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是聊两个话题:一是主动管理型基金评价的问题;二是到底哪个指数是主流指数。

我由于一直在做基金组合,有一个和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进行对标的问题。从去年开始,我就注意到超越沪深300指数是越来越困难了。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取2015年9月30日-2018年9月28日这三年的时间作为时间基准。这三年的时间有2016年的熔断、有2017年的结构性牛市,也有2018年的下跌。应该说时间是足够长,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沪深300指数2015年9月30日收于3202点,2018年9月28日收于3438点,这三年沪深300指数涨幅约为7.4%。

我查了一下天天基金网的三年排行榜,这个业绩放在股票型基金里,大约可以排在第190名左右(同期530只基金),排名分位约为35%。也就是说,近三年65%的股票型基金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

同期股票型基金业绩前三名分别是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国泰食品饮料易方达消费行业。两个指数基金,一个主动管理型基金,都是和消费有关的行业主题基金。后三名分别为华安创业板50指数、工银中证传媒指数,和富国体育产业指数,都是和创业板、传媒有关的指数基金。这些指数跌成这样,都是吃了乐视网的闷亏,你懂的。

这个业绩放在混合型基金里面,大约排在480名左右(同期1152只基金),排名分位约为42%。混合型基金里面也有超过半数没能跑赢沪深300指数。

混合型基金仓位和性质比较复杂,有一些是打新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排名不具有可比性,这个数据只能参考一下。相比而言,股票型基金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如果持有三年跑不过指数的话,这个就要引起重视了。像主动管理型基金,费率每年比被动管理的指数型基金要高0.5%-1%。如果跑不盈指数的话,那还不如去持有被动拟合指数的指数型基金。

出现这种情况,始于“熔断”之后。从上图可以看的出来,代表中小盘股的中证1000指数这两年多来基本是处于下行通道,屡创新低。代表中盘股的中证500指数稍微要好一些,但也比较弱势。相反,代表大盘股和蓝筹股的上证50和沪深300要好得多。出现这种情况与投资者的结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机构投资者比例上升,散户比例降低的必然结果。并且目前宏观经济不乐观,资源更容易向行业的大企业(特别是龙头)集中,小企业比大企业会会更加艰难。所以未来像沪深300指数,MSCI中国指数这样的代表蓝筹股的指数还是主流指数。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抓大放小”应该是要坚持的原则。

所以在主动管理型基金的选择上,还是应该以沪深300指数作为一个硬性的比较基准。主动管理型基金如果长期跑不赢沪深300的话,基本上就不用考虑了。

要求高一点的话,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作为业绩比较基准,比如景顺长城沪深300增强、兴全沪深300等。这两个沪深300指数基金进行量化增强,长期效果非常明显,本身就已经大幅跑赢了沪深300指数。所选基金的净值曲线如果能长期压制这两个基金,这应该就是比较靠谱的。

上图是中欧时代先锋东方红沪港深近两年与兴全沪深300的净值走势比较图。从图上可以看的出来,一个是基本能压制,一个是辗轧,这都是比较靠谱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