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周市场表现

10月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周,尽管有央行意外降准的预防性对冲措施,但A股市场仍在外围股市剧烈动荡影响下走出快速破位下行的恶劣态势,并在周一、周四两度大跌(尤其周四,A股再现千股跌停),15-16年股市3次重大异常波动后固守2年多的2638点熔断底被轻松击破,股指并迅速下穿2600点整数关位。直至周五,市场在创出年内新低2536点后走出一波逾70点的V型反转,上证终报收于2600点之上。

从全周的数据统计看,沪深各主要指数全数大跌。

资金方面,公开市场操作层面,据WIND数据,10月7日至14日间,央行实际净回笼资金5115亿元。其中包括:14天逆回购到期600亿、MLF(降准置换回笼)465亿及1年期MLF回笼4980亿。

国债市场方面,国庆节假期后,股市大跌之下,股债跷跷板再现。十年期国债T1812承继节前升势,全周再涨0.3%,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下行于3.60%下方至3.58%。

货币利率方面,上周资金面整体宽裕。R007均值下行32BP至2.66%,R001均值上行1BP至2.47%。DR007均值下行12BP至2.60%,DR001均值下行1BP至2.43%。

02 海外市场表现

受美联储加息尤其是美国长债收益率快速上行,以及全球贸易纷争持续等因素影响,美股延续9月末跌势,并于上周出现重挫。

美国三大股指均出现3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拖累全球股市进入暴跌模式。美联储未来加息步伐及即将到来的美股财报季情况,成为投资者关注的可能影响美股后期走势的重要因素。道琼斯指数上周跌4.19%至25339点,纳斯达克指数周跌幅3.09%、标普500跌4.10%。

德国DAX、法国CAC40、富时100上周则分别下跌4.86%、4.91%及4.41%,跌幅也均较大。

香港市场方面,近期海外市场的持续下跌及中国国庆假期后开盘的A股市场的接连重挫,对于已在长假期间交易且大跌过的恒生指数继续构成下行压力。

不过,相比全球其它主要市场,恒指跌幅要轻微很多,全周仅跌2.90%。节后内陆南下资金的再度涌入,对恒指的相对强势有很大贡献。恒指周收盘于25801点,26000点关口再破,不过上周五单日录得超过2%的强势上涨,短期走势比A股更为强劲。

03 汇率方面

美元汇率方面,川普近期连续3次批评美联储过快加息的历史罕见言论,对美元指数短期走向构成明显压制。美国9月CPI数据略低于预期(环比0.1%,预期0.2%,前值0.2;同比2.3%,预期2.4%,前值2.7%),也使通胀预期有所降温,从而对美汇构成一定下压。上周美元指数重新回落到95点上下波动,周收于95.2630,跌0.40%。

人民币汇率方面,央行降准、A股大跌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汇率的短期波动。美元兑人民币离岸汇率上周升0.38%至6.9212。汇率重新接近7.0一线令人民币贬值预期和羊群效应有所升温,但周中突然传出的中美贸易层面或有转机的消息,也在后半周曾推动人民币有所走强,周四晚离岸汇率一度出现激升态势。

04 国内外重要讯息简评

本期的周评中,我们按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对上周与股市相关的部分重要讯息做简要回顾及讨论。

01 国际时政及经贸层面

2、彭博社报道,据悉美国财政部官员已向财长姆努钦汇报,称中国并无操纵人民币汇率;综合各方消息,美财政部即将公布汇率报告,此前有市场预期,可能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从而再度升级贸易紧张局势,但目前情势看,列入概率明显下降。

3、中国外交部宣布,应我国务院之邀,日本首相安倍将于本月25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将是时隔7年之后,日本首相首次正式访华。预计将带动两国关系破冰,推动中日两国关系开启合作新时代。

4、中国外长王毅先后同加拿大及墨西哥外长通话。加外长表示,美加墨协议不应损害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加拿大将根据自身决定推进与其他国家的自贸谈判;墨外长表示,有关协议不会在任何方面影响墨中之间的交往,也不会对墨中贸易、投资及政治关系产生任何限制。

简评

今年3月底以来,中美贸易冲突的突然爆发,成为搅动全球经济同时也对A股市场造成极大负面扰动的一头巨大的灰犀牛。

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曾有部分市场主流声音预期,中美之间已持续半年的纷争或有出现缓和的可能。然而从9月以来的现实情况看,中国因素反被屡屡放大(与过往多次美国的总统选举或中选过程的情况并无实质差异),被频频拿出来作为重要的负面说辞或者说选举工具,也令期望中美贸易纷争有所缓和的投资者颇为沮丧。

不过,自上周起,纷争可能将阶段性趋于缓和的正面消息终于开始陆续传递出来。我们注意到,目前离美国中期选举最后的时间仅剩不到一个月,而深受川普重视、此前高歌猛进的美股却出现了持续的重挫。从这个角度,或更助于理解为何当下可能会出现一定转机。

实际上,正如我们一直在周评中所指出的,中美之间其实是合则两利、斗则双输的场景。对于美国而言,尽管川普的大幅度减税、各种方式吸引国际资本回流的举措等等,相当程度上确实对美国经济、股市短期有较显著的推动,但中美两个过往互动紧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贸易国之间关系的不断恶化,最终将严重反噬到美国自身。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美方也有缓和冲突的意愿和动力。

另外,如我们上期周评中所分析的,从不久前刚达成协议的美加艰难谈判过程看,美方其实也是做了一定程度的让步和妥协。

如之前他们誓言要废除的但对加拿大而言能够切实保护自身贸易利益的“第十九章”争端解决机制最终也都保留了下来,实质看还是美方有限小胜利下的双边妥协。客观地讲,谈判是双方妥协的艺术,确有诚意和有灵活性的谈判,最终将有助于推动和解进程,从而避免冲突和危机的扩大,对两国乃至对全球经济的正面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上周四晚,华尔街日报有关中美元首可能于G20会晤的讯息刚一发出,人民币离岸汇率即迅速走强,市场情绪或可见一斑。对在贸易冲突阴云中煎熬半年的A股来讲,相关层面未来如继续有顺利推动,可谓事件层面的重大转机。

当然,就我们自身而言,继续推动合纵连横也是非常正常的合理动作。美加墨协议谈成之时,国内曾有不少舆论担心,相关协议中暗设的所谓“毒丸”条款,可能对中国极其不利。如果这样的条款未来复制到更广范围,将对我们造成更致命的影响。

不过,从中加、中墨外长迅疾进行的电话沟通看,至少从中短期而言,类似担忧应该是可行性并不高,相信我们的后续应对也将会更持续和有针对性。

而从中日关系的迅速缓和方面看,今年中美、中日关系的此消彼长,确实也是值得细细琢磨的重要看点。安倍首相访华可看作是对上半年中国总理访日的一次回访,而明年主席的访日预期也正在逐步升温之中。预计中日之间未来进一步修复分歧、经贸关系迅速回暖已是大趋势。

我们一直在讲,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具有相对完备的产业链优势及丰厚工程师红利的东方大国,中国当是国际资本的必争之地。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还是需要多些自信,无须妄自菲薄。而中日关系的回稳,对于学界呼吁已久、以中日韩共同倡导的东北亚自贸区的建设,显然也会有更积极的推动。

当然,无论国际层面如何纷繁变化,聚焦自身发展、做好内部应对,确已成为国人上下一致的重要共识。

02 国内宏观、政策及重要数据层面

1、国办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部署加快破解制约居民消费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2、发改委发文督察,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通知指出,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是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惠及更多人口的内在要求。通知指出,按照《落户方案》主要目标任务分工,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察。

3、财政部在香港顺利发行30亿美元主权债券,获大规模基石订单,总认购规模超130亿美元。

彭博社文章称,中国“逆势而上”,在疲软的市场环境中顺利发行美元债券,显示了中国经济对国际投资者的强大吸引力。摩根大通表示,中国方面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发行美元债,也显示了市场对中国债券的需求依然旺盛。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顺利发行30亿美元债,对冲了全球市场暴跌的惨淡气氛。国际投资者为中国主权债券给出了最高的定价,“用资金投票”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另据财联社周末消息,财政部表态减税力度将扩大。有关方面称,增值税税率调整,年内随时可能出台。据悉,相关部门已启动增值税改革工作,包括税率合并及下调的相关影响等都在进行测算。

4、央行行长易纲接受专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宏观经运行平稳,防范金融风险初见成效,年初预定的增长目标可以实现;推动平稳有序去杠杆,目前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已稳定,国企杠杆率持续下降,地方政府负债可控,中国经济在稳杠杆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他并在一国际会议上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不松不紧。如果需要,中国在利率政策和准备金率上仍然有足够的空间调节。

5、9月出口增速回升、进口增速持续下降、顺差规模回升。其中: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从8月的9.1%大幅回升至14.5%,对美国(14.0%)出口增速继续回升,对欧盟(17.4%)、日本(14.3%)出口增速也大幅反弹,对印度(20.0%)、香港(18.6%)、韩国(2.7%)出口增速均明显回升;9月我国进口同比增速从8月的19.9%继续降至14.3%,显示9月国内生产、需求仍弱,从量上看,9月我国进口铁矿石(-9.1%)、原油(0.5%)、集成电路(7.5%)和大豆(-1.2%)增速下降,进口铜(21.2%)增速回升;贸易顺差回升至316.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扩大43亿美元。从人民币计价数据看,贸易顺差扩大至2132亿元人民币,但整个3季度贸易顺差同比仍下降27%,净出口大概率继续拖累经济增速。

6、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关问题与解答》最新修订,允许募集资金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中的现金对价,用于并购交易税费、人员安置费用等并购整合费用和投入标的资产在建项目建设,也可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资产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证监会发布实施《沪伦通监管规定》,沪伦通创新业务的各项监管规则正式确定,预计最早将于12月初成行;深圳市政府出台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已安排数百亿的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构建风险共济机制,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

简评

今年以来的内忧外患压力,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广泛地体现出来。也因为此,我们看到相关主管部门对于促消费、扩基建等稳增长方面的主动有为动作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我们预期,这一些列的政策叠加,终将形成明显的逆周期调节效果。

从9月最新的出口数据情况看,虽貌似较超预期,但从微观层面上观察,国内企业出于规避征税压力而提前出口的行为,可能部分缓释了贸易层面上的短期压力。

当然,今年以来人民币的一定幅度贬值(尤其8月以来再度贬值),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对出口也有所拉动。但大体而言,在中美贸易冲突未有明显转圜的当下,对中国接下来的出口形势仍难以做出乐观的估计,预计中长期的潜在风险仍在不断集聚。

而从历史经验看,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当期的进口数据或将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未来数月的出口数据。而9月进口数据的不景,或也可能提前暗示未来出口形势的偏谨慎估计。

基于上述的判断,我们预期,后续的宏观政策上可能仍将延续积极有为和持续加码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政策方向上并非重走“大放水”的旧路,更多是体现对经济“托底”的支持。

而对于易纲行长所言,仅就笔者个人理解,或意味着,在平稳去杠杆仍是坚定不移的大方向的前提下,当下更重要的是宏观层面的稳杠杆以及结构层面的去杠杆。

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持续的降准甚至一定幅度的降息,都仍有可能,中美货币政策或继续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顺便说下,对于部分投资者担忧的汇率压力,其实中美利差并非唯一的影响因素。如果中国经济增速能较快稳定住及重新恢复平稳增长,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反可能继续上升。此次财政部香港顺利发行30亿美元主权债券,即一定程度反映出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认同和信心。

当然,就中长期的视角而言,我们仍然坚持,更快更坚决更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举措,是真正引导中国经济切实摆脱旧有的增长模式困扰、顺利完成结构转型和从根本层面帮助国内企业尤其中小微企业摆脱当下困境的最有效手段。

当前,社会各界对减税降费尤其增值税改革的呼声日趋强烈,预期随时可能出台的相关改革举措,将对国内民众信心的重新提振、对国内企业效益的尽快改善、对于避免系统性的重大风险爆发、对于中国经济重新走上平稳较快发展的良性轨道,都将有着极大的正面帮助。

于资本市场而言,今年以来大部分时间内持续表现不佳的A股,在近期外围市场大跌的拖累下,再度走出深度调整的低迷格局。

我们观察到,相关监管部门及部分地方政府的主动干预和扶持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政策的及时驰援,对于改善企业流动性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扭转市场的持续颓势,预计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简单来讲,重新允许上市企业在再融资过程中以募资支付对价及补流,将在当前不利融资环境下,为企业经营提供更有利条件,预期市场中的并购重组行为有望重新活跃起来。而深圳市政府促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更是直面当下上市企业越来越严重的股权质押风险,可谓雪中送炭式的出手。

当然,A股市场长期以来的牛短熊长、跟跌不跟涨的种种短板,凸显制度层面的深层次问题。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而言,股票供需的平衡、监管政策的改进、长期投资者的培育等一系列的顶层设计工作,涵待大力的推动。

当下,随着市场持续下跌所带来的股权质押风险的持续暴露,确也酝酿着出现更大的系统性风险的可能,迫切需要有关部门更积极予以应对,而去年中适时成立的金融稳定委员会其实也为相关部门的良好协同提供了制度层面的必要保障。

05 A股市场操作层面

我们在上期的周评中,曾提出“外围动荡会否中断A股金秋反弹”的疑问,但从节后一周的市场表现看,“中断”已是确认无疑,但是否“终结”恐怕仍要打个相当大的问号。

尽管我们确实观察到,随着市场的迭创新低,以及重要指数接连击破2800、2700及2600点整数关口,尤其是维持2年多慢牛行情的所谓“熔断底”也在外围市场的剧烈动荡中被击破,由此对于广大的A股投资者的信心打击非常严重。

但尽管如此,从市场层面的观察看,我们注意到,投资者对于A股未来是否可能出现大的转机仍高度关注。

我们在上期周评中曾明确指出,“中期而言,金秋行情是否可以延续,很大程度上可能与两大因素密切相关:1.改革红利的释放进度;2.贸易纷争的演变方向。”

而从上周五A股出现再创年内新低后的大反弹情形看,很大程度上正与上述两大因素的转暖预期密切相关。我们认为,至少在4季度,预计这两大因素将对于A股市场的方向变化,继续构成极重要影响,需要投资者持续的高度关注。

至于外围市场尤其美股持续下挫的影响。理论上讲,一方面来自于已流入A股的国际资本的短期可能回流(这个因素在近期确实已有较明显体现),另一方面更主要来自于外围股市持续大跌所带来的对心态已相当脆弱的A股投资者的心理影响。

注意到有不少投资者包括专业选手较为担心,今年1月底至2月初美股大跌导致A股被动跟随的一幕会否重演?对此,我们暂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那一轮的大跌之前,中美股市走出的是一轮较长时间联袂上扬的行情(尤其A股在今年1月前后更上演了持续6周的强劲涨升行情),因此,当时美股的突然大跌对A股的负面影响确实很大。

但在其后贸易冲突爆发的这半年,中美股市却走出了明显的分野格局,美股持续上扬并创新高而A股始终未能摆脱低迷。由此在当前的市况下,如美股继续下行,尽管负面影响确实客观存在,但影响程度或将不如上半年。

从最新的估值情况看,根据相关卖方研究机构的数据统计,当前全部A股公司17.03倍的PE(TTM)和1.83倍PB估值水平,已全面低于2016年初2638点时的PE(TTM)和PB估值(分别为26.97和2.38倍),与其它几个A股市场历史著名的底部如1996年15.94倍PE(TTM)和1.91倍PB、2008年13.41倍PE(TTM)和1.90倍PB、2013年16.32倍PE(TTM)和1.79倍PB的估值大体相当,只比2005年13.91倍PE(TTM)和1.57倍PB仍有一定距离。

而从横向对比看,美股当前的PE、PB估值分别为19.73倍和3.30倍,均显著高于A股,且处于自身历史上的较高水平。

A股市场在上周再创年内新低,无疑极大挫伤了投资者持股信心。不过,无论从当前A股自身的历史比较抑或中美市场最新重要数据对比看,A股市场整体上均处于显著低估水平,股市的风险收益比更加具备长期吸引力。

国内宏观政策层面持续的稳投资、促消费等各类稳增长政策的不断叠加,以及减税降费等深层次重磅改革举措可预期的较大概率尽快出台,有望为低迷已久的A股市场带来较显著的政策红利;外围市场的中短期动荡,并不必然对已具备较强估值比较优势的A股造成持续冲击;持续半年多的中美贸易冲突,中短期或有一定转机。综合以上因素,A股市场的广大投资者需要尽快排除焦虑情绪,看清方向,树立信心。

在上周A股市场普跌的过程中,黄金类相关品种及偏通胀方向的个股总体表现不俗,我们中期仍持续看好。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在全球相对动荡而美元中期上行风险有限的情况下,黄金及相关板块的配置价值确实在明显提升,这类品种对于专业的投资者也都是可行的选择。

另外我们仍持续建议关注两端——即防御类的低估值、高股息品种与偏成长方向的科技创新类龙头公司的低买机会。

对于有一定风险承担能力的非专业型投资人而言,尽管短期市场的急挫备受煎熬,我们仍持续建议,保持定力,做好定投。此外,股债的跷跷板效应,在今年的大部分时间内都比较明显,在A股市场仍处于震荡和整固的情形下,适当的债券投资仍是可行的选择。

10月15日起,9月及3季度相关重要数据将开始密集公布,9月社融/信贷、CPI/PPI及3季度GDP等重要数据的变化都值得重点关注。

此外,有180余家公司即将披露三季报,市场正式进入新一轮业绩发布季。传统上看,即便在低迷市场环境下,挖掘超预期个股的投资者寻宝游戏预计仍将继续上演,相信今年也不例外。

(#^.^#)推荐一下目前超级火的、现金理财新选择的短债基金:金鹰添瑞中短债债券A (005010),近1年涨幅为:+5.73% ,已远远超过货基指数,喜欢这类型基金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一下窝~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