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智华  来源/维基揭秘

公募和私募,谁的投资业绩会更好?

这个话题在过去持续了很多年,常规比较往往从头部基金(即业绩冠军)、吊车尾基金(即业绩最烂的基金)、平均收益率等角度出发。如今,因为公募和私募同时推出了FOF基金,使得比较又有了新的视角。

1,半年都亏了10%左右

公募多头FOF基金,是基金经理从现行的公募基金中选择他认为好的基金经理去投资买入,然后获得一个公募基金组合的收益;私募多头FOF基金,则是基金经理选择他认为好的私募基金去投资买入,然后获得一个私募基金组合的收益。

海富通聚优精选是目前公募推出的唯一一只权益FOF基金,成立于2017年11月6日,截至9月21日的净值为0.8861元,成立以来亏损了11.39%,而最近半年的收益为9.68%。

这个收益和中信证券今年一季度推出的FOF组合的平均收益基本相同。

据朝阳永续数据显示,从今年3月20日至9月20日,这一系列资管计划的平均收益为-10.1%。今年三月份,中信证券推出一只名为“中信证券信享盛世系列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资管FOF产品,旗下包含30个子号组合,规模合计超70亿元。

而这个组合配置的私募管理人产品包括:景林景信优选、千合资本—宽星9号、拾贝衍富、淡水泉专项8期、盘京投资-盘世5期、煜德投资-乐道优选14号。

2,私募持有A股市值近万亿

根据中基协会长洪磊在演讲中透露的数据,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各类私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达到9804.91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95%,已经成为公募基金、保险资金之后的第三大机构投资者。

私募基金在近10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虽然业绩争论未有定论,但是在权益规模的发展上,私募基金完胜。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规模7745亿元(非持有A股市值规模),混合型基金15761亿元,合计规模23506亿元,相比较于10年前的3万亿相距甚远。

从2007年到2018年,也是中国的资管行业发展最快的10年。在这个增量的市场中,各类资管产品却有着不同的命运,让人好奇。

10年间权益类公募发展停滞,增量的市场中,为什么客户没有进入公募?以及,这些曾经的公募客户还有多少留在权益公募市场?

私募规模的快速发展,是不是说明在这10年里,中国的有钱人快速增长?和私募权益规模一样快速发展的还有信托,私募和信托规模的高速扩张,是不是财富走向集中的表现?

to c 且低门槛的公募基金,最近10年的发展在货币基金,普惠大众,数亿规模的货币基金持有人,可以理解成一种降维吗?

难道公募今后的权益规模增长,主要依靠降维的货币投资者,有戏吗?

总结一句话,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大发展的基础不仅仅是权益市场,更重要的是有多少基础客户拥有相关的财富吧。

假设一下,收入分配走向降维的个人投资者,那么是不是有助于公募权益规模的提高?!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