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蓝环境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内,集中分布着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固废处理项目。


园区树木密布,正中央是一个环保公园;两座按照碳分子结构设计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颇具科幻色彩;就连两根高大的烟囱造型也颇为独特,并涂着亮眼的蓝色。


这个花园式集约化的固废处理环保项目,正是瀚蓝环境精心打造的一个样板,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取经者。


依靠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的探索,瀚蓝环境不仅化解了让环保企业头疼的“邻避效应”,也实现了固废处理的效益最大化,而“瀚蓝模式”也逐渐成为瀚蓝环境的重要标签。近日,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报道团来到瀚蓝环境,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对话公司总裁金铎,了解瀚蓝环境的”环保生意经”。












稳定发展
离不开股东支持






周一:瀚蓝环境从当初一家区域性的以供水为主的上市公司,发展成为一家全国性的环保行业领先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把握了哪些关键点?



采访: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图左)


嘉宾:瀚蓝环境总裁金铎


金铎:有几个方面我觉得很重要。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第一个就是我们和股东的关系。瀚蓝今天的发展,确实离不开股东的支持,特别是瀚蓝一直以来做得非常好的就是我们和股东之间“一臂之距”的关系。


“一臂之距”是一种治理理念,一方面作为我们的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肯定是有支持的,特别是对一些重大战略决策的支持和认同;另一方面又严格地遵守上市公司所有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这就给了公司一个非常清晰的管理边界。


这个管理边界清晰了以后,找专业的人,给予充分的信任,然后由专业的团队来开展工作,在公司治理上,坚守“一臂之距”的理念。作为上市公司,瀚蓝这么多年不管是信息披露还是公司治理,都是一家比较优秀的企业,这一定是股东做得很好,这是瀚蓝这么多年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二点,也是得益于股东的支持和信任,瀚蓝的管理团队在十来年的发展中,保持了非常好的企业家精神和团队的相对稳定。在过去的很多年,在很多重大的关键时刻,我们的团队能够顶住压力,敢于冒风险,敢于担当,做一些事关公司发展的里程碑式的决策,我觉得这是企业家精神的一种体现。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保持团队的稳定,就使得我们的战略决策能够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得到落实,我觉得这对我们走到今天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点就是对于战略的动态管理能力,因为我们所处的行业在不断的变动之中,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就要随时能够前瞻性地看到行业发展的趋势,把握机会,提前布局和谋划。同时到关键的时候,能够敢于担当、大胆出手。我觉得这样的战略管理,对我们来讲也是非常关键的。








业务协同良性发展






周一:公司现在的固废处理、燃气、供水、污水处理四大业务,未来成长潜力比较大的是哪个板块?


金铎:主要是固废业务,当然燃气的增长也还不错。我们当时走“相关多元化”的路线,到今天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环境服务商,我们把握的一个点就是,我们进入的行业它的生命周期有一个“匹配度”。


我们当时做供水业务的时候,它的收益还是不错的,对公司的原始积累以及我们进入新行业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当它已经走向成熟、平稳的发展阶段了,我们就要使用它的积累进入新的行业,比如污水处理以及后面的固废处理。


污水处理行业的周期是先于固废处理的,污水处理行业的生命周期开始往下,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的时候,固废处理行业才刚刚兴起。这两年国家的节能减排,让燃气行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潜力,所以我觉得这种业务组合的匹配也很重要,让我们能够比较健康地发展。


还有我们这个行业是个重资产行业,我们比较注重“阶段式发展”,当一部分项目已经进入运营期,而且实现了比较好的收益后,我们再来看新的项目,保持现金流在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


周一:固废行业目前整体的产能利用率怎么样?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


金铎:瀚蓝环境目前不存在产能过剩,我们面临的是各个项目产能不足的问题。以南海区为例,现在这里的规划处理量是每天4500吨,我们在两年前开始做环评、规划的时候,觉得4500吨差不多了,但是今年以来每天转运进入的垃圾量都达到了4700吨、4800吨,高峰期超过5000吨,所以我们现在还在想怎么挖掘潜能,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提高产能利用率。


其他地方,比如我们在福建的几个项目基本上都是不够用的,我们有一些新投产的项目,原来预计它有个产能爬坡期,但是现在这个期限都缩短了。这个与环保整治是有关系的,以前环保力度不太大的时候,有一些可能还没有收集上来。


周一:燃气业务在公司的布局里占据什么位置?未来的前景怎么样?


金铎:燃气业务是我们一块非常好的基础资产,所以我们把它作为公司的“现金奶牛”来做。同时它也有比较好的区域发展前景,虽然燃气确实有区域垄断的问题,不太容易进入,但是就在本区域内它还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因为环保标准不断提高,煤改气等因素,再加上南海区本身就是一个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燃气使用量比较大,在环保要求之下,未来企业转换天然气还有比较大的空间。









内部挖潜与
外部
并购并举






周一:未来公司要实现相对比较高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内生的增长还是外部的并购?


金铎:我们这个行业有它的特点,它的市场相对而言扩展性并不强。比如我们和政府签了一个特许经营合同,它就限定了你这个项目能做多大的规模。在这个规模条件达成以后,依靠的就是内部的挖潜、提升。


但这是有边界的,比如我们在供水板块大力降低水损、电耗,但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有一个瓶颈,包括我们其他的污水、燃气、固废业务都类似。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保持“精耕细作”不断提高效率,所以内生增长是一个方向。


同时,我觉得外延式的发展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讲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我们而言,并购也是一种非常符合自己资源禀赋和特点的选择,这两个方面应该是要并举的。


周一:公司新建、扩建项目需要不少投入,通过什么渠道去筹集资金?


金铎:瀚蓝做得比较好的一点就是,我们打下了一个叫“相关多元化”的基础。我们有供水业务、燃气业务,这两个都是以To C(企业对消费者)为主的业务,收入、盈利都比较稳定,现金流比较好。所以我们整体上是非常良性的,负债率还不算高,业务组合比较稳健。


第二方面就是依靠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最近我们就准备发行10亿元的可转债;另外就是通过银行借款、信贷。当然,到了明年我们可能会使用更多的融资工具,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我们这两年有一些新建项目,等新建项目到2020年逐渐投产以后,可能就会释放出来一部分融资空间。总体来讲,我们的基础资产还比较优良,现金流还是挺好的。








彻底打通固废产业链






周一:“瀚蓝模式”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金铎:“瀚蓝模式”归结到一点,还是一个最朴素的商业道理,就是以客户为中心。我们在设计这个想法的时候,并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我们在想,能不能有一种模式,能用综合成本最小的方式,帮地方政府解决生活垃圾、污泥、餐厨垃圾等固废处理问题。


我们分析发现,这种项目最大的痛点就是落地难,很多项目都会有“邻避效应”,每一个项目都要用地,要征地,单独去做是比较困难的。还有就是处理成本的问题,综合成本怎么样才能降低。


最后就是它的管理问题,原来就是分散式的管理,对政府本身的管理造成一些困难。所以当时我们想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就是想寻找一种办法,帮政府比较集约化地解决问题。


周一:有没有考虑把产业园的链条再延长点,比如延伸到前端的垃圾收集、街道清扫等方面?


金铎:我们的构想是要彻底打通,一直打通到垃圾分类。现在我们做的是中间的垃圾压缩、转运到终端的处理环节,我们也准备再往清扫、清运这个方向布局。如果环卫打通了以后,就差一点了,就是垃圾分类。


现在南海区政府已经向我们购买了一些生活垃圾分类服务,当我们的垃圾分类普及或者覆盖到相应的范围,政府会给我们一定的补贴,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让我们一起来推动垃圾分类。


周一:“瀚蓝模式”看上去很有吸引力,但目前只在顺德、开平等地做了一些尝试,复制进度比我们预期的慢一点,原因在哪里?


金铎: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认识到了产业园模式的好处,但是由于前期很多项目已经分散了,比如有的地区可能建了垃圾焚烧厂、污泥处理厂,分散在不同的地点,它的特许经营权已经发放出去了,这时候要再整合资源做产业园的话,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们的发展策略就是因地制宜,现在很多已经有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区域,有逐渐向产业园发展的趋势,我们在福建的一些项目也已经看到这种趋势了,可能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来落地。









“邻避”到“邻利”






周一:瀚蓝环境在处理“邻避效应”方面做得比较好,隔壁就是一个大学的园区,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和推广?


金铎:其实我们最早也是“邻避效应”的受害者。我们刚开始是接手这里的一个400吨的旧项目,但这个项目既没有规模,也没有盈利,所以我们希望以旧产能带动新项目,新建1500吨的项目。但是因为周边三公里范围内有几所大学、很多村委会,新项目很难落地。


我们最后还是用的最“笨”的办法,第一个就是公开透明,不能藏着掖着;第二个就是要真诚去沟通;第三个就是确确实实要把事情做好。在这些基础上,才能从“邻避”到“邻亲”再到“邻利”,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我们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居民对我们并不信任,我们就给周边社区发放监督证,承诺让他们24小时来监督。刚开始大家都来,过了不到一个月就没人来了,因为我们所有排水口都堵住了,没有外排的水,慢慢就取得了信任。这个园区我们做了六次环评,每一个项目都要做,但是越做越顺,后面就比较容易了。


我们还是全国第一批在园区门口向社会实时公布排放指标的企业,公布了都快十年了。去年环境保护部也印发通知,要求垃圾焚烧企业全面完成“装、树、联”三项任务。“装”就是装在线监测装置,“树”就是树起显示屏,要对外,“联”就是要跟环保系统联网,其实我们的项目一开始建好就是按照“装、树、联”来做的。


现在基本上广东省各地要上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出现什么问题都会到我们这个园区来看看。一般居民都是眼见为实,实地看过之后就会产生一定的信任。








政策


带来市场机遇






周一:环保行业未来发展更大的机遇在哪里?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金铎:从国家政策来看,特别是的十九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所以这个行业确实面临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我们这个行业一定是政策倒逼型的,现在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还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原来粗放式的发展都不能继续了,这一两年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政策倒逼带来的市场机遇。


环保市场可以分为很多细分市场,我们之前做的生活垃圾处理,现在正在向四五线城市发展。前几年行业内曾经预测生活垃圾焚烧可能过个三五年就饱和了,但是现在我们发现还没饱和,因为原来主要是在沿海、一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布局,现在已经发展到一些地级、县级区域了。


另外一块比较大的市场就是工业和危险废弃物。污染源可以划分为市政类和工业类,现在工业类市场比较热,但整个行业产能严重不足,缺口非常大,所以这就是一个市场机遇。还有农业类的污染源,比如病死畜禽如果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理,对环境影响很大;再如养殖业的废水、粪便的处理也有空间。


还有市政类项目比如污泥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现在也有很大缺口。就广东省来说,真正标准化建成的项目还不多,有待弥补。


在技术方面,现在一些关键或者主要的、市场容量大一点的细分行业的技术,经过前几年的试错,逐步趋于成熟和稳定。以前有很多企业在试错,很多技术应用了不成功,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技术开始慢慢成熟和稳定了。


另外,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也在下降。现在地方政府选择投资商、运营商,开始从价格考量更多地向综合服务能力考量转变,这给一些比较注重发展质量的企业提供了机会,所以我觉得行业前景还是挺好的。


周一:对于明年乃至未来一个阶段,您目前关注的重点在哪里?


金铎:未来的关注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战略的动态调整和市场的开拓,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我觉得这是发动机,特别是行业最近在分化阶段,确实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机会。短期来看,我觉得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动态。


第二个我们比较关注现有的一批在建项目,这些项目要尽快落地。因为我们有一批项目是在2020年左右建成的,对于时间的把握,能让我们的产能尽快形成。


第三个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组织和人员的匹配性,随着战略的调整以及我们的纵深发展,组织也必然要动态调整,又面临着人员的调整和储备、培养,为未来打基础,这可能是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所以我们下面一个工作就是怎么更好地解决组织和人的匹配性,否则随着业务的扩大,可能也会有更多的风险。


—— / 好文推荐 / ——



科创板加速推进!明年上半年落地!这些问题很重要……


苹果市值跌掉5个小米,背后有这个国家央行的影子?央行“炒股”,影响几何?


“双11”天猫13秒售罄路虎极光,半小时卖出5辆玛莎拉蒂,4S店“瑟瑟发抖”?





(来源:国际金融报的财富号 2018-11-15 23:21)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