 ,用时间来熨平市场的波动风险,平摊投资成本,收获时间的玫瑰!



数据来源:Wind、华夏基金、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构成对于投资者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者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自行做出投资选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