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市界 谢媛媛

编辑丨刘肖迎

上海莱士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利润从大涨到巨亏,只用了不到5年时间。

2013年以前,上海莱士还是一家本本分分的血液制品公司,公司业务以血液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每年盈利维持在1亿-2亿元之间,业绩相对稳定。

做实业哪有玩资本来钱快。上海莱士不甘心在行业中一直这样默默无闻。为了改变现状,上海莱士从2013年开始资本运作,不仅在一级市场疯狂并购,还在二级市场重仓炒股。

通过这波操作,上海莱士业务规模迅速扩大,营业收入和股票投资两项业务促使其利润翻倍增长,市值更是迈入千亿大关,一时间风光无两。

好景不长,就在上海莱士刚走上“人生巅峰”之际,2017年年报及2018年半年报的披露又让其经营能力备受质疑。尤其是上海莱士在2018年上半年出现近9亿元的亏损。究其原因,资本运作风险爆发,不仅没能在营收方面持续发挥作用,炒股也从大赚变大亏。

01

变幻莫测的营业收入

在血液制品行业,主业盈利的多少与浆站数量和采浆量密不可分。在并购操作之前,上海莱士单采血浆站为12家,自2014年陆续完成对郑州莱士、同路生物等同行业公司的并购后,单采血浆站由12家增加到28家,年采浆量从四百余吨增加到约九百吨,整体规模已成为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第一。

在此期间,上海莱士营业收入激增,为公司利润做出不小贡献。其中,2014年营业总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166%,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8%。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53%,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2%。

转折点很快到来。2017年底,公司采血浆站已达39家,全年采浆量超千吨,然而本年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13%,仅19.27亿元。

上海莱士给出的解释是,受子公司郑州莱士停产改造以及“两票制”推进所影响。但市界资本圈翻阅资料发现,按照单季度来看,上海莱士分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4.02 亿元、4.66 亿元、6.00 亿元、4.60 亿元,与营收激增的2016年相比,该公司在2017年第三季度6亿元的收入甚至超越了上年同期(2016年第三季度营收为5.781亿元),而郑州莱士停产日期正值第三季度(7月20日),也就是说,无论是停产还是“两票制”,上海莱士在该季度收入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就连深交所也按捺不住,为此向该公司发布问询函。

这不禁让人怀疑上海莱士营收不佳的真实原因并非客观原因所致,而是与主观经营能力有关。就在外界还没缓过神的时候,2018年半年报发布,该公司营收同比增加10.77%,为9.61亿元,高出2017年上半年近一亿元。但按单季度来看,2018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仅3.18亿元,第二季度收入却同比增加38%,达6.43亿元,根据上海莱士对外发布的消息,对其营收影响巨大的郑州莱士要在2019年下半年才能恢复生产,而上海莱士对2018年上半年营收增加也并未做出说明,这样的变化规律似乎有些迷幻。

无论主营业务如何变化,但始终在为公司创造过亿的利润,为什么上海莱士今年上半年还会巨亏近9亿元呢?事实是,上海莱士2015年起新增的副业炒股业务玩脱了,主营业务创收根本不够填补投资亏损的大坑。

02

“股王”变灾民

上海莱士在业内有两个称号,一个是“A股血王”,另一个则是“股王”。

2015年1月,公司股东大会开会同意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人民币 10亿元进行风险投资,2016年2月将投资最高额度调整为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

2015年起,上海莱士除了通过大宗交易或二级市场重仓万丰奥威兴源环境,还通过资管计划和信托计划不断加码。两只股票也没有辜负上海莱士的期望,2015年与2016年分别为公司带来8.75亿元、8.28亿元的收益,占到归母净利润的61%和51%,成为提供利润的另一主要来源,上海莱士也因此坐上了“炒股大王”的宝座。

鉴于当时公司营收处于高度增长状态,两项业务可谓双剑合璧,致使净利润突破16亿元,与此同时,股价也一飞冲天,最高达到38元左右,市值一度增长到1200亿元。

但股市难以预测,起起落落已是常态,2017年公司重仓的两只股票就遭遇“黑天鹅”,导致上海莱士风险投资收益由以往的超8亿元降至2.5亿元,成为公司2017年利润腰斩的重要原因。但这似乎只是个开始,2018年,上海莱士上半年炒股巨亏13.8亿元,利润直接亏损8.5亿元。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公司之前用来投资万丰奥威兴源环境的信托计划接连提前终止。其中,于9月25日提前终止的陕国投持盈78号信托计划在截止当月21日已实现亏损2.65亿元。也就是说,半年报下发之后,上海莱士又多了一笔亏损,之后的年报数据着实令人担忧。

然而,除了账面上这些可以看得见的亏损,上海莱士还存在其他隐患。

03

应收回款能力减弱

市界资本圈翻阅年报发现,上海莱士2017年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57亿元,较期初增加162.19%,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增加到123.48天,较期初增加了228.84%,截止2018年年中,应收账款余额为9.88亿元,周转天数已增加到182.26天,由此可见,上海莱士的应收回款能力减弱。

其中,从2017年开始,受“两票制”推进的影响,上海莱士从市场代理销售模式向终端市场销售模式转型,对客户信用期放宽。但这似乎预示着在未来的交易中,上海莱士的地位越来越弱。

另外,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莱士在2017年二季度将部分到期未履行的商业承兑汇票转入当期应收账款,转入金额共计2.20亿元,截止2017年年末,该部分票据在应收账款上仍有1.78亿元的余额。截至目前,外界对这部分账款是否收回仍处于未知状态。

上海莱士应收账款回款能力减弱,预示着其营运能力的减弱,同时也影响着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2017年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较上年减少了3.73亿元,降幅达58.49%,这对于本就资金紧张的上海莱士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04

大小股东之忧

这些不利因素自然逃不过投资者的眼睛,很多投资者已经意识到危机,之前因2016年利润飙高而入场的股民早在2017年下半年就开始陆续离场,截止2017年年底,上海莱士股东数已从年初的4.30万减至2.95万。

在此期间,除了包括控股股东在内的“亲友团”,其余4位外来外来大股东中有3位对上海莱士股票进行减持,最高减持数量占所持股数43%,就连最了解企业状况的公司高管也在12月先后3次出售股票。尽管公司当时股价仍处在每股19元左右,但重要股东的一系列举动似乎预示着上海莱士之后的股价不容乐观。

市界资本圈查阅公司半年报发现,截止2018年6月30日,前两大股东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合计直接持股占公司总数的62.41%,通过下属子公司或资管计划间接控股超11%,其中质押股票数占其所持总数的90%,明确资料显示的两大股东已经控制公司股份达73%,而之前外界盛传上海莱士一直在进行市值管理,面对风雨飘摇的2017年,上海莱士的股价依然停留在19-20元左右,这其中与两大股东又有多少联系呢?

上海莱士的质押股票中,有超8成的股票平仓价在13.5-16元之间,为了预防股票暴跌,2018年2月,上海莱士在发布2017年业绩快报的5天前发布了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停牌公告,截至目前为止停牌已长达7个多月,但重组预案却迟迟未能披露。

显然,上海莱士已经将稳定股价的希望寄托在此次重组上,尽管就上海莱士近来的业绩表现来看,此次重组并不一定能实现上这一心愿,但对于该公司来说,即使希望渺茫总比没有希望要好。

(来源:市界Newsseeker的财富号 2018-10-13 12:05)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