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圈,基金公司自购自家产品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今年市场行情低迷,新基金发行难度加大,基金公司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保证基金产品顺利发行,其中自购就是比较常用的手段之一。

老揭看基金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0月30日,今年以来一共有72家基金公司自购自家产品,自购次数合计为201次,净申购金额合计24.12亿元。

从次数上看,截至目前,今年基金公司自购次数已超过前3年全年水平。2015年至2017年,基金公司自购次数分别为157次、100次和134次;从净申购金额来看,今年已超过2015年和2017年,已接近2016年全年水平。

具体来看,创金合信基金今年自购次数最多,达13次;紧随其后的是广发基金、平安大华基金、招商基金和华夏基金,自购次数分别为12次、9次、8次和8次。今年自购次数超过5次的基金公司一共有14家。

今年以来净申购金额排名前三的基金公司分别是中银国际证券、华夏基金和广发基金,净申购金额均在1亿元以上,分别为3.2亿元、1.2亿元和1.2亿元。

从自购产品类型来看,债券基金是今年基金公司自购的主战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对债券基金的净申购金额合计15.49亿元,而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分别为3.25亿元和5.28亿元。

其实,基金公司自购自家产品,很大程度上是营销的需要,是对基金前景看好的重要信号。通过自购的形式,与基金持有人共担风险,更容易赢得投资者的信赖,以吸引投资者购买或减少基金赎回。

那么,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自购行为,真能使相关产品获得超额收益吗?老揭看基金梳理数据后发现,基金公司自购的产品同样是有赚有赔,产品收益差距比较大,但整体上看,业绩略好于非自购的基金。

据老揭看基金统计,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的权益类产品一共有53只,其中15只为普通股票型基金,38只为偏股混合型基金。从收益来看,这53只自购基金中,仅6只自成立以来收益为正,剩下的47只年内均亏损,平均收益率为-11.14%。而截至目前,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5.43%、-16.43%。

从上面两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在今年这样的熊市行情中,自购基金整体上更为抗跌,产品的风控管理做得更好。

另外,53只自购基金中,29只净申购金额为1000万左右,数量最多,平均收益率为-11.97%;净申购金额高于1000亿元和低于1000亿元的基金数量分别为14只和9只,各自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9.97%和-8.82%。由此可见,自购基金收益与申购金额的多少并没有太大关系,并不是自购的金额越多,产品收益就越高。

不过,由于今年A股几乎都处于跌势当中,因此今年以来成立的自购基金,很多都是在下跌过程中建仓的,相比其他老基金而言,更为抗跌也不足为奇。那么,前几年的数据中有类似的规律吗?

以2017年为例,统计显示,去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4.64%、9.26%。而普通股票型的自购基金平均收益为15.94%,偏股混合型的自购基金平均收益为10.62%,自购基金业绩略好于非自购基金,但是整体差距也不大。

另外,再来看一张表:

上表是2015年至2017年,净申购金额超过2000万元的基金名单,一共21只,今年以来单位净值增长率平均值为-18.68%;从各基金自成立日起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来看,除银河旺利混合益民服务领先混合两只基金获得正收益之外,其他均为亏损。这说明从更长时期来看,基金公司自购基金投资价值并不突出。

整体上看,自购基金业绩的好与坏,与市场所处的环境联系最紧密。今年市场低迷,自购基金涨少跌多;去年市场相对平稳,自购基金整体也获得了正收益;另外,2015至2017年市场大动荡中成立的自购基金,在今年的低迷行情下,整体表现也不佳。

码字辛苦,给我点个赞吧!顺便加关注哟

(来源:老揭看基金的财富号 2018-11-01 10:20) [点击查看原文]


相关话题:#盘点那些基金经理重金自购的基金!#?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