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突然翻出的一份2012年《中国家庭金融报告》的数据,将“家庭存款”这个词频繁提及,与其看多年前的数据还不如看最新的央行数据,本月央行的信贷数据在酝酿了很多天之后也终于发布。



从最新央行数据看,9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短期上升,住户存款增加5.64亿,增速提高但是比上年同期还是下降趋势。而上月的金融数据显示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5.2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0.7个百分点。


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根据M1,M2的同比增速统计显示如下图:




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M0+企业活期存款)+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2增速在一段时间内都处在下滑的状态,由此,居民储蓄存款减少是事实。


那储蓄的钱都流向哪里去了呢?


1、房 产


经过前几年房地产的迅猛发展,买房的初衷也变得充裕起来,没房的叫做刚需,换房的叫改善,多套的叫投资,房产已经成为现在家庭资产投资的基础配置,且是最重要的配置。这项最重要的配置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吸纳的不仅是六个钱包的力量,还有这个家庭未来N年的负债和现金流。


2、借 贷


负债是现在比较普遍的经济状态,其实只要负债率在年龄、收入、能力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这样的杠杆系数对于资产增值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论是房贷,车贷,或者是日常普通的消费类贷款,在提前享受了生活之后,钱还是要还的。一个月工资要应付最基本的三项:房贷、车贷、信用卡或花呗,这就要分流掉工资性收入的部分现金流。


3、投 资


余额宝开启了普通民众理财的大门后,借助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财方式向普通人张开了怀抱,但是这并非家庭存款的主要流向,毕竟数据显示的理财规模并没有持续增长,《2018年二季度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3.07万亿元,相较于一季度下降了1.07万亿元,同比去年二季度上涨了0.27万亿元。于是在压力之下,银行系统的理财也将门槛调低到一万元起步,用低门槛来抢夺市场。


4、消费习惯的变化


支付宝的出现改变的不仅是理财的思路,还有消费的习惯,大量的用户把手中现金的流动性管理都放置在了支付宝为代表的支付软件,以及这一类可以支持消费的货币基金之中。另外年轻一代的消费思想原本就更依赖于借贷,而中老年的消费习惯也从攒钱储蓄向享受生活的习惯靠拢。毕竟现在的消费环境不仅是物质产品的充裕,还有各类人性化服务性质的产品,只要有市场需求,消费的热点可以从牙齿到脚趾,从外形装扮到心灵抚慰,数不胜数。


其实“储蓄习惯”的教育是比较根深蒂固的,甚至是90后00后其实在习惯了提前消费和信用消费的同时,内心还是依然深深的明白手里有钱心里不慌的道理。毕竟,之前家庭教育中财商教育几乎就是一张白纸,而储蓄意识是这张白纸上仅存的一株小草,当时把钱存到银行几乎也是大众理财的唯一渠道。也因如此,传统思维里,很多时候都会把家庭存款作为一个家庭的资产状况代表性指标。但以家庭为单位看,存款降低并不代表家庭资产的减少。


· 最重要的事 ·


随着理财意识的提升和途径方式的多元化,家庭存款减少是普遍趋势。存款被各种方式逐渐承接,原本的储蓄转变成为了房产、基金、保险、股票、债权、证券、黄金等等,家庭的资产并不意味着因此而减少,而是成为了多种形式的金融性资产。配置适合的金融性资产,最基本的目标是对抗通货膨胀保护资产,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资产的抗风险能力。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家庭性资产的配置是否合理,每月是否能保证一定的现金流,整体风险系数是否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毕竟投资的方式是多元的,但不是全民性质的,不仅仅是专业与否的问题,还有承受能力的问题,一但行业进入低谷或是经济形势不好,是否有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来抗得住这些风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