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观察 | 美国退出QE,加息,减税,,都是刺激资本外流,而我国的各种应对,几乎都是在抑制资本外流。我们的货币体系为什么如此惧怕资本外流呢?敬请阅读第一经济智库作者BLUEHOT原创文章——“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会出现在哪里?”看清楚我国准货币体系运行的宏观大趋势

先用一个比喻。

你有100万块钱存我这里,现在你需要用钱40万,我并不是把100万中的其中40万块钱退还给你。而是说我贷款40万给你,而且还要收你3%的贷款利息。更加令人无法想象的是,我还担心你还不起钱,还要你的一个养鸡场作为40万贷款的抵押物。假如你没有其他多余的(合格的)抵押物,则我不会继续贷款给你了。

放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就是神经病干的事,放在央行则是金融创新,央行持有商行超20万亿的法定准备金,现在商行流动性紧张,央行不是采取降准的方式来补充商行的流动性,而是通过MLF等方式增加对存款性公司债权来释放基础货币,是央行对商行的一种再贷款。被认为是一种调节流动性的金融创新。

央行为啥会这样操作?

维持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资本外流时不缩表,甚至继续扩表(维持国家的基础货币不萎缩甚至继续增长)。

所以,MLF的本质是央行对商行有抵押的再贷款,假如商行没有合格的(AAA评级)的抵押物,就无法释放MLF,但是又急需补充商行的流动性而不能降准,怎么办?降低抵押物的评级到AA,但实际上,这是脱裤子放屁的行为,央行即使将抵押物降低到2B级别,也没关系,因为对存款性公司债权真正的抵押物是央行的法定准备金(超过20万亿规模),并非MLF操作背后商行的各种以对政府或社会债权为主的抵押物,这本质上是央行通过MLF发行基础货币购买商行的对外信贷债权,通过MLF、逆回购等方式增加的对存款性公司债权是一种位于我国金融货币体系内部的次贷——次级抵押再贷款,它不但掩盖了社会继续增杠杆的事实,而且还掩藏了货币乘数继续上升的真相(货币乘数的分母——基础货币虚假增加了)。

因此,我国准货币体系的本质是我国177万亿的M2,严谨来说是173万亿的各项存款,只有央行23万亿的准备金-对存款性公司债权10万亿=13万亿的真实的准备金水平来背书。是以,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巨大,我国的银行的存款的安全性风险巨大。而因为电子货币体系的缘故,即使很少的超额准备金,也可以让金融体系安全运行;即使我国银行信贷50%违约,即使银行信贷50%变呆坏账,只要商行有个2万亿的超额准备金规模,就可以让整个金融体系继续安全运行,不影响任何电子货币的交易支付活动(实物货币时代是无法做到的)。我多次分析过,我们不爆发社会危机不导致现金挤兑的前提下,金融危机可以不断后延,这个货币体系,只怕一个因素,就是资本外流。我们可以发现,美国退出QE,加息,减税,,都是刺激资本外流,而我国的各种应对,几乎都是在抑制资本外流。

8月,人民币汇率逆周期因子再次启动,人民币汇率大涨。符合央行在汇率贬值时进行抵抗。

同样,HK金管局也在港币汇率7.85附近不断数十次干预,维护港币的汇率稳定。

抵抗,需要子弹,外汇储备就是这些子弹,把外汇流动性打空了,就需要抛售外汇资产(例如美债,欧日债等)套现补充子弹,直到把几乎所有的子弹打空,就失去了抵抗的能力了。

因此,汇率出现大幅度贬值,只要跌破某些关键性的位置形成不可逆转的趋势,就可以得出央行、HK金管局的外汇流动性告急的事实。

这大概就是我国准货币体系运行的宏观大趋势,也是一种战略趋势。

我国目前M0是6.95万亿

M1是53.7万亿

M2是177.6万亿

基础货币(储备货币)是31.2万亿

商行的库存现金是0.598万亿

银行的各项贷款规模130.6万亿

银行的各项存款规模174.15万亿

准备金规模是23.05万亿(电子货币形式,包括央行的法准约21-22万亿,商行的超准约1-2万亿)

央行有外汇占款21.53万亿.外汇占款曾经长期占基础货币规模的90%以上

央行有对存款性公司债权(再贷款,无主基础货币)规模为10.47万亿规模

社会融资总规模(包括了部分可统计的直接融资)187.45万亿。

以上这些货币数据,是如何联系和区别的呢?

首先,我国的基础货币有两种表现形式:

1.实物现金货币形式,表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货币发行当中,目前7.55万亿规模.由流通中的M0和商行的库存现金两者构成。

2.非实物货币(电子货币)形式,体现在央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中,也就是准备金,位于央行电子货币清算系统中。由电子货币形式的商行超额准备金和电子货币形式的央行法定准备金构成。

其次,所有的基础货币,只在两个地方出现:

1.社会上,体现在流通中的现金M0中。

2.银行体系中,包括3部分,A商行的库存现金,B商行的电子化超额准备金,C央行的法定准备金。

这是国家的基础货币。

前面的货币数据,如何在货币体系内部联系起来?

因为部分准备金制度,商行对社会进行贷款,导致货币派生结合支付转移后形成了合法的货币供应,伴生了大量准货币。货币和准货币在货币地位上完全相同,区别只是货币的流通属性不同,大量的准货币只是暂时失去了流动性而已。

接着经过量化分析,央行电子货币形式的法准约21-22万亿规模,商行电子货币形式的超准约为1-2万亿规模很显然商行的超准偏紧张。

先要明白一个逻辑,所有的银行业务都必须要以超额准备金为前提基础,也就是说所有的银行业务,所有的交易都必须基于基础货币来实现支付转移

我们这个电子货币及其支付体系,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只要极少的超额准备金,就可以不影响银行业务的发展,所有银行可以穷尽极限对社会释放信贷即使商行的流动性紧张,央行也只需补充些基础货币给商行,就可以产生十分大的信贷份额而央行只通过降准或者以MLF等形式的再贷款来操作

因此,社会上的流通货币M1,即使被低估也到了54万亿规模,因为极少的超额准备金就可以在不影响经济社会中的交易活动的情况下产生远超基础货币规模的流通货币效果

理解这个货币体系的前提,就是社会的流通货币一定不再等于基础货币,更不等于M0+超额准备金,而是等于流通货币M1,也就是M0+所有的活期存款规模(个人活期暂时纳入M2而不是M1)

货币供应量M2,其货币地位与基础货币相比完全相同而没有区别

我们的经济交易活动不需要取现,所以我们的经济活动十分活跃,货币流速很快这个货币体系,即使社会债务50%违约,银行贷款50%变呆坏账,只要不发生集中的清算行为则银行的货币供应和流通货币供应,可以不受影响,也不会影响经济交易活动的稳定进行(这就是我国金融体系即使存在巨大的风险能持续如此之久不爆破不爆发危机的的原因所在,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是因为电子货币出现后以及我国电子货币交易支付系统十分十分发达的原因导致的)

但是,我国这种货币体系,只怕一个风险

那就是社会M2,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集中取现,或者集中购汇流出中国

因为177万亿的M2,严格来说是174万亿的存款,只需其中的2万亿存款,就可以挤兑所有的商行

当然,央行会救助商行,174万亿的存款,其中的23万亿存款集中取现和集中购汇外流,理论上和逻辑上,可以挤兑我国所有的商行,而且央行无有效的应对办法,假如央行继续扩大基础货币的供应,不管任何方式,则会令社会的基础货币挤兑央行自身的外汇储备而我国央行无法印刷或者发行外汇而外汇储备只有3.1万亿美元规模

这就是未来央行的窘迫,也是我国货币体系的真正核心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所在。

在电子货币及其支付体系十分发达的前提下,我国集中取现的风险几乎没有(除非爆发社会危机),那么只有资本出逃才会导致我国金融体系爆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而现在,美元退出QE,加息,缩表,减税,以及最近的(的目的就是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并令中国出现贸易逆差,而贸易逆差等于资本外流),未来或许爆发的社会危机、未来或许爆发的军事摩擦风险,都有刺激资本出逃的作用

假如资本集中出逃,商行出现被挤兑危机,那么央行对商行的10.4万亿的再贷款债权,是不会受到损失的因此,央行将动用超20万亿的法准,来直接冲销央行对商行的再贷款,于是,商行能动用的准备金最大规模变为23-10=13万亿了

因此,替社会174万亿存款背书的分为两部分:(去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看看就知道了)

1.刨除10万亿再贷款后的13万亿准备金

2.各种债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大量债务违约,银行债权将遭受损失,无法替巨大规模的存款背书负责了)

因此,真正商行的兑付规模,只有13万亿真实的准备金大量存款,处于巨大的风险状态中。

警告: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将结伴而来;而且,风险就在不远处

(来源:第1经济的财富号 2018-11-07 13:11)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