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春节想去海边晒太阳,机票和酒店未定。

“等一等,说不定会有特价呢。”

好友推荐了一个赚钱的基金产品,今年收益10%。

“现在买可能套牢。我想想……”

妈妈说,最近我有点发胖,要注意减肥。

正吃辣条的我说:“吃完今晚的火锅,再说吧。”

我承认,

我已经成为一个“拖延症”患者。

经济学解释拖延症

经济学的经典问题之一就是,怎么将有限的资源经过最充分的利用,获得最高的收益或者效用。

假设每个人的固定资源是时间,而工作、读书、娱乐休闲等选项是可整合资源,怎样在固定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快乐、幸福、成就感则我们的目标。

当处于非紧急时刻,大脑更倾向于进行简单操作就能产生满足感的活动,复杂或需要深度思考的活动会让大脑觉得劳累,相比之下获得效用更低。

所以,我们宁愿看剧、聊天、刷朋友圈、葛优躺,这些事情毫不费神,却带来暂时的愉悦。

从经济学的另一个角度讲,运动、看书、写论文、工作,都属于长期投资,持续进行一段时间后才能取得回报,而娱乐性活动或简单劳动短时间内即收到成效。

因此,遇到选择时大脑更偏好短期获得收益,拖延症就华丽丽地诞生了。

拖延症产生的后果

当最后的期限临近时,拖延症患者才会意识到一旦无法完成会造成的损失之大,继续娱乐获得的效用已不足以覆盖误事的风险成本,就会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以超高的效率完成任务。

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直接影响:完成度不高,还可能超期

由于时间紧张,为求速度而不仔细,细节工作不到位,任务完成质量不高;未能提前周密计划,赶工时可能突发未知状况,导致工作没有及时完成。

临时想起来买机票,发现涨价不少。想定的网红民宿,却已满房,从而懊恼不已。“哎,早知道早点下手了!”我经常想锤自己的脑壳。

情绪影响:焦虑

交工时间的迫近会使拖延症患者产生紧张感;若临时出现不可预测的难题又会使人猝不及防,这种未知的恐惧会进一步加重焦虑。

健康影响:睡眠不足

临期压力导致的焦虑会使拖延症患者在睡眠时不能完全放松,因而睡眠质量差;另一方面,为了交差,熬夜是常有的事情。

睡得少加上睡得不好,身体素质也会下降。

心理影响:易自卑

拖延症患者并不是没有高要求、高目标,但因为习惯于短时间内赶工,往往完成度不高,甚至无法达到他们自己的预期效果。

久而久之则一事无成,心理上的自卑感随之而来。

拖延症治疗方案

面对长此以往不断加剧的负面影响,该拿什么拯救你,根深蒂固的拖延症?

制定周密的计划

拖延症患者在前期制定计划时较笼统和模糊,没有充分考虑可能突发的状况,这使他们往往对任务把握不到位。

领受任务时制定越周密的计划越好,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考虑进去,并把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时间适当放大。

立即着手准备

这一建议是最有用的。工作未开展以前我们对工作有自己想象的预期,或是觉得工作很难、有负面情绪不愿开始,或是工作很简单、我休息一会儿还来得及。

工作一旦开始,从想象状态进入了工作状态,及时的信息搜集使我们对工作有了具体的判断,更容易将工作进行到底。

此外,心理学上有一个契可尼效应:我们一旦开始某项工作或者念头,就会有继续将它完成的执念,大脑不能忍受中途放弃带来的沉没成本,这也会促进我们完成工作。

提前奖励

我们不情愿立即着手处理任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完成任务的一部分并不能带来愉悦的体验。为此可在任务进行时就适当奖励自己,将经过长期投入才能带来的回报提前兑现。

当完成一部分工作、休息放松的时候,可以给自己一个日常娱乐不能带来的奖励,例如,购买一件心爱的衣服、吃一顿想很久的美食。

创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不合适,会使我们无法快速进入专注状态。躺在松软的沙发上看书很快就睡着了,报告写了几段话就想刷微博了,因为下雨打断跑步计划一两次就再也不锻炼了,这些都是环境不合适造成的。

对抗拖延症,可以给自己创造便于进行任务的环境:坐着看书;工作时把手机放在看不见的地方;把运动鞋放在鞋架最显眼顺手的位置。

合适的环境不仅提醒你该做哪些事了,还能减少进入任务状态的步骤。

古人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若你也和我一样患上了“拖延症”,能不能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我们一起戒掉“等等”、“再说吧”的口头禅,一起行动起来!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全景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来源:农银汇理基金的财富号 2018-11-16 10:11)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