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负十余年投研经验,李永兴近年的市场判断和布局都相当准确。这背后是他与众不同的“自上而下”的投资体系与长期积累的行研经验。在他看来,未来两年的宏观背景决定,A股市场的机会首先存在于“有业绩”的个股,同时亦要根据政策变化,相机决定是否存在其他机会。

        从办公室外走进来的李永兴,带着实诚的笑,厚厚的身板给人踏实的感觉。他是如今永赢基金的副总经理兼权益投资总监,身负十二年投研经验,曾经的“金牛奖”基金经理。

        谈话间,更多的天地被打开,李永兴热爱投资、善于分析的特点显露出来。关于这几年频受政策干预的宏观经济周期,他说,其实用他的“双周期”理论可以较准确的把握。关于大家都看好的消费股,他明确说其中有些品种是有“投资属性”的。

        至于他最熟悉的房地产,他判断当下机会一般,风险亦不大。受市场供过于求的影响,房价或许会下跌,但下降的空间不会特别大,因为当下房地产市场库存不高,尤其一二线城市。

        但最受关注的还是李永兴对A股市场未来的判断。他说,中长期来看,现在是“很具备投资价值的阶段”。这样的阶段,对于有质地的股票要“敢于出手”。

        过去十年,李永兴对大势的判断都应验了,这次他会再对一次么?

投研生涯从宏观开始

        李永兴进入投研领域已十多年。2006年,他从北京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后,即加盟交银施罗德基金,从事研究工作,并成为该公司第一个应届毕业生培养起来的基金经理。

        彼时正是交银基金如日中天之时,团队中大咖云集,尤其是对宏观的理解远远超过其他公司,以至于业内有资深基金经理为了研习宏观而“转会”交银。

        李永兴恰恰入门就从事了宏观研究,并一直在这个氛围中从研究员做到了基金经理助理,又担任基金经理。这个经历大致奠定了李永兴后来投资特点——高度重视“自上而下”方法。

        所谓“自上而下”,指的是投资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着手,步步而下,制定投资策略,最后完成组合配置的投资方法。与之相对是精研个股的“自下而上”派。

        与通常的观点不同,李永兴认为宏观研究对投资的指导性很强,把握准周期的“春夏秋冬”,对于资产配置和行业布局有重要意义。

        对业内通常认为的,国内经济波动大、政策干预多,周期成了“电风扇”的看法,李永兴并不苟同。他认为,宏观研究的框架整体一直是有效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内除了经济周期外,金融周期对短期市场的影响更大,应该一并考虑进来。

        2016年以来的权益市场,市场风格重出现重大变化,尤其是成长股和价值股走势截然相悖,让不少投资高手都大感意外,但这一直在李永兴的预期之中。

        他认为,风格个股迥然相异的表现,折射的是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变化方向相反的背景。上一波出现这个情况的是2013年。其时,经济下行而金融周期趋于宽松,那轮周期导致了中小盘股的崛起,而这一次相反的周期变化,推动了绩优价值股的突出表现。

做深入扎实的研究

        除了对投资的大方向有所判断之外,李永兴对具体行业和公司的研究也格外重视。

        入行之初是宏观研究员,之后是房地产研究员,之后覆盖消费和零售领域。李永兴对如何做深、做好公司研究,体会很深。

        “研究就是既要能在办公室里看各种报告和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推导和逻辑思考。也要能脚踏实地跑到各家公司甚至全国各地去调研。”一动一静两种状态都要胜任才是到位的研究。

        2008年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当年年中,受次贷危机影响。各地房价出现大幅调整,投资者情绪之悲观尤胜于当下。及至九月,雷曼破产,各地对房价和房地产股的悲观情绪无以复加。

        但就在当时,身为房地产研究员李永兴在一线发现了“反常”的线索。他在深圳的中介门店走访时发现,尽管嘴上悲观,但一线市场看房的人很多,虽然其时少人下定,但说明市场需求还在。

        回到办公室的他和基金经理们一起梳理各家公司的“家底”。结合调研和资料,他们发现,即便按最悲观的假设来计算,一些地产公司的清算价值,也和市值非常接近了。“这说明再跌的话,至少地产股可以买。”李永兴说。

        就是在扎实研究的推动下,在市场最悲观的阶段,李永兴所在团队大比例配置了地产股,这成为了次年他们业绩爆发的一个重要基础。而这个习惯也一直延续在李永兴的投资管理生涯中。

投资不能想当然 

        在投资中,思考和执行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李永兴发现,执行后的总结,尤其是挖掘市场背后的运行规律更重要。投资不能想当然,更不能墨守成规。

        比如,市场可能觉得大消费板块是防御性的,但不知其在高估值时犹有巨大的向下弹性,类似今年中期,医药板块的跳水。

        再比如,在市场和经济双双下行时,市场往往会极度悲观,但如果能够冷静思索,可能投资机会也在眼前。类似的情况,在2008年,2012年,2014年都上演过。

        再比如白酒,过去几年上演了从大冷门到大热门的逆转,其表现远超消费股的所谓“稳健”特质,其间的投资逻辑也很值得思索。

        李永兴认为,上述表现既与白酒行业自身特质有关,也与消费品公司很长的周期有关。

        一方面,作为消费品行业中少数可以量价齐升的行业,白酒行业的景气度一直受到库存周期和经济周期的波动影响。另一方面,消费品公司的周期通常会比较长,它的规律也要真正看过一个完整周期的人才能懂得。

        “2016~2017年,我们特别看好某酒业的龙头股,很多人觉得市值太高了。但其实把十年前某券商的研究报告拿出来看一下就可以明白,投资逻辑是一模一样。只要看懂十年前的报告,你就能知道近两年白酒为什么大涨了。”

        投资从来不是只涨不跌的,投资组合也要兼顾进攻和防御。李永兴认为,公募基金管理中一定考虑到风险的控制,要重视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这样即使一时没有跟上市场的节奏,亏损程度也不至于不可接受。

        这都是,他不断总结过去的投资得失,一点点感悟到的。

团队要传承优秀

        作为永赢基金的副总经理兼权益投资总监,李永兴相信,基金的业绩最终还是归结在团队的能力上,单个强悍的基金经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产品业绩的长期依归还是团队。

        “与管理团队相比,担纲基金经理还是相对简单的,顾好基金业绩就行。管理一个团队就必须考虑更长远的东西,团队如何搭建,能否形成持续的战斗力等等。”李永兴解释如今工作的变化。

        李永兴现在的目标是,通过两到三年的系统打磨,搭建一支具备一流水平和良好合作的研究团队,让投研人员对公司有认同,有较为一致的投资理念,工作有特色有章法。

        “业内一流的研究团队的特点都是传承强,一代带一代,以一致的投资思想和文化并肩战斗。这样的团队,无论是个体还是整体能力都非常强,且梯队雄厚,人才一批批冒出来,为公司的业绩形成持续的支撑。”

        李永兴认为,现阶段永赢投研的现实任务是磨砺研究员的投研能力,增强整个投研团队对行业和公司的覆盖,为未来打基础。

        以研究员为例,永赢的日常研究要求,研究员每月提交一篇深度报告。这份报告的细节和各方面必须经得起李永兴和投研团队的“挑剔”。李永兴相信,通过这样持续的考察和磨砺,研究员的研究习惯和投资体系会建立起来,能力和视野会得到提升,投资的基础会被厚植,最终一步步逼近目标。

未来投资的机会何在

        近期A股市场在政策面转强后,出现强烈反弹,这和李永兴之前的判断高度一致。此前,他就认为A股市场离底部不远,并在10月份明显提高了投资仓位。

        李永兴认为,从估值角度看,现在A股的估值距离历史上最低点不到10%,非常接近,下行的风险非常小;盈利角度,最近半年的经济短期下滑,更多是政策主动调整的结果,是可控的,未来中国是有适当放松的空间来对冲下行风险的。

        对于下一个牛市何时出现的问题?李永兴认为这要看中国去杠杆的进程。从目前看,尚需要时间。中国牛市必然伴随估值的大幅抬升,后者需要相应的政策空间。

        未来的行业机会,李永兴认为要分两部分考虑。一方面,如果政策基调基本延续,那么未来市场内板块会继续分化,盈利好的公司依然是重要选择,首选是金融和消费。另一方面,如果政策环境有持续、大幅的放松,那么具备盈利弹性的公司会有很好表现。

        而无论是何环境,对于永赢的投研团队而言,抓紧抓实研究,任何时候都保持冷静,仔细观察,审慎出击,会是一贯的投资基调。

(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陈嘉懿

(来源:永赢基金的财富号 2018-11-08 16:18)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