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周全球流动性拐点以及9月社融增速继续下滑继续压制投资者情绪,下行过程中流动性压力加剧波动。而上周五副总理与一行两会领导同日发声提振投资者情绪,A股上演V形反转。A股市场的中期和短期矛盾是什么?历史上权威人士发声会带来怎样的效应?后续配置思路如何?对此,我们的看法如下——


1. 当前A股市场的中期矛盾在于信用偏紧和对长期问题的担忧,在等待化解的过程中遭遇了全球流动性拐点,而市场下行时流动性风险上行则加剧了短期市场波动。周五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和一行两会领导人同时发声关注A股市场,并且直击要害点出着力解决流动性风险,短期风险偏好修复,A股市场迎来阶段企稳。我们在10月7日发布的四季度策略报告《水穷处,侯佳音》中指出,四季度流动性将是A股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全球流动性拐点进一步确认,全球权益类资产波动加剧,并带来跨境资金流动的压力。10月至今,S&P 500下跌5.0%,纳斯达克指数下跌7.4%,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6.1%,日经指数下跌6.6%,恒生指数下跌8.0%,而上证综指跌幅最大,达9.6%。为何A股的下挫幅度会大幅高于全球其他主要股票市场?除了长期矛盾,前期A股下行过程中流动性风险上行,是加剧短期波动的重要原因。



2. A股中期逻辑不变,仍需观察三个关键因素:中国信用扩张见效、全球流动性收紧的节奏、中国降税费等改革举措降低股权风险溢价。1)2018年10月17日央行公布9月社融数据,本次社融统计口径调整,将地方政府专项债纳入统计范围,新口径下社融同比增速为10.6%,仍较8月有所下行。2)根据美国时间10月12日更新的美国中期选举预测,共和继续控制众议院的概率为15.6%;继续控制参议院的概率为78.6%;特朗普的支持率为42.3%。若民主在中期选举后控制众议院,可能加强财政约束,加码财政刺激的预期有所下行,联储收紧进程或不会过快加速。但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的数据来看,当前市场认为美联储四季度加息至2.25%~2.5%的概率仍超80%。3)10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可附加扣除。继前期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规则调整后,减税降费类政策有序出台短期修复市场的风险偏好。



3. 高层发声进一步夯实“政策底”提振投资者情绪,A股迎来阶段企稳。我们在0826报告《“政策底”到“市场底”之间经历了什么?》中提及,A股的“市场底”往往滞后于“政策底”,主要源于政策由紧转松初期,市场对政策力度及效果存在分歧;以及部分经济数据仍可能处于惯性下滑态势,投资者对经济担忧未见缓解。18年也不例外,6月政策底已然出现,但投资者对于政策力度仍存犹疑。周五副总理与一行两会一把手发声股市提振投资者情绪。各高层均提及了合理处置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如何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等当前核心症结所在。清晰的解决路径和文件出台有助于市场感受政策暖意,缓和短期风险:


➩ 10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鼓励银行通过子公司运作理财业务,而子公司公募理财产品可直接投资股票,结合前期的打破刚性兑付,银行有动力增配收益相对较高的标准化资产,A股市场有望迎来长期资金。


➩ 10月20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就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相关政策时提到,将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此前在18年2月所发的《关于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问题与解答》中,证监会明确表示将“对标的资产曾申报IPO被否决的重组项目加强监管”,因此当前阶段该项政策的放宽,并不是为资质较差的资产上市融资提供后门,而是通过引入优质公司参与部分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来疏导当前A股市场的股权质押风险。


回顾历次权威人士发声A股市场或稳定市场措施的出台,如94年的三大救市政策;04年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敦促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和健康发展;08年央行联合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四部委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稳定市场情绪;12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提振股市信心;13年证监会主席肖钢首度发声支持A股;15年央行、国资委、证监会、保监会四部委及中金所于同日陆续发声等,均取得了较为正面的作用,之后市场迎来阶段反弹或缓和下行幅度的概率高。




4.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实施后,减税量级约为1400亿/年,占比社会零售总额约0.38%。10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预计于19年1月1日起实施。本次暂行办法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率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费用纳入专项附加扣除范围。经测算共计新增减税额约1400亿元。假设新增减税额均用于居民消费支出,预计增厚社会零售总额0.38%。


➩ 测算基础:2017年缴纳个税人数为1.87亿人次(3500元/月为门槛),2018年10月1日后上调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月,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将由现在的44%降至15%,缴纳个税人数大约为6400万人。预计全国年所得12万元以上(月收入1万元以上)占就业人数比重为2%,约1500万人。


➩ 测算过程:


1. 每个子女每年1.2万元标准定额;继续教育支持每年3600元或4800元定额;大病医疗每年6万限额;首套房房贷利息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 或 住房租金按城市不同每月800元-1200元定额;赡养老人每月2000元标准定额


2. 专项附加扣除数据:个税起征点为六万元/年;专项附加扣除实施后,若满足除大病医疗之外的所有专项附加扣除上限,则每年可扣减55,200元,月收入万元以下基本无个税缴纳,人均每月增收在0-290(3000*3%+2000*10%)元之间。这部分人群年度减税总额约为(4900万人*12个月*290元)/2(月收入取5千元-1万元均值)=850亿。


而月收入万元以上的1500万人,预计平均每月增收460元(按照10%的税率测算,不含大病医疗的其他项满额),若含大病医疗实际个税起征点约为年收入18万元,预计每月增收960元。假设年收入12万元的人群中, 2/3为年收入12万-18万,1/3为年收入18万元以上,两类人群都以2/3不含大病医疗和1/3含大病医疗的权重测算,其中年收入12万-18万之间大病医疗满额扣除的将不缴纳个税,每月增收0-790(3000*3%+7000*10%)元。月收入万元以上人群年度减税总额约为(2/3*1500万人*2/3*12个月*460元+2/3*1500万人*1/3*12个月*790元/2+1/3*1500万人*2/3*12个月*460元+1/3*1500万元*1/3*12个月*960元)=902亿。


3. 总额为850亿+902亿=1752亿,但考虑到并非所有人群均适用于所有专项满额扣除,假设乘以80%,则约为1400亿。


➩ 总量测算:专项附加扣除后,共计新增减税额1400亿元。若新增减税额均用于居民消费支出,预计增厚社会零售总额0.38%。


➩ 对个体而言:减税程度与收入呈一定反向关系,对于月收入在1万以下的人群边际作用更强。若1)月收入1万以下且除大病医疗外各项满额扣除,则无需缴纳个税,减税幅度100%;2)对于月收入2万且除大病医疗外各项满额扣除,则减税幅度约为48%;3)大病医疗项可抵扣额高于其他所有专项可抵扣额的总和,占比较大,对于满额大病医疗抵扣的人士,月收入1.5万以下基本可无需缴纳个税。


➩ 从逻辑上来讲,本次专项附加扣除人均增收在千元/月以下,而边际变化最大的月入万元以下人群为每月增收0-290元,非高收入人群的每月小额增收,或更利好大众消费:食品饮料、餐饮、医疗养老、影视等。


*注:由于个税缴纳数据的分布和细项尚未获取,纳税人年龄、婚姻、抚育等状态未知,因此估算包含较多假设,仅供参考。


5. 维持“水穷处,候佳音”。全球流动性拐点下需要等待政策底效果显现,短期A股流动性风险有所缓和,风险偏好有所修复。继续建议配置对全球流动性拐点敏感度低、08年以来3次类全球流动性拐点均获得相对最高超额收益的消费;此外四季度“扩内需”配套政策或陆续落地,配置必需消费(医药生物、食品饮料、零售)。而从政策底到市场底的历史复盘中,有较高概率取得超额收益的为大金融板块(银行、保险)。短期股权质押流动性风险缓和,质押比例高但质地较好的标的,以及券商板块有望在反弹中获取更大的弹性。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