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行业板块基础资料整理(V5-1811)

     2018年11月12日:第五版 

说明:本资料为信息类作品,主要对电子信息行业板块的基础知识、信息、数据等资料长期跟踪,进行动态性、系统性的整理。

 

1 有关知识和概念

1.1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等特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产业。

1.2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

由于东西方对峙等原因,1978年之前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外贸几乎处于停滞阶段,当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不足1亿美元。

199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89.3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7.7%。

在1990年-2000年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进入了企业主导的高速发展阶段,一大批生产企业被赋予了外贸经营权,开始参与国际竞争。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呈跨越式发展:1991年,其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2000年则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达到23.0%。

入世以后,企业依靠市场力量,努力与国际接轨。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规模保持着迅速增长的态势。

1.3 2017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3588亿美元,是2001年的近11倍。全行业产值已达18.5万亿,作为开放度较高的产业,进出口曾长期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

1.4 2018年前8个月,电子信息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生产增速在工业各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投资较快增长。受成本压力上升等因素影响,利润增长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18年1-8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8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增长17.1%。1-8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8.1%,其中8月份增长17.3%。

1.5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电子信息产品市场普遍萎缩,新兴国家肩负着产业增长的重任。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市场规模增速超过 5% 的只有中国、巴西、印度 3 个金砖国家 ; 美国的市场增速仅为 1%,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若增速保持稳定,中国有望在 3-5 年之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信息产品市场。

1.6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稳步增长,供应链管理服务的需求将随之提升,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大。前瞻产业研究院《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指出,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从 2010 年的 7.75 万亿元增长至 2015 年的 15.43 万亿元,按照年均增速为 17% 计算,预计 2020 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20.39 万亿元。

 

2 有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情况

2.1 2016年11月,《网络安全法》得以颁布,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上升到国家发展层面上的战略方向。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分析人士指出,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第五疆域逐渐成为国家及部门的重要战场,对于数据的保护将成为未来网络安全发展的重点。

2.2 2017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部署“十三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加快建设数据强国,为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推进大数据技术产品创新发展,二是提升大数据行业应用能力,三是繁荣大数据产业生态,四是健全大数据产业支撑体系,五是夯实完善大数据保障体系。

2.3 2017年4月工信部印发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目标到2019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意味着2015年至2019年间云计算产业平均复合年增长率将为约30.1%,云计算产业已经由概念阶段进入了落地实施、广泛普及及应用繁荣的发展阶段。

2.4 2017年5月16日,在杭州举行的“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峰会暨首届中国区块链开发大赛”上,在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以下简称“信软司”)指导下,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公布了《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参考架构》标准(以下简称“《参考架构》标准”)。这也是首个政府指导下的国内区块链基础标准。

2.5 2018年9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发布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简称《试行办法》)。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国家政策的强力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已经站到发展的风口上。

 

3 行业近期有关信息资料

3.1 从所属行业(申万一级)来看,9月以来海外机构调研的61家公司中电子行业公司最多,有15家;财通证券分析师认为,目前电子行业市盈率已处于历史低位,估值修复空间已现,景气子板块将存在反弹机会。“2018年上半年,电子行业上市公司整体增速相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但半导体、被动元器件、PCB和LED产业业绩仍可观。

3.2 杭州城市大脑2.0发布,人工智能前景无限。云栖大会上阿里发布杭州城市大脑2.0,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已覆盖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共420平方公里;优化信号灯路口1300个,覆盖杭州四分之一路口,同时还接入了视频4500路;通过交警手持的移动终端,大脑已可实时指挥200多名交警,在杭州交通治理改善上面取得良好成果。

3.3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技术的新一轮科技浪潮已经来临,科技龙头有望凭借着业务带来的数据资源、巨量的资本积累、最优秀的人才储备,在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时代取得更突出的竞争优势。

3.4中泰证券表示,目前AT&T、Verizon、中国移动、SK电讯等已经率先与电信设备商合作,将于2018年年底部署5G设备,并且发布支持5G的智能手机。而在欧洲和南亚地区,各国也先后启动5G推进计划,预计在2020年前部署,并在三到五年内扩大5G规模。中国在5G推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预见,国内对中兴、华为的支持将进一步加大,产业链将向国产设备商倾斜。目前的5G投资方向仍然是国产替代,自主可控。

3.5 据中国信通院的测算,2020年5G的直接+间接产出预计将达1.68万亿,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16.9万亿,CAGR
26%。时至今日,中国企业已具备充足的5G商用技术储备,并且在局部核心技术领域占据世界前列。

3.6 5G时代下,物联网的设备数量和数据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其大规模应用提供基础和推动力;ARVR体验更加极致,推进相关服务商品化,引发新一轮投资高潮,加速相关服务商品化进程;区块链网络拥堵问题得以解决,安全性和便捷性得以提升,区块链技术将对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云化服务安全性、可靠性得到极大提升,带动企业商业模式向云化偏移。

 

4 各细分产业领域

4.1 云计算产业领域

1) 亚马逊AWS授权光环新网运营云服务,国际IT合作模式渐成型:亚马逊AWS在国内本土化进程,显示了未来国际IT合作的模式,即在信息安全、自主可控国家监管战略下,国外IT巨头可以通过授权国内IT企业进行产品和服务本土化,着力开拓国内市场。伴随着国内整体云计算客户不断培育、渗透率的提升,类似微软与世纪互联、紫光互联网,亚马逊AWS与光环新网的一类国际IT企业合作,将会更为成熟,共同助力国内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2)云计算是IT 产业转型的大方向。随着工作量向云端迁移,IT 预算投资正加速向云计算转移。以公有云为例,全球公有云市场增长迅猛,2012-2017年复合年增速为17%,远高于全球IT 市场3%的复合年增速。云计算是IT产业转型方向这一大趋势已非常明显。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IT 企业都在积极进军云服务。排名前10 的云服务商中,微软、IBM、Adobe、SAP和Oracle 这五家是典型的传统IT
企业转型云计算。

3)国内云计算已迎来爆发起点。目前国内公有云稳健增长、私有云订单放量,以运营商、金融业和政府为代表的三大行业对云平台的需求高速提升,整体行业全面爆发,市场空间将超过千亿元。亚马逊、微软、Mirantis等国际云巨头纷纷抢滩国内,同时华为、阿里、腾讯等国内巨头也开始重点局云平台,国内云市场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4)2017年6月14日,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第九届中国云计算大会致辞中表示,当前信息技术产业正加速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方向转型发展,云计算作为重要的网络计算模式和关键应用基础设施,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了资源配置优化,加速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交叉融合,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壮大新兴业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5)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动手较早,为云计算的产业发展抢得了部分先手,但比亚马逊的AWS、微软等公司仍晚了5年左右,尤其是在软件生态、数据中心标准等方面差距明显。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背景下,中国应抓住“黄金十年”,从标准、生态、应用三方面入手,抢占全球基础设施主导权。

6)在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是基础设施,云计算是公共服务,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人工智能这一“新引擎”未来向各行业大规模应用,离不开云计算这一“新平台”;借助云计算,将硬件和计算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可大大提高硬件使用效率,减少硬件资源闲置与浪费。

7)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总裁胡晓明在近期便表示,2018年将是云计算与产业深度结合的元年,人们将看到各国的基础设施越来越紧密地和云计算结合起来,更多的制造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始用“云”,云计算将促进科技金融提高效益。

8)随着技术发展,云服务器正在全球范围内取代传统服务器,云计算和云服务器的发展也使中国成为全球服务器大国。随着移动终端、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将业务从传统数据中心向云数据中心迁移。伴随着云数据中心对传统数据中心的替代,云服务器在全球范围内替代传统服务器,这改变了全球服务器竞争格局,中国因此成为全球服务器大国。

9)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随着云计算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SaaS将成为后续的“重头戏”,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技术变革将推动企业应用服务的全面深化演绎,IaaS在总的云负载中的比例将下降,企业节省的IT支出将赋能更多创新软件服务应用的投入,SaaS市场规模将数倍于IaaS。

10数据显示,目前阿里云在中国公共云市场占有率超过2-5名的总和,中国有40%的网站都运行在阿里云上。

11)从市场发展阶段来看,美国市场起步最早,发展最快。作为云计算的“先行者”,北美地区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17年美国云计算市场占据全球59.3%的市场份额,增速达20%,预计未来几年仍以超过15%的速度快速增长。

12)从服务商来看,呈现出向巨头汇聚的特点,云计算领域为四大巨头占据:亚马逊、微软、IBM和Google。其中,2017年亚马逊AWS收入175亿美元,增速达到43%,服务规模超过全球IaaS领域第二到第十五名厂商总和的十倍,数据中心布局美国、欧洲、巴西、新加坡、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服务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

13)虽然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仅为6%,但近几年一直呈上升之势。由于云计算市场发展受到国家信息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ICT
产业发展程度等条件的制约,未来几年全球市场格局不会有显著变化。

14)云计算已经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目前正在快速向物联网渗透,考虑到云计算技术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重大变革,未来物联网领域有望借助云计算技术迎来新时代,真正走向大众应用,随之而来的是市场规模有望大爆发。

4.2 区块链产业领域

1)区块链技术已在数字货币、支付清算、信贷融资、金融交易、证券、保险、租赁等七个领域逐渐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应用。

2)区块链公司可以分为从事“货币类”应用的公司、“非货币类”应用的公司、以及综合类公司。以前由于比特币的影响,区块链在货币类应用方面的投资额始终保持优势。而2016 年一季度,在“非货币类和综合类”区块链应用上的风投额首次超过了“货币类”应用,占比达到84%。

3)国泰君安指出,区块链发展生态逐渐丰满,传媒行业将成主要受益对象。区块链技术可帮助游戏行业有效解决“孤岛化”、寡头垄断等问题,促进游戏资产确权体系完善,提升行业整体效率,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4)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表示,未来区块链行业会与IT行业一样,与应用场景相融合,成为信任的连接器和价值传递的技术保障,成为所有行业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

  
不过,李鸣也指出,监管框架的缺失、新型技术安全、多种技术体系、标准规范的缺乏等问题,对区块链应用落地提出了很多挑战。在这种条件下,就需要政、产、学、研、用多方面共同努力,逐步完善区块链的技术和应用生态,进一步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价值。

5)业内称2017年是区块链元年,2018年是区块链应用年。从研究者的视角来看,2017年有很多科研机构和技术公司进行研究,少量企业进行尝试使用。2018年,随着区块链技术被更多人了解以及应用场景的逐步推展,很多机构认识到了区块链未来的发展空间,逐步通过各种途经进入区块链行业。

6)金融壹账通区块链负责人陆一帆表示,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落地在当前已经被众多机构所挖掘并实现。但是无论是刚刚起步的应用还是已经日趋完善的项目,均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趋同的瓶颈,这些瓶颈也阻碍着区块链在金融应用层面探索的深度和广度。具体而言,这些瓶颈包括决定区块链性能效率的吞吐量效率、决定安全性的隐私保护以及如何化繁为简地部署管理等。

7)根据数据统计,2018年以来,已有27个区块链相关项目获得VC/PE融资,这些融资大多集中于天使轮到A轮,也有少量战略投资,融资金额从数百万人民币到数千万美元不等,至少30家以上VC/PE成为投资方。

8)区块链的标准化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快区块链在各行业的应用落地,对区块链产业生态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区块链的逐步标准化,各行业应用落地将加速到来,区块链应用有望最先在过程复杂、参与主体多、相互的不信任关系强、不信任产生成本高的场景落地,如支付、贸易金融、追踪溯源、数字身份、社交娱乐等领域。

9)区块链技术具有开源、透明的特性,系统的参与者能够知道系统的运行规则,消费者也能通过区块链网络查看自己的商品信息。长远来看,整个防伪流程建立闭环的区块链打假模式很有可能会成为全球市场打假的通用技术,进一步推动市场的普及,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4.3 人工智能领域

1)科技巨头的两个优势让AI初创企业“生存艰难”。一是人才优势。大公司可以像签体育明星一样花大价钱雇人工智能专家,甚至把他们全挖走,不留任何人才给别人。例如亚马逊就请了1500位工程师用4年时间攻关Echo项目,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难以企及。二是数据优势。数据规模决定了人工智能在行业应用的发展的速度。Google、Facebook这样的大公司可以接触到各领域海量数据,而初创企业通常只能掌握细分行业数据。

2)奇成资产合伙人张明明则表示,一个成功的AI+或+AI的企业要具备三个因素:第一要有AI的科学家,因为他要应用到复杂的技术,技术是基础;第二要有行业的专家,必须要有行业的专家才能熟悉这些场景,能够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第三要有一些衔接的人才。一个团队如果完美具备这些因素组合,就会是一个很好的项目。

3)国内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弯道超车机会不仅表现为国家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视与支持,也需要看到中国科学院、BAT、华为等国内巨头的深耕,带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4) 我国在深度学习、识别技术等领域实力突出,在人工智能市场应用层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在基础技术、产业链跨界协同、核心人才培养方面则存有短板。业内专家呼吁,未来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和学界应重点关注以上三项弱点,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在巩固现有优势的同时,补足短板,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5)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机器人一方面会以“软件”形式融入社会,如自动翻译、图像识别等。另一方面也将通过集成“硬件”深入到百姓生活中,如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

  正是在这种“共识”的指引下,“不务正业”几乎成为美国人工智能巨头都在做的事,从IBM、苹果,到谷歌、脸书、英伟达,所有的人工智能巨头都在尝试软件、硬件、应用场景的联通,不再单一专注于自己的传统业务,而是着眼布局未来。

6)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依赖高素质的人才。美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过去几十年来高校、科研院所没有停止过的探索,美国从而成为世界人工智能人才的最大输出地。而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则较为稀缺。

7)从人才培养角度而言,我国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人工智能涉及领域宽泛,相关领域学科资源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有待提升。目前,国内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少、时间较短,学科实力不强。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人工智能全球大学排名中前50名均位于欧美地区,我国大学无一上榜。此外,国内缺乏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跨界人才,不利于人工智能在各垂直行业的应用推广。

8)从长远来说,人工智能将会是所有行业的游戏规则改变者。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不断发展且日益普及,预期各个行业会在人工智能上投入更多资源,以获取更佳竞争优势。

9)2018年上半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层面均取得突出成果。技术研发方面,算法的日益精进,语音技术与计算机识别技术的落地已经初见成效,而以Al芯片、人工智能开源平台为代表的“基础建设”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产业应用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行业具有重塑性功能,并且通过改良创新,为行业提供新的辅助性工具,促进行业进步,在金融、交通、健康、安全等诸多领域,起到积极作用。

10)传统行业用户将在AI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IDC预计,到2022年GPU服务器将增长至34亿美元,在服务器市场的份额提高到16.6%,其中很大的增长将来自金融、通信、物流等传统行业用户。IDC分析师认为,"传统行业用户才是海面以下的冰山部分",无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传统产品,都将嵌入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将继"互联网+"之后,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

11)人工智能概念虽当前火热,但企业和政府对产业发展理解不透、思考不足,普遍高估并急于兑现人工智能的近期商业价值。企业急于将人工智能商业价值变现,对技术难度的预估过于乐观,对自身技术产品普遍夸大宣传,瞄准的发力方向存在扎堆现象。同时,企业面临政府、资本、同业及舆论的多重压力,在主营方向、技术研发方面缺乏定力,技术、产品普遍趋同情况显著。

12)从政府角度而言,地方政府虽然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抱有极大热情,但对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产业特征、发展规律和培育模式缺乏深刻理解,仍惯于采用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重引进、轻培育,试图通过形成政策、资金和资源洼地来争夺国内稀缺的人工智能产业资源。政府在产业生态培育、配套资源对接、业务市场开拓、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缺乏经验和耐心,部分省市已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缺乏实质内容和可操作性,规划的实际效果和扶持政策的可持续性存疑。

13)相比国外,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应用技术更集中于视觉和语音,且基础硬件占比偏小。在行业应用上,人工智能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无人机、AR/VR、大数据及数据服务、以及各类垂直领域应用。相比于国外,国内企业更看重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和智能驾驶等终端产品市场,而国外企业更注重AI在各类垂直行业的应用。

14)国家政策:从物联网,到大数据,再到人工智能。从2009至今,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核心主题词也不断变化,体现了各阶段发展重点的不同。国家层面政策早期关注物联网、信息安全、数据库等基础科研,中期关注大数据和基础设施,而2017年后人工智能成为最核心的主题,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重要主题。综合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中国制造、创新驱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研发。

 

5上市企业有关数据统计

5.1上市企业共106家。其中沪市17家,深主板13家,中小板35家,创业板41家。按地区划分:广东30家,北京16家,上海13家江苏9家,浙江7家,山东6家。

5.2 龙头企业:分众传媒,近期总结市值857亿。

5.3 按市值排序前五名分别为(2018年11月12日):分众传媒 857亿,东方财富 665亿,紫光股份 535亿,同方股份284亿,中科曙光277亿。

5.4 主要涉及概念。云计算概念20家,大数据概念18家,人工智能概念15家,物联网概念15家,网络游戏概念14家,区块链概念14家,机器人概念13家,虚拟现实概念10家,互联网金融概念8家,网络安全概念6家。

5.5入选各指数成分股情况。

1)沪深300指数7家:紫光股份中信国安分众传媒同方股份东方财富国新健康三七互娱

2)上证180指数1家:同方股份

3)中证100指数2家:分众传媒东方财富

4)深证100指数6家:紫光股份中信国安分众传媒国新健康东方财富浪潮信息

5.6行业细分情况

1)网络安全领域:启明星辰卫士通南洋股份美亚柏科绿盟科技

2)云计算领域: 金蝶国际、金山软件、腾讯控股、畅捷通等。

3)大数据领域:东方国信初灵信息、亿阳通信、天源迪科等。

4)区块链领域:新国都飞天诚信赢时胜四方精创信雅达等。

 

6 相关企业优势和特点

1)中科曙光:拥有超强计算机,深耕计算架构,且又是中科院上市平台,有望成为中科院创新技术成果在产业界的商业化导入途径。

2)启明星辰公司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内最具实力的网络安全产品、可信安全管理平台、专业安全服务与解决方案的综合提供商,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IDS/IPS)产品、安全管理平台(SOC)稳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统一威胁管理(UTM)稳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二(国内产品品牌排名第一).

3)绿盟科技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网络安全业务的企业之一,自创立以来专注于信息安全领域,主营业务为信息安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提供专业安全服务。

4)美亚柏科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电子数据取证与安全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主营业务包括电子数据取证产品和网络信息安全产品两大产品系列,电子数据鉴定服务和互联网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两大服务体系。

5)蓝盾股份公司专注于企业级信息安全领域,构建了以信息安全产品为基础、覆盖信息安全集成和信息安全服务的完整业务体系,并凭借业已形成的技术研发、专业资质、综合服务能力、客户资源及人才等竞争优势,先后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国际云安全联盟(CSA)企业成员之一。

6)任子行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网络内容与行为审计和监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网络内容与行为审计和监管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安全集成和安全审计相关服务。

7)卫士通以信息安全为产业的企业,公司提供全系列密码产品、安全产品和安全系统,包括核心的加密模块和安全平台,密码产品和安全设备整机、以及具备多种安全防护功能的安全系统,是目前国内以密码为核心的信息安全产品和系统的最大供应商之一。

8)北信源专业从事信息安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信息安全软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提供技术服务。

9) 飞天诚信:公司研发虚拟货币的硬件钱包,并与布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就区块链领域展开合作。













































































































































































































10) 四方精创:公司成立区块链创新中心,与IBM区块链技术团队合作开发金融及银行机构的跨境区块链应用。

(来源:项目化股市的财富号 2018-11-13 17:45)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