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滴滴出行官方微博10月10号发布的公告,滴滴App将在10月18号,也就是今天,做出版本更新,试运行“黑名单”功能,司机和乘客都可以把对方拉入黑名单,而且这份“黑名单”在试行期间暂时不可取消。在司乘双方选择拉黑之后,滴滴将在12个月内避免为双方匹配订单。

null

滴滴表示,试行期间,加入黑名单后暂时不可取消。除了在现有评价体系和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增加黑名单功能之外,已有的一键报警、紧急联系人和未成年人乘车提醒等安全功能也将继续优化。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前9月8日滴滴上线“行程录音功能”,滴滴认为该功能对潜在司乘双方不文明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降低车内冲突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公正解决司乘纠纷。目前,行程中录音已经覆盖90%以上的订单。

坦白地讲,滴滴此次出台的“黑名单”功能确实有些鸡肋。

槽点一,拉入“黑名单”后,唯一的后果是司乘互相看不到彼此行程,互不再见,但对于双方而言均没有实质性影响。难道双方利益受损后,拉黑就解决问题了?不少网友向滴滴“建言献策”,建议滴滴根据司机被拉入黑名单的次数而取消其订单或解除其运营资格。其实,鉴于国内市场庞大的基数,乘客和司机再度遇见的频率本来就不高,而且司乘见面的频率与恶性行为并不直接挂钩。

槽点二,拉黑的前提是没有发生致命的安全事故。滴滴此次的大力整顿源自多次年轻女性受害的事故,受害者们都是搭乘后便没有机会再下车,更不必说有机会把司机拉入黑名单。由此看来,滴滴“黑名单”功能对于极度危险事故的发生并无实质作用。

槽点三,如果司机多次被乘客无故拉黑,是否会助长其恶性行为。不可否认的是,在司乘关系中,并非全部是司机损害乘客的利益,也有部分乘客由于个人当时心情或其他与司机无关的问题而将情绪转移到司机身上。若司机“背锅”被拉黑后,是否会“破罐子破摔”?

其实,公众关注的重点在于黑名单制度是否会对司机的不规范行为具有制约作用,从而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null

黑名单的作用其实非常有限。首先拉黑的操作常常伴随着投诉,但是远没有投诉的作用大,可以说是多此一举。第二,黑名单功能只有在乘车结束之后才能操作,不乏有一些“马后炮”的意味。最后,滴滴黑名单功能对司机或者乘客途中临时起意、强奸或者杀人的情况没有任何的阻止作用。

希望滴滴的黑名单功能可以多做一些改进,切实起到增强安全的作用。

(来源:指旺财商课的财富号 2018-10-18 17:27)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