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新浪财经












■本报记者 苏向杲


今年以来,险企频频通过发债补充资本,资本补充债也成为险企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补充现金流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行业发债整体情况来看,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今年前三季度,有7家险企获批发行债券,累计金额达445亿元。而同期,险企获批的股东增资额仅218亿元,股东增资额不到发债额一半。


从险企发债额高低依次排序来看,分别为人保集团(180亿元)、人保寿险(120亿元)、中再财险(40亿元)、农银人寿(35亿元)、幸福人寿(30亿元)、中英人寿(25亿元)、英大泰和财险(15亿元)。


发债是股东增资的两倍


今年以来,我国保险公司境内新发债务规模大幅回升。对比来看,今年前三季度险企发债额更是险企股东增资额的两倍有余。


从发债情况来看,由于保险业务特性及监管对保险公司债务融资上限的严格控制,加上2017年以来利率上行趋势,去年险企的债务融资需求仍呈上升态势。


今年以来,受前两年行业改革转型积累的压力和资本需求的逐步加大,险企境内发债情况大幅回升。今年前三季度险企合计发债445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349.5亿元。


实际上,2015年1月份,央行和保监会联合下发《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宜》,明确了保险公司或集团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具体要求。自此以后,保险公司发债的情况屡见不鲜。


2015年放开资本补充债后,有13家保险公司获批,累计发债规模801亿元;2016年规模大幅减少,仅有4家保险公司获批发债295亿元;到2017年,这一数字又增加至349.5亿元。


  从今年不同险企发债规模来看,保险集团发行规模最大,人身险公司发行规模次之,财险公司再次之。从债券类型来看,上述险企发行的均为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


整体来看,上述7家险企发债主体中,大型保险集团等国企发债规模较大,外资险企发型规模较小,这也符合监管对险企发债条件的限制。


  银保监会此前下发的《保险公司资本补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保险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连续经营超过三年;上年未经审计和最近一季度财务报告中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银保监会要求的其他条件。


存续期债券评级多数“稳定”


从目前国内险企存续期债券的整体情况来看,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近期发布的《2018年下半年中国保险行业信用风险展望》表示,截至2018年6月末,我国保险公司存续债券共64只,包含39只次级定期债券(含次级定期债务,下同)和25只资本补充债券,合计存续规模2249.43亿元;除1只次级定期债券期限为15年期外,其余63只债券的期限均为10年期。



  从债券到期期限分布来看,2024年-2026年,以及2028年将是债券到期的高峰期,到期规模分别为356.03亿元、654亿元、440亿元和420亿元,占存续债券总规模的比重分别为15.83%、29.07%、19.56%和18.67%,到期分布结构相对分散。


  从存续债券的主体级别来看,截至2018年6月末,我国财险公司存续债券涉及的主体有37家,根据Wind资讯数据,已知主体信用级别的有22家,其中AAA的有14家,AA 的有4家,AA的有3家,AA-的有1家,发债主体信用品质整体较好,且较上年无级别变化;发债主体中除安邦人寿因被接管而维持“负面”的评级展望外,其余主体展望均为稳定。

















声明:版权属于原作者,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递和分享信息,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出处,还望谅解。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及时在后台与我们联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