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主体,民营企业在并购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1508家深市民营企业总市值已达10.4万亿元,占深市总市值的六成,近三年这些民营上市公司合计推出的重大资产重组单数占深市总单数的77%,涉及交易金额占并购重组总金额的近七成。

借助资本市场突破发展瓶颈

市场人士指出,一些民营上市公司在经历初创期和快速成长期后,面临发展困境,受市场容量饱和、价格充分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仅靠内向型发展难以突破行业“天花板”。为了解决发展瓶颈问题,这类公司偏向于通过并购重组提升自身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或进行横向并购,或进行产业链延伸,或向价值链高端转型。

据统计,近三年,深市民营上市公司共推出重大资产重组827单,占深市并购重组总单数的77%;涉及交易金额1.7万亿元,占并购重组总金额的67%;配套募集资金总额达4878亿元。

从并购模式来看,民营上市公司围绕产业整合进行的并购是主流,近六成重组方案为同行业或上下游并购,重组标的集中在电器机械、金属、化工、汽车等制造业,以及电信、互联网、软件等信息技术等行业。

从并购结果来看,并购重组助推业绩效果显著,近三年完成重组的民营上市公司在重组完成后当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8%,净利润同比增长77%,业绩增速显著高于深市整体增速。

主动投身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

除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外,民营上市公司还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充分履行责任担当,以并购重组方式主动投身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并购重组,民营上市公司不仅实现了供给侧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更为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打通了融资渠道,注入了强劲动力。

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属于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深市民营上市公司共推出并购重组432单,涉及交易金额6645亿元;民营上市公司对战略新兴行业的标的也情有独钟,827单重大资产重组中有362单的标的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等方面。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过剩产业的民营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实现产业升级,也是资本市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近三年,深市民营上市公司推出的并购重组中,有77单涉及置出产能过剩、经营前景较差的资产,注入市场空间广阔的业务或资产,实现转型升级。如国内行业知名的快递行业龙头申通快递韵达股份和顺丰快递,均选择与上市公司资产置换的模式登陆深交所,上市公司置出附加值低、发展困难的传统产业,置入高成长、绿色低碳的快递现代服务行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聚集效应。

发挥灵活体制优势积极“出海”

利用体制灵活的优势,深市民营上市公司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企业转型升级驱动,积极“出海”,“试水”境外并购。

近三年,深市民营上市公司涉及境外并购52单,金额2325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境外并购快速获取优势资源和技术,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此外,深市民营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

市场人士指出,从实践来看,深市并购重组中,有民营企业将优质资产注入国资上市公司的,也有民营上市公司收购国企资产引入国有股东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将非公有资本引入国有经济内部,形成“鲇鱼效应”,有利于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实现多种经济体制共同发展、比翼齐飞的良好局面。(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忠实公民)

(来源:忠实的公民的财富号 2018-11-19 09:11)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